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生態支撐全面小康,藍天白雲也是一種幸福。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戰決勝之年,也是打贏藍天保衞戰三年行動計劃的收官之年,面對繁重的大氣污染治理任務,我非常高興自己有幸參與其中,貢獻專業力量。
我是南京工業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的一名教授,因為專業原因,我長期關注環境治理。在我看來,打贏“藍天保衞戰”,既需要政策約束與推動、企業的自覺治理,還需要治理技術的創新升級。其中,減排量是關鍵,也是套在企業頭上的“緊箍”。
企業減排的關鍵是什麼?我認為是技術,煙氣脱硫、脱硝技術。但長期以來,我國煙氣脱硫、脱硝技術是靠引進而來,存在使用費高、受制於人等弊端,亟須自主研發、自立自強。
為了破解這一難題,自2003年起,我就開始進行煙氣脱硫、脱硝技術的研究與探索工作,並作為主要完成人研發了燃煤電站煙氣脱硫脱硝成套關鍵技術及裝備,建成了我國第一個自主知識產權的煙氣脱硫工程和第一個煙氣脱硝工程,填補了國內空白;成功衍生開發並應用於集中供熱、鋼鐵燒結、危廢處置等非電行業煙氣治理,建成了我國第一個城市集中供熱煙氣脱硝工程。
為了進一步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助力江寧“天之藍”,2018年,南京工業大學、江寧開發區管委會和江蘇德義通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發起成立了南京傑科豐環保技術裝備研究院,由我擔任研究院院長。5位南京工業大學教授組成的人才團隊佔60%大股,深厚的技術儲備,宛如研究院的“發動機”,為研究院提供持續不斷的創新力。同時,我們還創新設立了導師、職業經理人制度,為孵化企業指點迷津。
研究院成立2年時間,目前在技術研發、孵化育成、人才集聚、國際合作等方面的工作已初見成效,已孵化企業34家,申請/授權專利64件,1項成果入選南京市2019創新產品推廣示範推薦目錄,獲批“南京市硫資源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作為正式所加盟揚子江生態文明創新中心(工業煙氣治理與資源化研究所),已累計承攬各類項目合同近億元。
與此同時,我們還積極投身於長江大保護工作。針對南京和沿長江流域重化工導致大量場地有機污染嚴重、亟須高效修復的重大需求,在國家和省市系列相關科技支撐計劃的支持下,研究院成功開發了高效率、低能耗、模塊化、可移動的有機污染場地熱脱附修復技術及成套裝備。目前,該技術已在南京某有機污染場地修復等工程項目中實現成功應用。
江寧區自古就是“六代繁華”之地、“十朝京畿”要地,史有“天下望縣、國中首善之地”之美譽,生態環境優越。如今的江寧,更有着極佳的創新生態、卓越的營商環境和高效的政務服務。很高興能在江寧創新創業,併為“水晶天”“江寧藍”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改善空氣質量,守住碧水藍天,這是一場持久戰,我們會在創新上不斷上下求索。就像“傑科豐”所寓意的那樣,傑出團隊集聚,科技創新引領,豐產環保碩果,實現天藍地綠。
(作者為南京工業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南京傑科豐環保技術裝備研究院院長)
徐海濤
來源: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