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衝向下一個十年,雷軍能否跑贏馬斯克

編者按:本文系專欄作者投稿,來源財經無忌,作者無鏽缽。

“這將是我人生當中最後一次重大的創業項目”、“願意押上我人生全部的聲譽”。

鏡頭掠過黑壓壓的會場,人羣寂靜無聲。

每個人似乎都在盤算、消化這一看似不可思議的決定,亦或者只是單純的作為見證。

距離小米的11歲生日還剩下不到7天的時間,沒有大張旗鼓的熱烈慶祝,也沒有張燈結綵的喜悦氛圍,在親手把這家公司帶入世界500強後的第三年,雷軍選擇以這樣一種“再創業”的姿態,作為獻給1.7億米粉的禮物。

同樣被作為禮物的,還有接連推出的智能手機和全新LOGO。

小米衝向下一個十年,雷軍能否跑贏馬斯克

種種跡象似乎都已宣告,跨越昂揚的十年進化,小米依舊沒有停止腳步,唯一改變的,只有從1.0時代到如今2.0時代的進化方法論。

儘管在這之前,人們已經從蛛絲馬跡之中推測出這場發佈會的重要性和信息增量,但真正直面這一品牌在第二個十年開端所吹來的灼熱勁風,現場和熒幕前的觀眾仍然感到了一絲驚愕。

正如現場一位米粉所表達的那樣:

“小米的特殊之處就在於,總會在某個不經意的時間節點,讓你看見一個印象之外的全新模樣。”

這種氣質,新LOGO設計者原研哉給出的定義是“Alive”,在這位日本設計行業名宿的眼中,科技也好,企業也罷,總是“在進化中越發接近生命的形態”。

對於局外人來説,這一進化論中的不少細節,並不是無跡可尋,而是散落於這場發佈會和小米過往11年的發展歷程之中。

擁抱高端,小米如何打造“未來現金流”

“1080億。”

伴隨着“雷斯克”造車決定的落地,一個數字也牢牢刻印在現場諸多觀眾的腦海之中。

“1080億”,這是小米集團當下的現金儲備,同樣也是他們憑藉奮鬥為下一個十年所贏取的籌碼。

小米衝向下一個十年,雷軍能否跑贏馬斯克

但對於小米和雷軍本人來説,漂亮的財務營收,並不是這一品牌“進化”背後的邏輯,只能算作小米“升維”所帶來一種利好。

正如沃倫·巴菲特所説的那樣:“一家上市公司最終的價值,不在於當下,而是未來所能產生的自由現金流。”

