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早些日子intel的11代桌面酷睿早已偷跑,但今晚算是正式登場。那麼對於近期裝機的用户來説,intel的11代桌面酷睿會帶來哪些升級變化?大幾率作為14mm的絕唱到底是擠爆牙膏還是牙膏倒吸?目前11代是否值得購買?針對這些問題我會在這次的評測裏面給到實際參考信息。
首先,叕換主板了這次intel帶來了Z590/H570/B560/H510這四款針對11代桌面酷睿的芯片組,包含之前的Z490和H470,形成了兩代多款芯片同時支持的局面。相比Z590更像例行升級,作為真正的銷售主力這次B560升級的意義甚至不比CPU差多少,因為它總算解決之前B系列主板的阿喀琉斯之踵,不能超頻的問題,支持XMP而可以進行內存超頻,這樣對比同價位的競品來説總算不再有缺陷。
所以這次我測試測試11代桌面酷睿搭配的主板就是採用B560芯片的技嘉雪雕B560M AORUS PRO AX。至於為什麼不是Z590,一方面還在路上,另外一方面按我去年幫用户裝機的經驗來説,實際裝機購入最多的就是B460,雖然內存頻率限制到2933比較遺憾,但其餘附加的超頻等功能用户完全用不到,而實際差價卻很直接。打包主板昨晚完整的平台,這次11代桌面酷睿也帶來了其它特性的升級。
2.IPC指令效率提升19%
官方之前宣傳IPC方面提升多達19%,實際表現怎樣?剛好我手上有一顆10代i9 10900K跟11代i9 11900K,所以這邊搭配B560先測試對比下。這邊雖然是搭配B560,但CPU功耗解鎖,內存頻率超到3600gear1,除了不能超CPU頻率,並不會比搭配Z系列差。
另外值得注意的就是,11代i9支持TVB睿頻,就是温度不高的情況下,可以在睿頻3.0基礎上繼續拉高頻率,實現最高5.3GHz的頻率。
之前不少人反饋的牙膏倒吸問題,主要針對的就是11代i9。實際測試結果來看,在CPU基準測試裏面表現基本就是兩極化,單線程性能對比10代提升明顯,CPUZ單線程分數都達到了710,不過多線程項目畢竟差了四線程,所以總分弱於10代i9。
反饋到生產力應用項目測試裏也產生了比較有意思的結果。用自帶benchmark的渲染項目測試,都是核心更多的i9 10900K略有優勢,但abobe家的兩款軟件Pr跟Lr測試結果則相反,都是頻率更高的i911900K有優勢,其中的Pr測試我選擇的的還是比較考驗CPU性能的“僅限軟件”模式渲染導出,這其實也一定程度反饋了目前軟件環境,包含遊戲應用等部分軟件對單線程效能會更加敏感,部分純渲染類型項目則可能對核心規格較為敏感。
遊戲部分,結合RTX3060顯卡,目前實際遊戲測試兩者差距不算明顯。不過用部分自帶測試程序的遊戲測試的CPU渲染性能部分,i9 11900K憑藉IPC效能提升,倒是略有優勢。
3.支持XMP和內存超頻
這個其實是H570和B560解鎖的新特性但意義不亞於解鎖CPU超頻。
相比CPU頻率日趨出廠灰燼跟高功耗,內存頻率的可提升空間還是比較多的,而且目前市場,DDR4 3600頻率的內存可能比DDR4 3000頻率的內存就貴50塊,更別説不少30003200頻率的內存要超到3600也是輕而易舉的事情。這種環境下,解鎖內存超頻意義就很大了。
