蟹卡騙局再現:兑換不了的“紙蟹”、“注了水”的螃蟹
大閘蟹黃金季早已落幕,那些落滿了灰塵的蟹卡仍未成功兑現!來自深圳的喬女士最近陷入了蟹卡提貨難的困擾之中。
據喬女士所説,自己今年購買了某品牌的蟹卡後,近期提貨時卻遇到了麻煩。蟹卡上顯示每年的提貨日期截止到12月31日,然而今年12月27日喬女士提貨時,卻被微信客服告知“今年的大閘蟹季已經結束”,只能“明年再提貨”。“太坑了!”喬女士無奈地告訴貝殼財經記者。
這些消費者的經歷並不罕見。近日,貝殼財經記者從多名消費者處得知,本應“隨約隨提”的蟹卡在實際兑換中卻困難重重——商家自定義提貨期、蟹卡預約長期顯示已約滿,即使提到了蟹,螃蟹大小不一、捆螃蟹的繩子又長又粗,浸水充當螃蟹重量等問題也時有發生。
貝殼財經記者以消費者的名義聯繫了某電商平台售賣蟹卡的店鋪,交談中得知,按照“官方規定”,超過店鋪規定的蟹季,即使有現貨也無法預約提蟹。而所謂的“蟹季”,不同店鋪對記者的回應均不相同。而與此同時,貝殼財經記者還發現,在一些閒置物品平台上,收購蟹卡的帖子隨處可見,有發帖人告訴記者,可以2折於型號價收購蟹卡,且數量沒有上限。
針對市面上種種蟹卡亂象,有專家向貝殼財經記者表示,倒賣蟹卡等商品證券化操作會讓商家不再重視產品本身,最終損害的是消費者利益。消費者如果需要購買蟹卡,應儘量去信譽較高的電商購買,當發現商家使用套路,及時止損退貨並投訴。
千層套路之下,兑換不了的蟹卡,“注了水”的螃蟹
喬女士的遭遇並非孤例。另一消費者小王向貝殼財經記者表示,自己也曾有類似經歷,且情況比喬女士更糟。
小王稱,自己近兩年都收到了朋友贈送的單張面額為3888型的蟹卡,但是“一次也未曾兑換成功”。蟹卡上顯示消費者可以通過網絡預約、電話預約等方式提蟹,但小王登錄網站後發現預約全滿,多次撥打客服電話均無人接聽。後來小王上網搜索該蟹卡公司後發現,網上全是該公司的投訴帖。因為是朋友贈送,礙於情面小王並沒有深究此事。而蟹卡的有效期僅有兩年,再加上每年兑換都顯示“預約已滿”,過期後小王就扔掉了蟹卡。近日,看到#蟹卡長期預約已滿無法提貨#的熱搜後,小王才反應過來,原來自己的經歷並非個例。“我也是剛看到新聞才驚歎於這個現象原來這麼普遍。”
其實,就算預約上了提蟹,消費者也不一定能吃上稱心如意的螃蟹。
蟹卡上經常會標註套餐內產品詳情,例如雄蟹4.0兩*2只、雌蟹3.0兩*2只等。但實際收到貨後,往往貨不對板。央視曾經報道,郵寄螃蟹質量注水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例如標註4.0兩的螃蟹,浸滿水的繩子質量就能達到一兩。消費者小陳向貝殼財經記者反映,自己每年預約提到的螃蟹肉眼可見大小不一,捆螃蟹的繩子浸透了水重量不輕。而諮詢客服時,客服則以“水產品運輸中會有一定的水分消耗”為由解釋。
某品牌蟹卡報價單。
今年9月14日,中消協在其發佈的“雙節”消費提示中就特意指出,消費者尤其要注意防範“螃蟹券”套路,規避“一券在手,螃蟹難求”的供需不平衡局面,以及螃蟹縮水嚴重的問題。
店鋪有現貨蟹卡卻無法提貨
兑換難背後:商家過量髮卡,控制提貨期與提貨比例
對於兑換難背後的問題,貝殼財經記者以消費者的名義諮詢了某電商平台售賣蟹卡的店鋪客服。該店鋪客服向記者表示,店鋪螃蟹全國多倉就近發貨,每天都有幾萬單的提貨量,預約提貨後24-48小時內發出,絕對不存在連續2、3個月預約不上的情況。
與客服的説法不同,在該件商品的評論區有消費者卻表示,自己9月底購買完商品後,想要預約國慶期間提貨,結果系統顯示預約已滿,最早要等到11月20多號才能預約。客服對此評論回應貝殼財經記者稱,“一個日期預約滿了就換個日期唄”。
雖然能換個日期,不過該商家卻在控制提貨日期。該客服表示,蟹卡每年提貨日期有限制,每年12月20號後就無法提貨。但貝殼財經記者發現,這家店鋪內售賣的現貨螃蟹禮盒卻能“過年時還發貨”。貝殼財經記者進一步詢問,為何有現貨卻不能預約提貨時,客服僅回覆稱,這是“官方規定”。
貝殼財經記者與售賣蟹卡店鋪客服的對話。
為何店鋪明明還有現貨蟹卡卻無法預約提貨?其實,這與蟹卡氾濫之下,商家控制提貨期與提貨比例有關。
一方面是兑換難,一方面則是蟹卡氾濫。企業所髮卡券數量大於存貨量已是行業潛規則。據CBNData統計數據顯示,每年蟹卡過期作廢的比例佔總發行量的5%。
