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城市大腦,智慧城市的新模式

海淀城市大腦,智慧城市的新模式

城市大腦是支撐智慧城市發展的數字基礎底座,已經成為了業界的共識。

作為城市管理者的全新工具,城市大腦不僅能讓其實時掌握一手資料,而且能通過分析、作出更精準的決策。

同時能讓城市的各種資源體系協同共享,形成具有統一城市資源體系,任何一個應用環節都可以在授權後啓動相關聯的應用,並對其應用環節進行操作,從而使各類資源可以根據系統的需要,各盡其能地發揮其最大的價值。

在此背景之下,我國諸多城市都展開了以城市大腦為基礎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而對於城市大腦的建設模式,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方法論,基於此,我們看到了智慧城市的北京市海淀城市大腦模式、杭州模式、數字廣東模式……

相比於其他城市,北京市海淀區通過齊聚多家國產AI芯片、算法廠商的方式來共同打造海淀城市大腦,以此來提高城市管理智慧化水平。

契機之下,雷鋒網深入海淀城市大腦一線進行探訪,瞭解海淀城市大腦背後的建設歷程。

AI計算中心,城市大腦的“新基建”

海淀城市大腦建設啓動時間並不算晚,早在2018年2月9日,海淀區政府就與百度公司簽署了《建設海淀區“城市大腦”合作備忘錄》,標誌着“海淀城市大腦”建設正式進入了快車道,當時李彥宏也親自出席。

就在之後,海淀區聯合以百度為代表的國內企業共同搭建頂層設計、整合各部門業務系統,打通數據壁壘,開發建設“城市大腦”新基建及各種應用場景。

並創立了“四輪驅動”機制,政府、研究院、建設運營平台公司、產業聯盟共同建設。項目以政府主導、多元參與、共建共享為機制保障。

頂層設計方面,海淀區聯合百度在內等企業與各領域、各單位、各街鎮進行30餘次調研及座談會議,形成了一套全新、可落地的規劃綱要,並打造了“1+1+2+N”的海淀城市大腦架構模式,即一張感知網、一個智能雲平台、兩個中心(大數據中心、AI計算中心)、N個創新應用場景,具體為:

  • “一張感知網”:由全區14500餘路在網攝像機,以及10000多路傳感器做支撐;

  • “時空一張圖”:匯聚全區249個專題地圖數據,包括基礎地理、行政區劃、二三維地圖、約17萬個建築,以及由127個圖層、約130萬個數據要素組成的城市部件數據等;

  • “兩個中心”:大數據中心匯聚政務數據、物聯網數據、互聯網數據、社會資源數據,目前已接入全區;AI計算中心可對各類數據進行智能分析處理,並提供智能分析服務和識別結果。

據海淀城市大腦專班副主任、海淀區城指中心副主任鞏振文介紹,不同於其他城市的是,海淀城市大腦通過百度搭建的AI計算中心,集結了百度、寒武紀、比特大陸、第四範式等數十家AI算法和AI芯片企業的技術,首次實現了國產AI芯片和算法的適配。

完全實現了從芯片層到算法層國產自主可控,並與英偉達、AMD等國際企業形成的技術壟斷羣體形成對標。

據百度相關負責人表示,海淀城市大腦接入的數據類型繁雜,包括物聯網、視頻監控、路側智能設備數據等各種。

“1萬多路攝像頭,2萬左右傳感器監測點位,每天獲取的有價值數據大概是六千多萬條,每天處理16萬條。涉及到的算法大概是100多個,將近200個子算法,涉及到20萬億次算法調用、20多個智慧化的場景。”

百度工程師接着説到:“從最底層的算子層面開始,我們軟、硬件廠商一起進行了10個月的適配。”

而這不僅是為多家國產AI芯片、算法廠商提供了重要的數據資源和應用場景,同時,通過集中化管理算力和算法資源,打破傳統數據和計算資源無法複用的局面,降低AI應用落地成本,縮短集成周期,提升AI應用質量。

目前,AI計算中心共集成7個委辦局單位的城市管理業務應用,為渣土車治理、城市管理事件識別、智慧工地、智慧交通、疫情防控等20個城市管理應用場景提供算力和算法支持。經測試,目前AI計算中心提供的AI算力超2000萬億次/秒,處理總數據量超20億次。

以城市大腦為基礎,打造城市智能化應用

雷鋒網瞭解到,海淀城市大腦截止目前已建成50多個創新應用場景、40多個信息系統接入數據運行。“一網通管接訴即辦工程” “垃圾分類處理科技支撐工程”等項目應用建設正在積極推進中。