我這邊實際測試為例,搭配測試的內存是金士頓的Predator掠食者系列,因為手上這套是三星bdie顆粒,之前測試過能上到4400左右的頻率,剛好用於測試B560目前不同頻率的一個超頻表現。
B560內存超頻部分除了常規的內存頻率及電壓以外,還要注意11代同時也帶來了Gear模式,CPUIMC跟內存的分頻,Gear1分頻比是1:1,而Gear分頻比是1/2:1,前者延遲更低但難度更高,後者用於衝擊高頻但也會導致延遲增加,所以實際超頻還要在兩者之間做一個取捨。
正常情況是隻有i9支持XMP-3200MHz Gear1,其餘剩下的都是XMP-2933MHz Gear1。但實際手動設置(超頻)也可以實現其它頻率跟Gear模式的組合。
在B560M AORUS PRO AX上,目前我手上這顆i911900K跟金士頓的Predator掠食者,我測試了下不同頻率的一個內存帶寬讀寫情況,其中2933-3733頻率是Gear1模式,而4000-4266則要Gear2模式才能實現了。當然也不排除後續BIOS更新或者其它體制更好的CPU,會提升Gear1模式上限。但從這個表現來看,36003733這兩個頻率可以算是甜品區間,因為難度低,性能效益好,投入成本也不高。
除了數字更好看,更高的內存頻率有什麼實際?我這邊對比了2933、3600、4000 三組內存頻率下的表現,讓你看下為什麼3600頻率區間是一個甜品頻率。測試的三個應用包含兩個生產力應用,一個遊戲。內存頻率3600gear1情況下,無論是遊戲抑或生產力應用表現都是最優秀(幀數更高,渲染時間更少),2933頻率更低這個沒話説,那麼為什麼4000頻率還比不過3600,這個就是上面説的gear2模式導致內存讀寫延遲增加了。所以對於大部分用户來説,把內存實現頻率鎖定在3600、3733就可以。至於10代i5跟i7會不會也是一樣的情況,我購買的CPU也在路上了,後續也會測試更新。
雖然10代平台的主板就開始宣傳提前預留PCIe4.0的支持,但這次隨着新平台登場,intel陣營總算正式補全了。這次11代酷睿處理器可以提供20條直連CPU的PCIe 4.0通道,所以一般來説主板會提供16條給顯卡,另外4條就是留給一個SSD使用了。
我這邊以希捷酷玩520跟酷魚510對比測試為例。前者是一塊高速的PCIe4.0 SSD,在PCIe4.0的情況下標稱順序讀寫分別5000/4400 MB/s,採用羣聯PS5016-E16主控,兩顆海力士的DDR4組成總1G緩存,閃存顆粒則是東芝96層堆疊BiCS4 3D TLC;酷魚510則是一塊偏主流的高性能PCIe3.0 SSD,PCIe GEN3x4接口速度,採用東芝64層3D TLC NANDFlash、PhisonPS5012-E12主控。剛好對比下兩種帶寬下典型速度表現。
測試結果可以很明顯看出兩代SSD的速度區別。當然目前PCIe4.0SSD這麼快的速度表現對於內容創作者來説受益會比較明顯,但其實因為價格不斷下調之後,未來也會替代高速PCIe3.0SSD,成為高性能SSD裝機目標。
顯卡部分搭配索泰的RTX 3060,帶寬測試也握手PCIe4.0.
