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公司花名簡史

互聯網公司花名簡史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丨互聯網圈內事,作者丨張釗,編輯丨志澤

馬雲不會想到,自己當年一時的興起,竟影響了此後數十年中國各大互聯網公司的文化進程。

9月1號,網易宣佈公司內部去掉「哥、姐、總」等稱呼,倡導用暱稱代替。員工可以在OA 系統發起暱稱申請,提交後即可佔用,審核通過後當日生效。從這天開始,網易開始有了自己的花名文化。

翻開中國商業史的老黃曆,花名文化的開創者究竟是誰仍有爭議,不過從時間和知名度兩個方面上,最能排得上號的應該是聯想CEO楊元慶。

1993年,楊元慶當時任聯想電腦總裁,這時的聯想已經很有規模,對於一個29歲就坐上總裁位置的人,楊元慶被員工稱為“楊總”很正常,但是當時楊元慶一反常態,説自己不喜歡被人叫作楊總,認為這樣有損人人平等的企業文化,因此楊元慶喜歡讓他的員工叫他“元慶”。可見,楊元慶是國內最早意識到職場中稱謂重要性的那一批人。

但真正把花名文化發揚光大的人,是馬雲。

馬雲喜歡武俠,推崇金庸,因此,在阿里成立之初就給自己取花名為風清揚。用馬雲自己的話説,“金庸小説裏的很多人物我都特別喜歡,但最喜歡的是俠客行裏的石破天,他簡單,他執着;另外比較喜歡的風清揚,他是個優秀的老師。”

馬雲不僅給自己起花名,還帶動了身邊的人。曾經的阿里CEO、董事局副主席陸兆禧的花名叫做“鐵木真”;阿里現任CEO張勇花名為逍遙子;阿里影業董事長邵曉峯花名為郭靖;阿里CMO、公關老大王帥的花名為奔雷手;阿里巴巴18名創始人與合夥人之一、曾任阿里巴巴首席人力資源官、螞蟻金融服務集團董事長彭蕾花名為林黛玉。

其實花名的本質就是“外號”,但卻有別於外號。“外號”一詞出現於民國初年,這個詞在歷史上早就有了,只不過名稱不同罷了。唐代稱之“別號”,宋代稱之“諢號”,元代稱之“綽號”等。和”花名“相比,“外號”的區域限制並沒有那麼嚴格,在現在的語境中,花名則是辦公場合使用的代號。

01、騰訊的pony,百度的廠長

和阿里不一樣,騰訊的員工則用英文名作為自己的花名。鵝廠新人入職前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給自己起一個高端大氣上檔次的英文名。

騰訊的五虎將,也就是騰訊公司的五個創始股東:CEO馬化騰、CIO許晨曄、CTO張志東、COO曾李青、CAO陳一丹。 他們的英文名分別是:Pony、Daniel、Tony、Kney、Charles。

百度就顯得中規中矩,百度CEO李彥宏被員工叫作廠長,不過和阿里的武林花名、騰訊的英文花名相比,廠長更像是員工對李彥宏的戲稱。李彥宏曾在公開場合表示“我也不知道為什麼百度員工老叫我‘廠長’,這個三四十年前的稱呼,怎麼落到我頭上?”曾經有一次李彥宏出席《開講了》節目時,就有曾在百度任職的員工提問時稱李彥宏為廠長,李彥宏説,一聽就知道他是百度的。

9月1號開啓花名文化的網易,對於暱稱申請,則要求:易讀易記,大方得體,積極向上,符合自我的理想人設;可以以兩個三個漢字或者 20 個以內的英文字母作為暱稱;避免使用有備份或者上下級關係含義的字詞,比如「總」、「哥」、「姐」、「爺」;避免使用完成本命。最重要的是,暱稱會伴隨員工整個網易生涯,在職場生涯中不能更改。

