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品分析報告:Real如我,發現身邊的真人、真事、真感情

編輯導語:隨着現代人孤獨感的不斷加劇以及對社交的渴望加深,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通過社交軟件來交新朋友。阿里的年輕人社交產品“Real如我”也應運而生,其負責人王強宇談到對這款產品的期待是,“不會帶給年輕人壓力,反而可以讓社交更加扁平化,感受無壓力分享的快樂”。市場上的社交軟件並不少,接下來本文作者就對Real如我進行了競品分析。

競品分析報告:Real如我,發現身邊的真人、真事、真感情
1. 分析背景

Real如我,是阿里推出的一款toC社交App。4年前,阿里曾斥資10億打造“來往”項目,但很快折戟,4年後阿里再次衝擊社交領域。

在社交領域,大眾最為熟悉的就是微信和QQ,這兩款產品均由騰訊公司開發,且主打熟人社交——二者聯合起來佔據了90%的熟人社交份額。

熟人社交圈存在兩大特徵:關係的不斷收縮和強化,流量聚集於頭部產品。這就使得用户更換產品的成本變得很高,而騰訊旗下的QQ和微信已經搶先進入攻下了山頭,這時即便強大如阿里,也難以撼動市場格局。

4年前折戟的“來往”足以説明這一點,彼時的“來往”對標微信,斥巨資推廣,試圖取微信而代之,卻鎩羽而歸,正如馬化騰所説:“打敗微信的,絕不是另一個微信。”

不同於“來往”的高調,“Real如我”自2018年5月上線以來,一直未大範圍推廣,目前仍在杭州大學城內測,外部用户需要“限量版”邀請碼才能註冊成功。

作為阿里新一輪的誠意之作,“Real如我”避開了與騰訊的正面交鋒,以“校園社交”作為切入點。

而校園裏的主體用户,是被稱為“互聯網土著民”的00後。他們初入校園,面臨關係網絡的重構,這意味着商機;同時他們對個性的追求,對產品的挑剔,也是極大的挑戰。

“Real如我”能否吸引並留住用户,從而在社交領域開闢一席之地呢?答案的探尋,就是此次競品分析的目的。

“Real如我”這一產品有其特殊性,它背靠阿里這顆大樹,坐擁豐富的資源;又因為處於內測階段,缺乏公開的運營數據。因此我們將主要從產品本身這一維度來進行分析,主要涵蓋產品定位、用户畫像、功能結構、交互設計這四個方面。

2. 選擇競品

Facebook起源於哈佛校園,經過十幾年的發展,至今已是社交領域的頭部APP,無論是用户規模,還是市場佔有率都是領域內的領頭羊。

“競品”的“競”,本意是“競爭”,但Facebook自2009年以來一直被中國屏蔽,與眾多本土的同類APP不構成正面的競爭關係。因此在這裏取個偏意,“競”還可指“強勁、強盛”。

Facebook是一款強盛的、偉大的產品,它最初作為照片分享站點,誕生於校園社交,後期發展壯大。

“Real如我”在功能和切入點上,與其異曲同工。站在“Real如我”的角度,把Facebook作為標杆,借鑑學習,一定能得到對自身發展有利的指引。

校園社交是一塊相對特殊的領域,自人人網沒落後,再也沒有一款產品能夠吸引這一領域龐大的用户量。

如今瓜分校園社交市場份額的,是在功能上更為細分的頭部產品,比如即時通訊類的QQ、生活消費類的小紅書、圖文社交類的微博、短視頻類的抖音、遊戲類的王者榮耀等。

那麼能不能有一款更加貼近“校園”需求的產品,再現人人網昔日的輝煌呢?