從這個角度來説,評價小米這家企業所取得的成就,本質上考慮的不是這家企業當下的現金儲備,而是這一品牌未來的發展潛力。

在小米這家公司的前行軌道上,支撐這一品牌的未來發展前景的,則是另外三層邏輯。

三者之中,最為關鍵的,便是這一品牌如今在硬件銷售端所取得的引領地位。

據小米最新披露的2020年財報,小米手機全球出貨量1.46億台,穩居全球第三,高端智能手機的銷量已突破1000萬台。

可以説,如今的小米已經徹底站穩了高端手機市場,旗下小米10系列多次霸榜DXO,小米11更是創下了21天銷量破百萬的旗艦手機銷售新紀錄。

小米衝向下一個十年,雷軍能否跑贏馬斯克

在此基礎上,發佈會上帶來的小米11Pro、11Pro Ultra以及摺疊屏小米MIX FOLD,也將助力小米高端手機佈局再進一步。

截止目前,小米11Pro&Ultra;已經首戰告捷,全渠道售賣銷售額僅用了1分鐘便突破12億元。

其次,便是小米從鐵人三項到手機xAIOT雙引擎,所建成的最大消費級IoT物聯網平台。

高端手機端的出色銷量之外,硬件銷售只是小米“鐵人三項”商業模式的一環,承擔的更多是引流任務。因此,自公司成立以來,雷軍就公開承諾小米硬件綜合淨利率不超過5%。

而互聯網服務則是小米變現和創造利潤的主要環節。

可以説,硬件、互聯網服務和新零售三者組成的鐵人三項構建了其硬件引流+軟件變現的業務閉環。

而這一閉環的成立,更多則是得益於3年來,小米在影像、有線/無線快速充電技術、AI、IoT平台等關鍵技術領域所贏得的一系列長足發展和領先優勢。

這背後,是小米技術研發領域堅定而持續的巨大投入。2020年,小米的研發投入近百億,今年預計將再增長30%以上,預計超過130億元 。

小米衝向下一個十年,雷軍能否跑贏馬斯克

最後,小米在此次發佈會上力推的全新LOGO,同樣是這一品牌走向全新十年的一次“價值升維”。

它代表着未來的、小米的智能科技,就像有生命一樣,會根據環境的變化、人的需求變化,而不斷更迭。

而在這一變化的過程中,不變的是小米的標識——象徵出色產品和優質價格的MI標誌和代表創新與活力的橙色。

入局造車,小米的“謀定後動”

人種學者揚·奇普切斯在系統性的研究過私人物品在全球範圍內的變遷後,曾經得出過一個有趣的結論:

只有兩件個人物品是不管哪個國家的人都會隨時帶在身上的,它們分別是現金和鑰匙。

在那之後,伴隨着快捷支付、指紋門鎖、私家汽車的普及,這一列表之中的物品還在不斷經歷着更迭。

從這個角度來説,身處2.0進化時代的小米,此次發佈會上官宣造車的新動向,同樣是其基於智能終端,鏈接出行設備,將汽車鑰匙帶出生活的一次“嘗試”。

對於不熟悉小米的用户來説,小米的這一嘗試可謂一波三折。

小米衝向下一個十年,雷軍能否跑贏馬斯克

想要明白小米官宣造車的邏輯,首先要明白的是,小米此前為何不造車,又為何對造車問題“三緘其口”。

紐約大學教授,著名諮詢顧問克萊·舍基曾經在《小米之道》中總結出四條這一企業內部共同的價值信仰,它們包括:

1.以用户為中心;

2.只做感動人心,價格厚道的產品;

3.要麼就不做,要做就做到極致;

4.剋制貪婪。

四者之中,後兩者正是這一問題的答案。

對於任何一家企業來説,剋制貪婪都是最難的,也是競爭對手最難學習的。

這一價值在創業階段的體現,是小米對於硬件毛利率的嚴格控制,而在當下,它則意味着小米對於“風口”的謹慎態度。

但“謹慎”並不意味着放任無為,小米對於造車的興趣和佈局,早在多年前就已經深埋。

雖然雷軍在30號的發佈會上説,公司實際上在今年1月15日才開始調研造車。但早在2015年,小米就已經開始參與新能源造車的前端環節,那一年,雷軍所創立的順為資本參與了小鵬汽車A+輪和C輪的融資,併入股蔚來。

小米衝向下一個十年,雷軍能否跑贏馬斯克

小米科技創始人雷軍(左)蔚來創始人李斌(右)

企查查投融資顯示,小米關於交通運輸類的投資事件達到17項,其中,2012年,小米曾投資木倉科技,資料顯示,北京木倉科技是一家專注於汽車領域的實用應用開發商;2014年,小米投資了車載智能終端設備生產商凱立德,和車載智能產品研發商睿米等。

至於小米的研發能力和技術儲備能否跟上,大可不必擔心。

企查查知產信息顯示,截至2021年3月29日,“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共有有效專利6758項,其中專利名稱、專利摘要包含“發動機、導航、車、駕駛、雷達、行駛”的專利有211項。

這一數字,即便是同蔚來等先發品牌1000餘件的專利數相比,差距也較為有限。

另一方面,小米過去數年內對技術創新與研發投入的硬實力支撐,也是有目共睹。

2020年7月,雷軍在《人民日報》撰文,5年投資500億元;8月,雷軍在小米十週年演講中提到,2020年小米研發投入預算超過100億元,同時雷軍還給小米定下了“三大鐵律”,以技術為本、性價比為綱、做最酷的產品;11月,小米開發者大會上,小米宣稱在2021年將擴招5000名工程師。

龐大的投入之下,即便面對造車前途上的風雨險阻,小米也不至於在研發端“捉襟見肘”。

穿越漫長的十年週期,小米新時代的每一步,依然堅實且穩健。

小米的“護城河”之思

清華大學教授,德魯克學院首席導師吳越舟曾經在《小米進化論》一書中做出這樣的表述:

“今天,研究中國的新經濟力量,小米是一家無法被忽視的、充滿傳奇的企業,很多人想通過研究學習小米,找到通向未來的方法論。”

畢竟擁有如此知名度,粉絲如此眾多的小米,迄今為止的年齡,僅僅只有十一歲。

1.0進化時代的小米,擁有覆蓋硬件,智能家居,生活耗材等產品鏈,是最年輕的世界五百強企業之一,可以説,雷軍的確締造了一個商業奇蹟。

而在這一奇蹟的中心,則是這一企業耗費數年所構建的護城河,它們包括在供應鏈端和研發端的硬實力、依託價值和產品所構築的龐大私域流量和小米生態鏈所帶來的協同效應。

在造車領域,光大證券發佈的研究報告顯示,小米集團與競爭對手相比在品牌、渠道、供應鏈、芯片獲取能力等方面存在優勢。

小米衝向下一個十年,雷軍能否跑贏馬斯克

在手機端,澎湃C1芯片的研發也證明了對於小米手機科技的制高點的佔領和對核心技術的不倦探索。

這也是為什麼,雷軍敢於在發佈會現場演示小米11 Ultra與專業黑卡相機在夜景、超動態的複雜場景下的拍照表現,並稱這一產品已經遠超專業相機表現。

“手機影像已正式迎來與相機的拐點之戰。”

除此以外,米粉這一羣體多年來的支持與守護,也是這一品牌區別於一般科技勢力的關鍵所在。

在30日晚間的發佈會上,雷軍有多大的決心,米粉們就有多大的熱情。直播間的彈幕被米粉們“幹翻特斯拉”“666”刷屏。

正如雷斯克本人所承認的那樣,米粉的強烈支持也是小米決定造車的關鍵因素之一。

很多米粉也通過不同方式呼籲小米造車,有米粉甚至在給雷軍的留言中説,“只要小米敢造車,我就敢買!”

對於小米來説,正是具備如此龐大的共同價值羣體,才使得他們在這樣一個信息冗雜、獲客成本高企的時代,始終保持穿越荊棘的優勢競爭力。

最後,便是小米生態鏈所帶來的協同效應。

以手機這一超強黏性終端為核心,配合智能家居、可穿戴設備等多終端的聯動性,小米切入智能汽車領域可以實現各個應用場景的聯動協同性,能夠大幅提升用户體驗。

小米衝向下一個十年,雷軍能否跑贏馬斯克

當然,上述這些優勢並不意味着,小米在未來就“所向無敵”。

回到企業的動態競爭之中,供應鏈、技術、甚至於場景,更多都是一時之優勢。

過往的商業興衰史已經無數次啓迪我們,決定企業最終成敗的“永續護城河”不是別的,正是企業中被忽視的“人”。

正如張磊在《價值》一書中所闡述的那樣,“勇於創新和進取的企業家精神,才是企業永恆的護城河。”

從離校創業,到叱吒金山,再到小米過往十年的變革,雷軍和千萬小米人身上所體現的,正是這樣追求極致的理念。

從上一個十年的小米進化論1.0,到如今的進化論2.0時代,擺在雷軍面前的考驗其實從未改變。

正如雷軍自己所説的那樣:

“剛剛創業的時候一無所有,我們所有的競爭對手都是巨頭。通過10年的打拼,我們依然取得了今天的奇蹟。那麼今天,我們已經是一家世界500強3萬多名員工,實力比我們10年前強了太多,我們擔心害怕的是什麼呢?我想了很久,其實只有一點,我們今天還有沒有10年前一樣的勇氣,還有沒有10年前一樣的決心?”

而這個關於小米未來十年能否成功的最後一個問題,答案或許不在別處,就在雷軍自己的心中。

一些人或許還記得,就在358天前,小米十週歲的生日上,雷軍和小米全體高管一起重走了創業以來的旅程,從北京中關村保福寺橋的銀谷大廈起步,到望京的卷石天地,再到清河的五彩城,最後到小米科技園。

這段長達三十公里的路線,被視作小米十年來的汗水與輝煌的一種象徵。

然而或許很少有人注意到,這段旅程從起點到終點,恰巧在廣袤的地圖上,勾勒出了一個“人”字的圖案。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307 字。

轉載請註明: 小米衝向下一個十年,雷軍能否跑贏馬斯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