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峯登頂成功,可為什麼最早登頂的不是登山組,而是修路組?

根據人民日報5月27日的報道,5月27日上午11時,在經過了3次的嘗試後,2020珠峯高程測量登山隊,終於成功登頂珠峯。而在5月26日下午4點35分,6名修路隊員們,已經先於測量登山隊登頂珠峯,並且沿途將攀登的路線打通,因此這讓人好奇,為什麼修路組率先登頂了呢?
珠峯登頂成功,可為什麼最早登頂的不是登山組,而是修路組?
同屬於登山隊,為什麼修路組率先登頂?
以大多數人對登山的認知,認為率先登頂的應該是登山隊員,因此會對修路組的率先登頂感到好奇。對此西藏登山向導學校的相關人員表示,經過十幾年的珠峯攀登,他們總結出了一套高效且更加安全的方法,那就是先讓修路組登頂鋪設所有攀登人員的安全路線。
珠峯登頂成功,可為什麼最早登頂的不是登山組,而是修路組?
修路組率先離開海拔高達6600米的營地向珠峯峯頂進發,一路勘測安全區域和鋪設安全路線,為後面上來的攀登隊員搭起一條安全的“生命線”。與修路組同在的還有運輸組的人員,他們除了要輔助修路組修路之外,還需要將各種物資送到不同海拔地區的營地。修路組相當於隊伍裏的開拓者,運輸組相當於隊伍裏的潤滑劑,兩者在隊伍中都不可或缺。
珠峯登頂成功,可為什麼最早登頂的不是登山組,而是修路組?
攀登珠峯危險重重,為何國家登山隊還要堅持不懈?
去年九月底,一部《攀登者》進入全國各大城市的影院,許多看過這部電影的觀眾都被國家登山隊隊員的精神所折服。對於登山隊員個人來説,登頂成功或許意味着為國爭光,或許意味着實現人生夢想,或許意味着突破人生的極限,也可能是內心長期堅持的一股執着。
珠峯登頂成功,可為什麼最早登頂的不是登山組,而是修路組?
而對於國家來説,登頂珠峯不僅僅彰顯我國在攀登珠峯方面的能力,還有利於測繪工作的進行。《攀登者》這部電影就是以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為背景,講述了國家登山隊兩次征服珠峯的故事。其中第一個故事以史實作為原型,我國登山隊隊員王富洲、貢布和屈銀華在1960年成功登上珠峯峯頂,不僅實現了中國人的首次登頂,也實現了人類歷史上首次從北坡登頂。15年後,國家登山隊再次將測繪工具放在了珠峯峯頂上,實現了我國對珠峯的首次測量。
珠峯登頂成功,可為什麼最早登頂的不是登山組,而是修路組?
精準的國產測繪工具將大顯身手
到目前為止,我國已經對珠峯進行了6次大規模的測繪工作,所公佈的數據成為了行政管理、新聞傳播等工作活動的權威數據。由於珠峯的高度每年都會發生變化,因此需要定期對其進行高度測量,同時需要精準的測量方法和精確的設備儀器,而第七次測繪活動是有史以來最精準的一次測繪活動。
珠峯登頂成功,可為什麼最早登頂的不是登山組,而是修路組?
總結
中國今日之發展已不同往日,這能夠在國家登山隊的發展歷史歷程中得到體現。如今登珠峯要比五六十年前登珠峯容易一些,而且測繪得到的數據會更加精確,這其中離不開國家的支持、登山隊隊員的努力和科技的發展。
參考資料:
《科學網》5月26日文 《珠峯測量登山隊衝鋒修路組6名隊員已登頂》
《科學網》5月22日文《給珠峯量“身高”為啥從黃海測起》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76 字。

轉載請註明: 珠峯登頂成功,可為什麼最早登頂的不是登山組,而是修路組?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