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避障正在成為視障人士的“眼睛”:善良的科技不會忘掉任何一個人

  “盲道上有時會伸出樹枝,撞到真的很痛。”

  5月17日,第30個全國助殘日。隨着全國範圍內殘障人士出行基礎設施的推廣,越來越多的殘障人士能夠較為方便的出行。不過即便如此,目前殘障人士仍有很多出行細節問題難以解決。

  以視障人士為例,經常會有長歪的樹枝垂到盲道上。視障人士依靠目前的盲杖和導盲犬,僅能探測腳下的情況,對於頭頂的樹枝卻無能為力。“每次遇到這種樹枝,就只能毫無感知的撞上去,被戳的鼻青臉腫。”

  人工智能企業曠視科技正在測試一款AI避障概念設備。誕生於曠視內部孵化的志願者項目,這款概念設備旨在通過曠視領先的圖像感知技術,幫助視障羣體解決“出門易被高空障礙撞的鼻青臉腫”的苦惱,讓視障羣體能夠自由行走,“丈量世界”。

  AI避障:解決盲杖無法觸摸的空白區域

  視障人士行動有許多普通人無法體會的困難點。

  在家中,伸出操作枱許多的油煙機、懸掛在半空中的儲物櫃;在户外,生長到盲道上的樹枝、隨意擺放的停車樁;在商超,安放不合理的廣告牌、供兒童玩耍的玩具小火車。這些普通人習以為常的物體,會對視障人士造成很大的困擾,甚至會帶來生命危險。

  這類的物體一般都平行出現在視障人士的上半身——盲杖和導盲犬無法探測的盲區。在瞭解到這一需求後,曠視做了大規模的用户調研。在瞭解視障人士的真實痛點後,以計算機視覺起家的曠視,自然而然的想到讓AI視覺設備成為視障人士的“眼睛”。

  對此,曠視提出了一款帶有深度攝像頭的AI避障概念設備。視障人士在出行過程中,攝像頭能夠自動捕捉“眼前”的圖像,並藉由曠視的AI圖像分析能力,分析出哪些是“正常”的路況,哪些是“不該出現在盲道上”的物體。

AI避障正在成為視障人士的“眼睛”:善良的科技不會忘掉任何一個人

  當“不該出現在盲道上”的物體迫近視障人士時,設備就會自動向使用者報警,提醒使用者儘快規避前方的風險。在前期的概念機實測過程中,無論是在户外、商超,還是在一些更加複雜的環境,AI避障設備都能較好的提醒測試志願者危險的存在,幫助志願者成功規避了諸多危險物體。

  AI向善:善良的科技應當關懷每一個人

  據媒體數據,中國視障羣體數量目前已經達到1700多萬人,位列世界首位。

  面對龐大的視障羣體,在鋪設盲道和修建無障礙設施之外,“科技助盲”理應是最好的選擇。利用諸如AI避障設備等產品,能夠有效解決視障人士的出行困難問題——藉由科技的“眼睛”使視障人士能夠“看見”。我們有理由相信,不斷成長的AI技術,將終有一天能夠給視障人士提供無限接近視覺的感知能力。

  新一代的科技企業,在不斷向未來科技探索的同時,也在向“科技人文主義”努力。關注少數羣體的真實需求,用工程師思維解決社會發展過程中的實際問題,是“曠視一代”們的價值共識。

  曠視內部將之稱作“AI向善”,是曠視企業“技術信仰,價值務實,AI向善”的核心價值觀之一。在產生AI避障這個概念之初,曠視的這羣理工科大男孩出發點非常簡單——能力越大,責任就越大,技術的進步應當在第一時間就回饋給社會。

  曠視開發志願者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曠視的計算機視覺技術在世界範圍內是領先者之一,曠視既然有能力給機器一雙‘看懂世界的眼睛’,所以曠視也希望能給視障羣體一雙‘看見世界的眼睛’”。

AI避障正在成為視障人士的“眼睛”:善良的科技不會忘掉任何一個人

  不僅僅是曠視,近幾年中國科技企業都在依託自身業務特色,為科技公益貢獻自己的力量。科大訊飛旗下的訊飛輸入法聯合新華字典等APP,推出了“全民動口補全方言”的H5頁面,用户只需在專題頁説出自己的家鄉話,系統就會記錄下珍貴的語料,藉此保護正在消失的中國各地區方言。

  京東也將自己的無人機送貨業務與公益相結合。在中國的懸崖村,京東物流的無人機完成了為懸崖村送藥的飛行,讓原本需要6-9小時的運輸時間,縮短至4分鐘即可抵達,往返僅需要10分鐘。

  善良的企業,正在人們最需要的地方默默發光發熱。善良的科技,不會忘掉任何一個人。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05 字。

轉載請註明: AI避障正在成為視障人士的“眼睛”:善良的科技不會忘掉任何一個人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