從功能的相似度出發,我們選取同樣具有地理圍欄功能且用户量龐大的微博,和同樣倡導分享美好生活的小紅書,作為此次的競品。

3. 競品分析3.1 產品定位分析

微博的定位是一種基於用户用關係信息分享、傳播以及獲取的通過關注機制分享簡短實時信息的廣播式的社交媒體、網絡平台,用户可以通過PC、手機等多種移動終端接入,以文字、圖片、視頻等多媒體形式,實現信息的即時分享、傳播互動。

小紅書的定位是一個生活方式平台和消費決策入口,用户通過文字、圖片、視頻筆記的分享,記錄了這個時代年輕人的正能量和美好生活,小紅書通過機器學習對海量信息和人進行精準、高效匹配,其旗下設有電商業務。

“Real如我”的定位沒有官方説明,它包含地理圍欄、點亮人臉、智能相機、角色聊天四大特色功能,它的slogan是“發現身邊的真人、真事、真感情”。

因此我們可以概括這是一款基於用户真實的生活場景分享的社交平台,它藉助文字、圖片、視頻、角色聊天等方式,展現當代年輕人的生活面貌。

這三款產品在定位上最大的契合點,也是它們爭奪用户的領域,在於圖文社交(包含視頻)。在這一點上它們的功能設計擁有很大的一致性,所以這三款APP身上都有“鏈接用户,分享美好生活”的初衷。

其中微博的特色在於“即時分享、傳播互動”;小紅書的特色在於“對信息和人羣精準高效的匹配”;而對於“Real如我”來説,它的功能算不上具有鮮明特色,但是它“真人、真事、真感情”的理念令人耳目一新。

小紅書和微博發展到後期,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商業化,那麼背靠阿里的“Real如我”會怎麼詮釋、怎麼捍衞自己的“真”,這反而成為一件值得期待的事情。

3.2 用户畫像分析

3.2.1 性別佔比

微博:

小紅書:

Real如我:

(數據來源:微博——艾媒諮詢;小紅書——極光大數據;Real如我——自行統計估算)

就性別比例上來説,三款APP各不相同。小紅書的“生活、購物”標籤明顯,因此其女性用户佔比大;微博的“媒體、新聞”屬性更強,因此男性用户略多一些。

對於“Real如我”來説,它的資訊大多集中在生活場景;而女性在分享生活這一方面,天然意願更強,所以其用户也會有更多的女性。

阿里打造“Real如我”的初衷,必然包含更大的願景。在大的願景之下,用户的性別比例應當是均衡的。

從“吸引男性用户”這一角度看,“Real如我”可以孕育一些對男性更有吸引力的元素,例如球賽、遊戲等,使得資訊廣場氛圍更加多元化。

而對於女性用户,“Real如我”也可以打出差異化競爭,小紅書滿足女性的購物需求,“Real如我”可以滿足女性更多生活出行上的需求,例如通過地理圍欄展示實時路況等。

3.2.2 用户年齡

微博:

競品分析報告:Real如我,發現身邊的真人、真事、真感情

小紅書:

競品分析報告:Real如我,發現身邊的真人、真事、真感情

Real如我:

目前在杭州大學城內測,可估測其用户以17~25歲的年輕人為主,也包括少量阿里內部員工和獲取了邀請碼的外地人員(數據來源:微博——艾媒諮詢;小紅書——極光大數據;Real如我——自行估測)。

就年齡層來看:微博的用户年齡層集中在18~30歲之間,小紅書的用户羣體集中在30歲以下;而“Real如我”的用户以17~25歲的年輕人為主。

想象一下尚在校園或已步入社會的年輕人,每天早、中、晚都要刷一刷微博,看看明星八卦、搞笑段子、話題資訊,亦或是自己發發牢騷;在閒暇時間,或節假日裏,想到該添置些東西了,或是有出行意願,就會打開小紅書看看推薦或攻略。

而聽聞同城的某個地方舉辦了活動,熱鬧非凡,便打開“Real如我”,找到地理圍欄,圍觀一下盛況。

這三者的使用場景其實差異較大,這源於三款APP的產品內容、功能設計、媒體資源、運營風格都有着方方面面的差別。但是總體看來,3款APP的主體用户存在大量的重疊,因此也會有不可避免地正面競爭。

3.2.3 城市分佈

微博:

競品分析報告:Real如我,發現身邊的真人、真事、真感情

小紅書:

競品分析報告:Real如我,發現身邊的真人、真事、真感情

Real如我:

目前在杭州大學城內測,可估測其用户主要集中在杭州及上海,也包括少量外地人員(數據來源:微博——艾媒諮詢;小紅書——極光大數據;Real如我——自行估測)。

在用户地域分佈上,能看出微博和小紅書還是頗有差異的。

小紅書的用户相對聚集在一二線城市的精英羣體中,微博則相對分散,反而是四線及以下城市佔比更多;而“Real如我”的用户暫時也聚集在一線城市,以後如果推廣,則是由一線城市向下蔓延。

從地域角度看,小紅書和“Real如我”的競爭關係更大。正如之前提到的,“Real如我”可以利用地理圍欄,強化地域優勢。同時小紅書的用户以職場女性居多,“Real如我”則是從校園切入。

另外,小紅書已日趨商業化,產品有時已名不副實,“Real如我”只要守住“真”的特色,就能積累起良好的口碑,贏得用户的信任。

3.2.4 使用場景

作為圖文社交APP,三者的主要功能都在於圖文(視頻)分享,雖然圖文(視頻)社交偏重的點存在差異。

總的説來,這三款APP對於流量沒有硬性要求,如果看視頻把握一定的量,流量的消耗不會特別大,因此它們的使用場景可以室外也可以室內。但考慮到“Real如我”實時分享的特性,它的“户外”屬性更強。

對於室內環境下的用户,他們隨時都可以拿起手機瀏覽手機,在睡前或飯後;對於正在參加室外活動的用户,他們則更可能拿起“Real如我”作實時分享。

“Real如我”作為一款圖文社交APP,與其它同類產品最大的不同,就是它的“實時”屬性。它不能上傳手機裏已有的照片或視頻,必須是實時拍下的才能分享,相當於時刻提醒瀏覽資訊的人:您看到的照片/視頻,都是新鮮出爐的!

這一功能的確是創新之舉,無疑又一次加強了它“真”的屬性,對於拍下的照片或攝下的視頻,只能使用APP裏限定的美化方式,而且不能“多中選一”,只能“即興創作”。

這一創新對於用户的使用習慣是一大挑戰,是用户被馴服,還是產品被冷落?

——這有待於市場的驗證。

綜合分析來看,“Real如我”的使用場景更加多元化,雖説微博和小紅書並沒有什麼場景限制;但是“Real如我”的實時性,會讓它更容易在各種聚會、晚宴、集體活動中拔得頭籌,成為人們公認的“在線聚集地”。

3.3 功能結構分析

微博:

競品分析報告:Real如我,發現身邊的真人、真事、真感情

小紅書:

競品分析報告:Real如我,發現身邊的真人、真事、真感情

Real如我:

競品分析報告:Real如我,發現身邊的真人、真事、真感情

微博的導航欄包括:首頁、視頻、發現、消息、我;小紅書的導航欄包括:首頁、商城、發佈筆記、消息、我;“Real如我”的導航欄包括:首頁、發佈動態、消息。

橫向對比可以看出,三款APP都把首頁和消息作為底部導航欄,説明它們都帶有較強的“資訊”和“社交”的屬性。

小紅書和“Real如我”的底部都包含“發佈筆記”或“發佈動態”的按鈕,表明這二者“記錄”的屬性較為明顯;相比起微博和小紅書,“Real如我”的導航欄中沒有“我”這一展示個人信息的欄目,弱化了個體,事實上它的“個人信息”隱藏在首頁的頭像裏。

微博的導航欄裏有視頻、發現,這兩個涉獵資訊的欄目,其中“視頻”有直播、VLOG等豐富的形式,這都表明微博有着較強的“媒體”屬性,其資訊傳播以廣播為主,媒介包含了圖、文、視頻等;而小紅書的“商城”欄目則突出了它的電商性質,由此可以窺見,它其餘的社交類功能,主要是在為商城導流服務。

相較於微博和小紅書,“Real如我”的功能更侷限,它沒有種類繁多的媒介形式,同時弱化了個體——“我”,強化了地理位置——“圍欄”。

用户在使用“Real如我”時,能發佈到外界的信息只有兩種形式——照片、視頻,兩種形式的作品可以出現在同一條動態裏,每條最多有6件作品,而且只能實時拍攝(不能選用手機相冊裏已有的照片或視頻),視頻最多15秒;同時“加好友”的設定,使得用户的聯繫是建立在雙方相對平等的基礎上,信息的傳遞也是相互的。