其實我手上已經有兩台機子在等11代正式開售就要裝機,一台機子選i7 11700,另外一台估計選i5 10400,主板部分估計兩台都會選B560,因為足夠滿足他們需求,而且價格比Z系列便宜不少。也是這樣,所以這次B560主板先到的時候我比拿到Z系列還激動,因為後面intel陣營主要裝機選擇就是它了。
這次11代測試先用B560搭配i9 K的測試組合有點奇怪(其實CPU是後面搭配Z590的),但我相信因為B系列解鎖內存超頻之後,會更有人考慮用i5 K或者i7 K搭配,因為你選擇一張供電比較強大的B560,在解鎖功耗限制之後,CPU睿頻後的頻率依舊可觀,搭配3600或者3733內存頻率,就可以實現一套成本不高且性能表現不錯的硬件平台。這也是為什麼同樣都是B系列主板,有些型號會比較貴的原因,比如技嘉雪雕B560M AORUS PRO AX。
因為11代頻率的提升,這一代B系列主板供電再次得到升級,技嘉的B560家族尤為明顯。包含B560小雕供電都得到巨大提升(12+1數字供電),而雪雕則是在這個技術上進一步堆料及增加了WIFI6網卡。
技嘉這兩代對於主板供電散熱片毫不吝嗇,這其實不只是為了外觀唬人,最實際的意義就是你電腦需要長時間高負載使用情況下,供電可以持續穩定輸出足夠電流不至於因為過熱問題宕機或者下降電流輸出。對應的還有供電規格,記得之前還因為這個問題跟網友爭論過,就是這類主板供電規格這麼高幹嘛,這點在這1、2代的主機平台影響尤為明顯,因為CPU核心及頻率的提升,兩家都更加突出了對主板功耗限制,同樣一個處理器在高低功耗限制情況下的頻率及性能表現都是完全不一樣的,這也是同樣是B560,有些型號就是要貴一些,因為他考慮針對是可能是i7甚至i9級別的處理器滿負載工作條件。
技嘉雪雕B560M AORUS PRO AX除了比較誇張的供電散熱片,供電對應採用了12+1相的直出設計,加上整合式的Dr.MOS,單顆承載高達50A的電流負荷,總計13顆650A的總輸出能力,對付兩代i9都是沒有問題的。
這一代高端B系列主板也都普遍採用6層2盎司銅PCB,普通型號可能採用4層。
WIFI6跟2.5G網絡口其實上一代都開始支持,這一代B系列主板還有比較值得注意的就是HDMI2.0的視頻輸出,相比上一代HDMI 1.4b,總算支持4K 60Hz的視頻輸出,這對外接電視設備來説方便了許多。另外Type-C接口也升級到了USB 3.2 Gen 2*2,帶寬達到了20Gbps,相當於半速雷電。這兩個接口的升級對於有需要的人來説挺關鍵的。
解鎖功耗的區別
技嘉B560 BIOS解鎖功耗在這邊,主要就是設置PL1跟PL2限制及緩衝限制這四個選項都設置最高就解鎖了。
解鎖對比,下面限制功耗的烤雞過程一開始也可以跑到180w,但過一會加速時間到就會調到124W,對應的CPU頻率也會下降,而上面就是雪雕B560M AORUS PRO AX解鎖功耗牆之後烤雞,搭配i9 11900K,會從一開始的180W左右爬坡到200W左右,讓CPU高頻率不掉頻,而搞定i7之類其它型號就更不用説了。
那麼供電散熱的温度表現如何?我烤雞1個小時左右市場,室內温度挺高,27.2℃,濕度73%,裸機環境,但搭配的是一體式水冷散熱器,這種條件下因為缺少風道的輔助散熱,可能比裝機環境更惡劣,但主板供電温度最高也就控制在56℃區間穩定,這可是i9解鎖功耗後的烤機表現。
測試平台説明:
CPU:i9 11900K
主板:技嘉雪雕B560M AORUS PRO AX
內存:金士頓的Predator掠食者 DDR4 40008GX2
SSD:希捷酷玩520
電源:酷冷至尊GX1050
散熱:酷冷至尊的ML360 SUB-ZERO
顯示器:AOC 愛攻 PD27
電源跟水冷其實都是後面測試i9+Z590用的,這邊先用了。電源是酷冷至尊的新品,GX1050金牌全模組電源,升級了10年質保,採用全日系電容,主動PFC+全橋LLC+同步整流+DC/DC設計方案按,有6個8pin口,適合雙CPU或者雙卡用户。