對於阿里和騰訊來説,公司剛創辦時員工還可以挑選花名,但現在阿里的員工突破10萬,騰訊的員工人數早已突破6萬。人數暴增的導致花名不夠用的問題愈發凸顯。早期阿里的花名都是源自武俠小説,那時大家取花名還有選擇的餘地。但花名具有唯一性,現在花名越用越少,各種稀奇古怪的名字都來了。

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阿里體系下在淘寶部門任職的員工,花名一般是兩個字的,支付寶則是三個字居多,由於老員工對於花名有優先選擇權,這導致花名是三個字武俠人物稱謂的員工,很大可能就是元老級別的。例如奔雷手、風清揚、逍遙子。另外,由於阿里的員工花名大多來自武俠小説,而武俠人物是分幫派的,這就導致阿里的部門中會出現以武俠派系來區別工作部門的狀況,這對阿里扁平化管理帶來一定的影響。

騰訊也面臨花名不夠用的情況。為此騰訊的公號還專門發佈了一篇名為「能容忍這些奇葩英文名,騰訊也是蠻拼的」文章來調侃自己。表示隨着員工隊伍越來越壯大,職員難免會發現自己喜歡的英文名字William 、Henry等都被其他人搶用的情況,因此只能選擇一些稀奇古怪的英文名來稱呼自己。

剛宣佈讓員工用暱稱稱呼自己的網易也很快就遇到了問題,自9月1日中午12點開始,網易員工可以在內部系統申請暱稱,但在開放申請後,出現網易員工一擁而上搶注自己喜歡暱稱的狀況,結果導致OA系統登錄緩慢,多達千餘人在排隊申請。況且網易現在也有數萬名員工,因此花名不夠用是肯定的,這也會帶來員工使用稀奇古怪花名的情況。

02、花名是個偽命題

“一個人的名字有可能起錯,但是外號(花名)絕對錯不了的”。對於互聯網公司來説,很多員工、工程師並不擅長表達,但是在取花名時卻能展現出一個人的內心世界。花名更像是自己給自己定的標籤,名字一出生就被決定了,但花名可以自己決定。

各大互聯網公司用花名相稱的背後,原因也大同小異。無非是在鼓勵員工內部平等溝通,拉進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讓員工感到親切。

騰訊在官方公號上還專門解釋了員工入職為什麼要起英文名:用英文名相互溝通,是騰訊人最原汁原味的稱呼文化。這絕不是為了凸顯洋氣、與世界接軌什麼的,其實就是為了方便大家溝通。在騰訊沒有叫“X總”的習慣,互聯網公司講究組織結構扁平化,騰訊文化的關鍵詞之一是“平等與尊重”。所以,為了弱化上下級概念,英文名就這麼輕鬆又愉快地出現了。

但通過花名的方式來鼓勵員工平等溝通,這似乎是個偽命題。

8月26日,媒體曝光阿里取消內部系統“P”序列職級顯示,這一措施將使員工無法在郵件、釘釘、內網等系統看到彼此的職級。而阿里取消“P”序列內部顯示的原因,很可能與阿里鼓勵內部平等溝通有關。

但此舉也引發不少阿里員工擔憂,部分阿里員工在脈脈上表示,隱藏職級後不小心懟了高P怎麼辦、隱藏職級後反而更加不透明瞭。從這些擔憂中也能看出,不管是隱藏職級還是取花名,都沒有從內在上改變員工對於上下職級的敬畏。

這裏還有一個反面例子,8月20日,廈門國際銀行北京分行領導董某,因為新員工沒喝領導敬的酒,便扇該員工耳光並辱罵對方。先不説該公司有沒有“平等”文化,但歸根結底,還是凸顯出職場中的權利霸凌問題。

現在隨着更多的“90後”進入職場,以辭職和起訴手段去對抗職場霸凌的“新員工”不在少數。而越來越多的企業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從而開始構建自己的企業文化,弱化等級觀念。這次互聯網公司跟風以花名來互相稱呼,只能説是從外在去弱化上下級概念,會帶來好的影響,但很難起到決定性作用。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691 字。

轉載請註明: 互聯網公司花名簡史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