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這條新基建賽道,搶跑了

由 忻素芹 發佈於 科技

作者 | 何欣

一場疫情讓全球經濟遭遇衰退,也給眾多企業帶來生死存亡的大考驗,正處於轉型期的傳統制造行業,面臨的市場需求下滑、產業鏈不暢、運輸成本上漲等問題更為嚴重,如何突圍?

這兩年興起的工業互聯網在疫情期間的表現讓行業看到了新曙光。工業互聯網是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深度融合的產物,是能實現人、機、物全面互聯的新型網絡基礎設施,可以實現研發、生產、營銷、服務等全鏈條數字化管控,讓傳統制造業輕鬆完成數字化轉型,實現降本增效。

今年,工業互聯網等新基建再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內容從“打造工業互聯網平台”,提升為更加“全面的發展工業互聯網,推進智能製造”,這也意味着國家對於工業互聯網建設和發展賦予了更高使命,從為單個企業賦能,需逐步擴大到為智能製造產業鏈、為區域經濟發展助力,凸顯數字經濟新優勢,助力國家智能製造戰略行穩致遠。

01

中小企業降本增效的新途徑

“工業互聯網”並不是新事物,早在2012年通用電氣就提出來了,但是一開始,因技術不成熟、投入成本大,大企業改造意願不強烈等因素,應用並不理想。

近幾年, 5G、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逐步應用,數字化改造成本降低。同時,人力和原材料成本不斷上漲,傳統制造業轉型到了關鍵時期,提高單位產能和效率尤為迫切,大型企業有了需求工業互聯網轉型的衝動。

政策支持進一步引爆工業互聯網市場。值得一提的是,從2017年國務院印發《深化“互聯網 先進製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到2018年7月,工信部印發《工業互聯網平台建設及推廣指南》(下稱“指南”),政策對工業互聯網發展的引導越來越具體。

“指南”提出,到2020年,要培育10家左右的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台,和一批面向特定行業、特定區域的企業級工業互聯網平台,這也預示着,通過平台賦能成為工業物聯網助力製造業轉型的第一步。

一時間,ICT企業、製造企業、工業技術解決方案商、專業服務企業等多類主體紛紛入局互聯網平台建設,2019年,工信部發布了海爾、阿里、航天雲網、華為、樹根、徐工、用友、富士康等十大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台。

樹根互聯的“根雲”工業互聯網平台、富士康BEACON工業互聯網平台便是騰訊發揮互聯網技術優勢,助力三一重工、富士康的成果。

騰訊雲通過與三一重工、富士康等垂直行業領頭羊企業合作,為企業客户開放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全部的互聯網能力,幫助他們建立自己的工業互聯網平台,實現自身集約化管理和數字化轉型,也讓它們具備向產業鏈上下游中小企業輸出工業互聯網服務的能力,從而幫助中小企業實現降本增效。

以“根雲 ”為例,目前,平台已接入能源設備、紡織設備、機牀設備、注塑設備、鑄造設備及工程機械等各類高價值設備58萬台以上,採集近萬個參數,連接數千億資產。

騰訊雲的技術支持下,“根雲”平台共積累一千多億條工程機械工業大數據,可以確保機器故障維修2小時內可以抵達現場, 24小時內完成維修,每年直接為下游經銷商降低備件庫存超過3億元。

此外,全國人大代表、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今年向兩會提交七份書面建議,涉及產業互聯網、鄉村振興、中小微企業發展、區域發展等熱點問題。

在助力中小微企業紓困的建議中提到,做強雲平台,推動傳統中小微企業進行全面化數字化升級,而騰訊也將通過“數字方舟計劃”,從降低成本、引流拓客、設立專項基金、技術開源等方面支持中小微企業轉型。

02

區域經濟競爭的新力量

隨着城鎮化的深入推進,城市競爭、乃至區域經濟競爭越發演變成各大都市經濟圈的競爭。區域競爭從簡單的GDP競賽拓展到產業、科技、人才等多個細分維度。

後疫情時代,新基建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肩負着拉動經濟增長的重擔,各地紛紛發佈新基建投資計劃,一場指向未來發展潛力的新基建競賽悄然打響。

新基建涵蓋的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七大領域中,鑑於工業製造業是立國之本,工業互聯網能讓製造業實現數字化升級,獲得新發展,必然成為此輪區域競爭的焦點。

工業互聯網的本質是製造業和新一代網絡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此輪競爭的背後離不開實體產業和信息技術產業的通力合作。正如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在重慶智博會演講時所言,目前產業競爭的主賽場正在由“單打”PK逐漸變為各個實體產業與信息產業“雙打”比賽。