這種種的限制,都使得“Real如我”的使用場景更加具象,它就是一項用來個體間實時分享,展現生活真實面貌的工具。

雖然“Real如我”的功能更為侷限,但綜合比較之下,“Real如我”未必是遜色的,只要與用户的使用場景足夠契合,對用户需求的滿足足夠到位,“功能侷限”反而能成為優勢。

3.4 交互設計分析

3.4.1 首頁的設定

競品分析報告:Real如我,發現身邊的真人、真事、真感情

這三個界面從左至右依次是微博、小紅書、“Real如我”打開APP後的展示,是它們各自的首頁。

從內容上看,小紅書和“Real如我”默認展示APP自身篩選出來的優質動態,或者特意為用户匹配的動態;而微博展示的是用户最後一次瀏覽首頁時停留的欄目,比如“關注”或“熱門”,其中“熱門”是APP排序好的內容,而“關注”則是用户自己關注的用户發佈的內容。

小紅書首頁的功能是最為豐富的,它不但有系統篩選的筆記,還有搜索框。點擊進入搜索框,有熱搜排行榜,輸入關鍵詞就可以查詢到有關的商品。在搜索結果頁,能看到相關的筆記,也能看到商城入口。

微博把“搜索”功能單獨放到了“發現”這一欄目,這是因為微博資訊更多元,分類機制也十分完善;而“Real如我”則默認展示用户當下所在圍欄的內容,或者其它熱門圍欄的內容,它並沒有搜索功能。相較之下,“Real如我”首頁加載出來的資訊更加侷限。

首頁的區別也正體現着產品願景的差異。小紅書的商業模式是社交電商,因此對於閒逛的用户,它會根據你的喜好匹配資訊供你瀏覽;而對於有具體需求的用户、或者説在閒逛過程中被激發了購買需求的用户,它便會試圖向商城導流,整個過程是銜接流暢的。

微博則是“媒體”屬性更強,它的資訊極為豐富,在“視頻”和“發現”兩個板塊裏,都有對資訊細緻的分類,也有排行榜等,所以微博的首頁內容反而回歸於用户自身,要麼是用户自身關注的內容,要麼是符合大眾胃口的熱門榜單(以娛樂資訊為主)。

“Real如我”的定位則是“基於地理位置的真人社交”,所以它的首頁以“地理圍欄”為主導,意圖勾勒出以地理位置為主導的真實生活場景。

3.4.2 互動機制

競品分析報告:Real如我,發現身邊的真人、真事、真感情

這三個界面從左至右依次是微博、小紅書、“Real如我”體現互動機制的頁面。同樣是帶有社交屬性的APP,它們的互動機制各不相同。此處的互動,包含用户和資訊之間的互動、小羣體之間的互動、用户與用户之間的互動。

對於具體的微博博文,用户可以點贊、評論、發表態度、收藏、分享、轉載,熱門的微博點贊評論數可達到百萬級別;而評論區往往會有“評論疊加評論”的現象,即每一條原始評論自身又會被點贊評論,而原始評論的“熱度”也決定了它在博文下的排序。

微博的熱搜是跨維度的,可以是娛樂、政治、民生、商業等多方面的話題,不過考慮到微博的受眾更大比例為中低端人羣,所以微博涵蓋的信息也是以民生、八卦為主。

微博擁有龐大的信息量,它在這個基礎上進行了十分細緻的分類,分類形式包含熱點、話題、榜單、超話等,這使得幾乎每一個小眾羣體,都能在微博找到契合的圈子。

對於具體的用户之間的互動,微博採用“關注”機制,只有相互關注才為好友,才能進行相對平等的互動。

微博裏常駐的有各路大V、新聞媒體等,他們與羣眾之間的互動則並不平等,以單方面傳播信息為主,而用户雖然也可以用艾特、私信等方式傳達信息,但多數時候得不到回應;當然對於被過度騷擾的用户,可以選擇屏蔽或拉黑對方。