“這其中很‘深奧’的。商家知道許多人買蟹卡用來送禮,不會馬上提貨。最後提貨人手裏的蟹卡都不知道轉了幾手,即使出現問題也找不到源頭,很有可能不了了之。”相關業內人士表示,某種程度上説,蟹卡、蟹券已經貨幣化,有些商家就是靠紙螃蟹來“空手套白狼”。
市面上大多數的蟹卡均存在2年、3年左右的有效期,而且每年僅能在指定的蟹季(9月-12月左右)內兑換。一旦消費者在蟹季內預約不上提蟹,只能等到來年9月再次預約。而到了第二年,蟹卡在轉贈、等待的環節中,很容易被遺忘或者錯過提貨時間,最後蟹卡作廢,損失由消費者買單,商家則可以白賺一筆。
不過,對於蟹季具體時間的規定多家商鋪均不相同。貝殼財經記者先後聯繫了三家電商客服詢問今年蟹季,得到了三種不同的回覆:9月中下旬到12月20號、9月22號到來年1月中旬、9月中旬到12月31日。
此外,“紙螃蟹”的標價也存在較大水分。
某企業員工李先生告訴貝殼財經記者,自己每年中秋前後都會負責為公司訂購蟹卡,送給公司客户和高層領導。每年,李先生會從售賣蟹卡的店鋪訂購600張左右,每份原價在4000元上下的蟹卡。由於訂購數量較大,店鋪會給予一定的優惠,實際會以5折左右即每份2000元的價格購入。
在電商平台上,不少蟹卡是以禮品裝的形式售賣的。這些蟹卡大多包裝精美,卡面上印有1999型、3999型不等的字樣,而這些所謂的型號並不代表實際售價,消費者往往以4-5折於型號的價格就能買到。
虛高標價背後禮品市場的泡沫可見一斑,這也意味着背後的螃蟹質量無法保障,如上述的缺斤短兩也在所難免。
不僅如此,新京報調查發現,蟹卡蟹券的流行滋生了專門從事兑換服務的外包公司,外包客服的存在加劇了兑換難問題。就品牌運營方而言,部分公司在無備案資質的前提下發售蟹卡,最終捲款跑路,導致消費者兑換無門;在水產批發環節,部分商家定價虛高,冒充名優產區,進而產生消費者投訴。
蟹卡證券化操作漸成產業鏈,誰在暴賺?
控制提貨期和控制提貨比例是商家形成資金沉澱的手段之一,由此也使得蟹券空轉,日益證券化。
當螃蟹以蟹卡的形式存在時,消費者購買蟹卡多是出於禮品贈送考量,而收到禮品的客户也有很大的概率轉手他人。在這個前提下,商家甚至可以不賣出一隻螃蟹,僅靠倒賣賺錢。
這也催生了蟹卡倒賣的生意。
貝殼財經記者在某閒置物品平台發現,目前仍有不少人專做回收蟹卡的生意。一位蟹卡買家僅收某一品牌的蟹卡,且以2折於型號的價格收購。而消費者購入該品牌的蟹卡時則需要花費5折於型號的價格。
某閒置平台上與蟹卡回收相關的搜索結果。
有分析稱,倒賣蟹卡漸成產業鏈——商家印刷2000張面值500元的蟹券,以400元賣給企業採購人員,收禮者以250元的價格賣給企業回收人員,回收人員再以300元的價格賣給商家,商家低價回購螃蟹券每張賺100元,而螃蟹券在市場空轉一圈後,商家輕鬆賺到20萬元。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接受貝殼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食品券、購物卡、蟹卡等預售商業模式,背後是高暴利、高毛利及整個利益鏈組織的合成。每年都是蟹季還未開始,很多商家已經開始大量售賣蟹卡,而期貨螃蟹可以給企業帶來大筆預收款,從而減少企業的經營壓力。蟹卡商品證券化操作後,商家的盈利模式多元化,利潤更加短平快,不會再將消費者當作核心羣體。也因此,不少賣蟹卡的商家會逐漸忽視消費者的購買體驗,商品品質越做越差。“整個蟹卡的證券化,對消費者來説必然是不利的。”朱丹蓬説。
那麼,當消費者遇到兑換難及螃蟹質量問題時該如何維權?對此,北京盈科律師事務所律師張亮向貝殼財經記者表示,如遇到上述情況,消費者可以撥打12315投訴或者在網絡上曝光商家不誠信的行為來維權。而鑑於蟹卡有“兑換週期長”、“霸王條款”等套路,消費者應儘量去信譽較高的電商購買,當發現商家使用套路,及時止損退貨並投訴;同時購卡前,留好交易的證據材料;購卡後商家違約,消費者先積極溝通,溝通不順,通過消協投訴、網絡曝光處理。損失金額嚴重,可以提起訴訟處理。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李夢涵 編輯 嶽彩周 宋鈺婷 校對 郭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