但產業發展是地方經濟發展的主導,以區域經濟的視角來看工業互聯網的競爭,政府成為重要變量。如何激發當地政府積極性參與工業互聯網發展中,或許能迅速擴大工業互聯網應用。

2020年3月20日,工信部發布《關於推動工業互聯網加快發展的通知》,對區域性工業互聯網平台的建設提出具體要求,如推動1000個地方骨幹企業開展工業互聯網內網升級、發展50家行業/區域重點平台等等。

可以預見,當這些區域性的平台與企業級平台實現互聯互通,以低成本方式讓中小企業快速實現信息化普及,讓這些中小企業享受工業互聯網的紅利,激發當地區域經濟發展的活力。

這和騰訊工業互聯網的佈局不謀而合。騰訊雲工業互聯網注重區域佈局,已在一些工業基礎好、交通比較發達的地區,如煙台、德州、張家港、西安等城市,搭建工業雲基地,並採用1 N的方式,搭建了與當地產業深度結合的區域工業互聯網平台,並構建以技術、人才、運營、資本四位一體的智能製造產業鏈,全面支撐當地製造企業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升級。其中,1代表一套雲計算基礎設施,N代表多個行業工業互聯網平台。

未來,騰訊工業雲基地將圍繞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京津冀、川渝經濟區四大經濟圈佈局,預計2020年還將落地10家以上的工業雲基地,將騰訊的技術和生態開放給廣大的中小企業。

與此同時,馬化騰在今年向“兩會”提交的《關於加快制定產業互聯網國家戰略 壯大數字經濟的建議》中指出,持續推進開源協同創新生態,打造產業互聯網“朋友圈”,提升科研創新數字化水平,同時加大產業安全投入,為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隨着各地產業互聯網“朋友圈”越來越龐大,將會讓更多的企業享受工業互聯網帶來的數字化紅利,也會為各地經濟發展帶來新的動能,或將重塑區域競爭格局。

03

數字經濟的新優勢

今年兩會工作報告中還特別提到,“要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如何實現?

在過去十年,消費互聯網讓數字經濟獲得首輪發展,也讓市民真切感受到數字經濟的強大和便利。疫情,讓數字經濟的魅力再次放大。

另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中國是工業種類最完備的國家,如今,工業互聯網的發展將重新激活傳統工業製造業的活力,必將為數字經濟帶來新一輪的發展,這或許需要打造的“數字經濟新優勢”。

2018年9月30日,騰訊宣佈新一輪戰略升級與組織架構調整,提出“紮根消費互聯網,擁抱產業互聯網”,就是看中了產業互聯網的市場潛力和優勢。

工業互聯網作為產業互聯網的重要佈局賽道,目前我國參與工業互聯網產業的企業數量約為1012家,而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測算,2020年,我國工業互聯網的產業經濟增加值規模將達到3.1萬億元,佔GDP的2.9%。

事實上,工業互聯網的重要性也已經被髮達國家的發展實踐證實。德國早在2013年就提出工業4.0,並將其看作是以智能製造為主導的第四次工業革命,無獨有偶,工信部總經濟師王新哲成在去年一次“5G 工業互聯網”高峯論壇中直言,“工業互聯網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關鍵支撐。”

當前,人類社會正在經歷第三次工業革命。未來工業將實現智能化生產已經成為行業共識,但智能化生產的前提是數字化生產。

讓數字化技術,向中小企業覆蓋,最終實現全產業鏈的覆蓋,正是工業互聯網的任務。但工業互聯網的產業鏈很長,且對產業鏈協同性要求高,只有上游通過智能設備收集工業大數據,中游的工業互聯網平台完成處理數據,才能在下游企業中進行應用。

騰訊發力工業互聯網的初衷就是做各行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的助手,如何為產業鏈條的企業選擇合適的數字化轉型路徑,如何確保產業鏈的協同運轉等等,這些都是繞不開問題,也考驗騰訊雲搭建開放生態圈的能力。

5月26日,騰訊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羣總裁湯道生對外宣佈,騰訊未來五年將投入5000億,擴大新基建的佈局,其中包括結合產業技術創新需要,重點投入雲啓產業基地、工業互聯網基地、創新中心、產業園區等方面的建設,幫助產業實現和新基建的開源協同、與用户的互聯互通,協助產業運營提升平台構建生態的能力,全面助力產業的數字化升級。

5年5000億,騰訊此輪的新基建投資計劃,將在多大程度上激活數字經濟的新優勢,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