小紅書的使用人羣相對更細分,以中高端職場女性為主,它包含的信息量相較微博沒有那麼龐雜,所以小紅書是基於對用户行為的分析,推薦其最可能感興趣的內容;小紅書也有基於地理位置的相關推薦,涵蓋附近的吃喝玩樂等。

但是小紅書沒有類似於“社區”這樣的羣體互動場所,只有用户個體之間的關注;小紅書的筆記不能被轉載,只能被收藏,這一點弱化了它的“媒介”屬性;小紅書雖然也有聊天功能,但對於不是相互關注的用户,單方面發送消息不得超過三條。

基於這些可以看出,小紅書主要還是以“推薦算法”這一無形的工具主導着用户接觸到的資訊,而私聊時的發送信息限制,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過度騷擾,當然小紅書也具備屏蔽和拉黑功能。

“Real如我”則是完全基於地理圍欄對人羣、信息進行劃分,用户進入主頁就是瀏覽自己所在圍欄的資訊;除此之外,用户還可以查看其他熱門圍欄的資訊。

令人疑惑的是,“Real如我”並沒有圍欄搜索功能,這就意味着用户在瀏覽資訊的時候,會比較被動;在同一條資訊下面,用户可以進行點贊和評論,但不能轉載;“Real如我”的用户之間是以加好友的方式建立連接,發送好友請求後可以用角色打招呼,只有在對方通過好友請求之後,才可以平等地進行聊天。

3.4.3 資訊形式

競品分析報告:Real如我,發現身邊的真人、真事、真感情

這三個界面從左至右依次是微博、小紅書、“Real如我”的資訊形式。

由此可看出,微博的資訊形式是最為豐富的,包含圖、文、視頻等,且長文、長視頻(在線視頻)都是被允許的,最新版的微博甚至去除了九宮格的限制,最多可一次性發送18張圖。

小紅書的資訊形式相對簡潔,它是以筆記的形式發佈的,筆記包括標題、正文、圖片(視頻)、話題、地點,根據小紅書的互動形式,可以推測話題和地點是用於推薦算法的。

另外,小紅書的筆記有字數不超過1000的限制,圖片和視頻不能出現在同一篇筆記裏。

“Real如我”的資訊形式相對更加侷限,它在發佈動態時,只需要選擇圍欄和可見權限。“Real如我”的文字不能超過200,但它的圖片和視頻可以出現在同一條動態裏。“Real如我”的圖片和視頻只能當場拍攝,視頻不能超過15秒。

4. 優化建議4.1 豐富社交功能

從“Real如我”現有的功能來看,它有明顯的侷限性。

幾乎整個功能架構,都緊貼着它的那句slogan:發現身邊的真人、真事、真感情。但不得不質疑一句:這是一個完全真實的需求嗎?“發現身邊的真人、真事、真感情”是一個會被大量的人長期重複的動作嗎?

“Real如我”是阿里旗下產品,由成熟的產品團隊打造,因此它的誕生、它的定位,必然是經過充分調研和考量的,是很大程度上合理的。

但是合理歸合理,站在普通用户的角度,終歸是顯得有些單調。如果要豐富產品的功能,可以從哪些方面考量?

所謂社交,是個體間的相互往來,是涵蓋物質、精神交流的社會活動。社交可分為個體交往與羣體交往,其形式分為直接交往與間接交往,除了“合作”這一形式,競爭、衝突等不那麼友好的形式實也在社交的範圍。

從這一點看,社交的內容就很豐富了,在“真人、真事、真感情”之外,也有了更多可以考量的地方。“Real如我”的切入點是校園社交,那麼對於學生羣體,什麼樣的體驗會令他們滿意?