就在2020年12月,由百度提供技術支持的海淀城市大腦“時空一張圖”正式上線。

該系統涵蓋全區17萬多幢既有建築物信息、1.9億平方米建築面積、1萬多個攝像頭點位、249個數據圖層、百萬級圖層調用等信息,賦予海淀城市管理者“萬能視角”,為城市交通、城市管理、公共安全、生態環境、街鎮應用五大領域提供地理空間服務。

在渣土車綜合治理領域,海淀區政府與百度合作,整合工地信息、衞星圖斑、周邊視頻、消納地點等監測數據,交通、環保、城管等多部門政府數據,構建一車一檔信息。充分利用“城市大腦”的地理定位和AI識別能力,實現了對渣土車源頭管控、車輛軌跡研判、違法特徵研判、執法取證、自動處理環節在內的精準識別與高效處理,為交通、城管非現場執法提供科技支撐。

數據顯示,系統對渣土車號牌遮擋等違法特徵識別的準確率達到99.7%以上;渣土車行駛軌跡預測分析準確率超過60%;渣土車違規率從85%下降到了10%。全面提升了城市渣土車管理能力。

在城市交通領域,海淀智慧交通系統可實時掌握交通態勢,精準感知各類交通事件並分析原因,從而指揮調控交通運行狀態。針對工地施工問題,管理人員足不出户,便可通過智慧監管平台精準查看海淀所有建築工地的實時狀況,對現場施工人員、機械、運輸車輛的作業狀態進行全面監控管理。

在疫情防控方面,海淀通過藉助“城市大腦”,構築起了疫情防控人員信息管理系統、疫情大數據分析系統、疫情預警系統、社區防控預警系統在內四位一體的疫情防控平台。

系統可以動態監管轄區、街道人口分佈及變化,和對已確診、疑似病人是否有過密切接觸進行跟蹤分析,及時準確地發現重要疫情;利用人臉識別和熱成像技術實現的AI多人體温快速檢測系統,可以非接觸、無感知、高效地檢測流動人員體温,對異常人員發出預警,在火車站等人流密集地區得到有效應用;

同時聯合百度開發的人工智能外呼平台,實現疫情期間電話調研、電話通知、居民防疫指導,在線覆蓋617個社區(村)人羣。“城市大腦”在海淀乃至全北京的疫情防控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及時掌握疫情和政府做出科學管控決策提供了穩定支持。

一項項智能化的應用正幫助海淀區實現着城市管理的智能化升級。

而據鞏振文透露,2021年將新增數十個智慧城市應用場景,提高城市管理智慧化水平。

以AI驅動城市大腦的持續運營

就在今年年初,海淀城市大腦智能運營指揮中心投用(IOCC)。作為輔助城市運行決策的智慧中樞。運營指揮中心大屏將各渠道的海量數據接入、進行實時聯動,全區的道路、建築、城市部件、重點區域等實時畫面和數據盡在掌握,為城市治理和突發事件指揮調度提供動態、科學的決策支持。

鞏振文對雷鋒網表示,目前海淀城市大腦智能運營指揮中心的定位有兩大應用:

  • 第一個應用:支撐區級領導的決策、指揮、調度,這是領導駕駛艙的領域;

  • 第二個應用:是各領域業務的態勢晴雨表,能感知到和掌握,實際上就是城市大腦的終極反映。

“我們希望把它作為有突發事件,有重要事件的時候,領導來城市大腦這個場所,有IOCC給他提供支撐。沒有這種事件的時候,平常也會用起來,除了流轉派單,各種城市運行體中的狀態,在這方面是能反映的。”


“未來的派單,我們希望城市大腦都是態勢反映,能夠解決自動化的,完全智能化解決問題。”

據雷鋒網瞭解,基於百度提供的城市數據中台技術能力,海淀IOCC已經接入全區13個委辦局、35個業務系統、6000多萬條數據。同時,百度還為運營指揮中心提供了智能語音指揮調度功能,共同作用於高效、精細化的城市管理。

我們發現,海淀區的城市治理正在城市大腦的作用下,正呈現出城市運行,評價,發展的整體智慧化。

通過智慧化的城市運營體系及時感知發現存在的問題,防患於未然,將城市“被動”治理轉變為“主動”治理。

而在此背景之下,北京市海淀區也正在攜手百度等企業,將其建設經驗不斷提供給更多的城市,幫助更多的城市管理更“智慧”。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226 字。

轉載請註明: 海淀城市大腦,智慧城市的新模式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