社交作為一種手段,必然是要達到某種目的,才算是有意義的。如果APP的出發點是“社交”,是“更好的社交”,那麼引導甚至促進個體或羣體間物質、精神的交流也應該成為“Real如我”義不容辭的責任。

具體到功能的設計,可以考慮從簡單的“發佈活動”或“發佈需求”入手,比如我想在週六上午打一場籃球賽,那我就在“Real如我”發佈一場活動招募玩家。

但是這個過程需要考慮獎懲機制,不然其他用户哪來的動力去配合你呢?或許可以考慮設置一些“熱心積分”之類的指標,使得響應別人最終惠及自己,這樣就能很大程度上提升用户的積極性。

設計什麼樣的功能,功能的具體細節,或許需要更為縝密的考量。但是在“圖片”和“視頻”之外,的確應該考慮更多的一些東西,來深入用户內心,解決他們的痛點。

當然“Real如我”目前已經處在內測階段了,僅由“圖片、短視頻”構成的“真實生活面貌”是否足以留住用户的注意力?

我們不得而知,但是至少站在我的角度,我會認為上述提到的“優化體驗”的思考方向,是值得仔細考量的。

4.2 拓展照片識別功能

“Real如我”已經存在的功能,包含“照片識別”,即對於別人發佈的攜帶人臉的照片,用户可以掃描並識別。但這一點是用户“主動”的,而且識別的是“別人”。

Facebook在早期攻佔各大高校的過程中,推出了“照片識別”功能。這裏的照片識別,是指如果網站上有別人發佈了包含“我”的人臉的照片,那系統會識別出來並告知“我”。

這是一個很不錯的角度,因為人們對自己的關注,其實遠勝於對別人的在意。

4.3 優化圍欄搜索

“Real如我”沒有圍欄搜索功能,這使得用户接受資訊的過程十分被動。用户打開APP後只能瀏覽自己所在圍欄的資訊,或者進入別的“熱門圍欄”查看相關資訊。

想象一個場景,我週末去到鄉下看望爺爺奶奶,但這時學校正在舉辦運動會。

我想看看運動會的相關資訊,這時我想到了能夠發現“真人、真事、真感情”的“Real如我”,等我打開APP,發現它給我的地理圍欄是我所在的村莊,我試圖尋找我的學校,怎麼找呢?

“熱門圍欄”裏從第一個看到最後一個,沒有,這怎麼辦?難道要等我週一回到學校才能看?到那時,運動會的資訊已經被新的動態淹沒了呀。

這時我突然想到我以前也在學校分享過“此時此刻”,我連忙去翻看我自己的動態,找了學校的地理圍欄,點進去,一大波運動會相關資訊向我湧來!真好,也算曲線救國。

可是這樣一來,不是太麻煩了嗎?

那再假設一個場景,我是從來沒出過省的廣西人,但是我想看一看北京某條街道的實時資訊,在沒有任何聯繫的情況下,我要如何找到這條街道的圍欄?

除非“地理阻隔”本身就是“Real如我”想要達到的目的,並且“Real如我”確定這樣的阻隔不會流失掉用户,甚至還能滿足用户的某些需求。否則缺少了“圍欄搜索”功能,的確會對用户使用APP過程中的便利性造成較大的影響。

或者説,在“Real如我”團隊的考量之下,覺得產品的初衷在於讓用户瞭解“身邊”的真實生活面貌,所以不需要“搜索別的地方”。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至少也可以考慮增加“圍欄標籤”,可以讓用户設置幾個固定的圍欄標籤,例如“家”、“學校”等,每個標籤對應不同的定位,這樣切換起來更方便。

4.4 優化好友請求的流程

“Real如我”裏,在別人沒有同意好友請求的情況下,用户只能用“角色”向對方打招呼。這是一個很新奇的玩法,“Real如我”還將其介紹成自己的特色功能。

但是對於陌生人發過來的,用“角色”打的招呼,大眾的接納程度怎麼樣呢?我特意發了一條朋友圈進行詢問(本人是今年的應屆本科畢業生,朋友圈也是以同齡人為主體)。

競品分析報告:Real如我,發現身邊的真人、真事、真感情

這條朋友圈下一共有28條有效回覆,其中六位選擇1選項:願意交朋友;十位選擇2選項:次數多了選擇忽略;五位選擇4選項,三位選擇5選項;除此之外,還有少數幾條評論,有的説自己不喜歡社交,有的評論卡通形象不好看。

從這一小測試來看,只有不到1/4的回答者表達出了對該功能的積極態度,近1/3的回答者流露出來的是抗拒。

站在我的角度,我認為應該思考“添加好友”的本質是什麼。我為什麼要通過別人好友請求?可能因為這是我認識的人,或者是和我存在某些聯繫的人,或者我性格開朗因此只要對方看起來不可疑我就會通過ta的請求。

但無論哪一種情況,都是一句話可以説清楚的。因此我還是傾向於傳統的方式:用文字表述來意,請求對方同意自己添加ta為好友。

“角色聊天”作為一個改善氣氛的選項,用於好友之間的聊天,是無可非議的;但是將它作為陌生人之間打招呼的唯一方式,可能會有些冒險。

4.5 優化“掃臉加好友”功能

“Real如我”裏,“掃臉”這一功能在多處出現。

最為突出的一處是“掃臉加好友”,這同樣是一個新奇的玩法,那麼對於“掃臉”這樣可能帶點冒犯味道的行為,大眾的接納程度又如何呢?我同樣發了條朋友圈進行詢問。

競品分析報告:Real如我,發現身邊的真人、真事、真感情

這條朋友圈下一共有37條有效回覆,其中有24位選擇3選項,表示排斥。其中還有的評論説,人臉是用户的隱私數據,用來加好友可能不合適,因為現在有的電子支付也是用的人臉掃描。

由此又可以窺見,出於各種原因,有近2/3的回答者對這一功能是抗拒的。雖然“人臉掃描”不是加好友的唯一方式,但這仍然是需要斟酌的地方。

值得一提的是,這條朋友圈下還有一位男生評論説:“可以來張合照,然後默認通過好友請求。”這令我眼前一亮,“雙人合照”的確比“單人掃臉”能夠帶給用户更好的體驗。

“掃臉加好友”作為“Real如我”的特色功能之一,確實有必要在安全性能和用户體驗這兩大方面,再做一些更為細緻的考量。

4.6 不要將“人臉”作為用户唯一IP

“Real如我”對“人臉掃描”這一功能的使用,可以稱得上執着。在第一次使用APP的時候,用户就被要求錄入人臉信息,頭像裏必須包含自己真實的人臉,加好友也能用掃描人臉來完成。

但是站在我的角度,我認為人們對“掃麪人臉”的接受程度,並不值得樂觀。即便是我在朋友圈提問,回答者以接受能力強的年輕人為主,也有大比例的人表示了抗拒。

“Real如我”要保證“真實”,其實可以有別的方法,例如“實名認證”等,可以用一種對用户來説更為隱蔽的方式。有多少人能接受把自己的“人臉”作為社交場合裏的通行證?不能接受的人最後妥協的概率有多大?

——這是“Real如我”應該去思考的問題。

5. 總結

通過這次的競品分析,不難看出“Real如我”還是有些缺乏屬於自己的核心特色,在功能上還欠缺一些細緻的考量。

如果像它的slogan裏説的:發現身邊的真人、真事、真感情,那要怎樣恰如其分地詮釋這個“真”字?這會是“Real如我”發展過程中需要持續思考的一個問題。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頭部產品也絕不是能夠一步到位的。

微博和小紅書發展至今,已經擁有非常完善的資訊分類、用户互動機制,而“Real如我”要怎樣在自身的願景之下,做到自我融洽並得以持續擴大規模,這仍然需要基於現實的數據進行持續的思考和優化。

其實“校園社交”並非一片荒蕪之地,有許多的產品前赴後繼。雖然唯一稱得上該領域頭部產品的人人網最後也走向了衰落,但這是因為人人網商業模式的選擇不到位,並不是校園社交這一領域本身有缺陷。

而現有的明星產品Facebook,同樣是起源於校園社交,其實會有很多值得借鑑的地方。因此,也期待“Real如我”能站穩自身定位,逐步迭代發展,最終在市場佔據自己的一席之地。

本文由 @張小貓 ???? 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於 CC0 協議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981 字。

轉載請註明: 競品分析報告:Real如我,發現身邊的真人、真事、真感情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