桌面怪獸級散熱器酷冷至尊的ML360 SUB-ZERO,一款可以主動製冷的散熱器。雖然半導體制冷不是什麼新鮮玩意,我記得很久以前就經常看有玩家自己DIY半成品方案,不過終究效能還有可靠性都是問題。ML360 SUB-ZERO區別則是官方成品,可靠性跟聯動性都不一樣,
除了官方專門針對防止冷凝水等設計以外,最重要的就是結合Intel Cryo散熱技術,你可以理解為這個散熱器相當於CPU的物理外掛,正確安裝連接使用後,在系統界面可選三種製冷模式,選擇主動製冷模式後,搭配Intel XTU軟件,就可以給CPU超頻(需要搭配Z系列主板),從而實現5.5甚至5.8的頻率,而且日常温度控制十幾℃,這對常規散熱器來説簡直不可想象。
當然這個產品其實是非常極客向的產品,對付的就是哪些要求極限超頻的用户,而對比壓縮機制冷的優勢來説,就是體積,壓縮機可做不到這麼小可以輕鬆裝入機箱。
整個測試搭配的顯卡都是索泰的RTX3060 X-GAMING,機主運氣也是好,居然可以原價搶到,現在小黃魚的價格我就不説了。顯卡接近2插槽厚度,3風扇散熱器但長度控制在27.9cm,輕微越肩,所以裝機兼容性還不錯。
用於測試遊戲的顯示器是來自AOC 愛攻跟保時捷聯名定製款的PD27,2K分辨率,刷新率可達到240Hz、支持HDR400、擁有1000R曲率,LightFX燈效、內置音響跟RGB映射燈。
Porsche Design 設計的這個金屬底座與無線控制器帶來的外觀確實跟以往產品都不一樣。
平台綜合性能加入了跟 i9 10900K的對比,沒想到魯大師跟PCMARK10對新CPU都這麼敏感
遊戲實測部分
i9加持下索泰RTX3060 X-GAMING的實際遊戲測試數據,1080P跟1440P兩種分辨率大部分都測試了下,都是遊戲自帶的最高畫質預設+100%渲染。
基本也可以看出RTX3060這張卡的性能定位就是3A遊戲2K分辨率60左右,競技類遊戲2K144左右的速度表現。
遊戲的實際畫面屏攝,真希望AOC愛攻這個系列可以弄個21:9帶魚屏版
另外近期的熱門功能Re-Size BAR Support,我也簡單測試了下。這邊説下技嘉主板的開啓方式(包含10代板在刷新bios之後也可以參考)。首頁選settings菜單,下面功能菜單選IO Ports,進入將above 4G Decoding菜單開啓,然後Re-Size BAR Support菜單就會出現,同樣開啓,保存退出就OK了。
跟我之前測試SAM類似,其實這個功能對遊戲效能提升目前主要在於1080P跟1440P兩個分辨率,而且不同遊戲、不同分辨率的效果都不一樣,比如目前我測試的幾款遊戲裏面就極限競速4有明顯提升,所以感興趣願意折騰的都可以自己考慮折騰下。
1.11代桌面酷睿的哪幾個型號比較值得關注呢?之前不少人討論的11代牙膏倒吸問題,其實主要糾結的是i9級別核心少了,但還好沒有波及到其它級別的處理器。
目前來看日常裝機比較值得考慮的就是i7 11700系列、i51140011500系列,還有i5 11600KKF,核心數保留跟上一代一樣,且單線程效率更高,核顯也升級了,還是比較值得選擇。
2.內存搭配選擇
其實無論是Gear模式、市場行情價格或者實際性能表現,個人都建議把內存實現目標鎖定在3600-3733這個頻率。
如果你預算限制不大,可以直接買3600頻率的內存,而且目前這個頻率的內存一般顆粒都還不錯,不少都是可以輕鬆4000+,而且無論是單條8G或者16G,價格都沒貴太多,但4000頻率的就不一樣了。
如果你預算有限或者喜歡折騰,3000左右頻率的也是可以考慮,目前新條能上3600以上頻率的不少,當然這個也不保證,你要有心理準備就OK,價格方面跟2666、2933其實基本沒什麼差價了。
3.差價不大盡量選核顯
之前intel其實有個優勢就是核顯型號沒貴多少,這個對比下APU就知道。而11代核顯還加量升級了,比如視頻解碼新增支持12bit H265硬解碼 ,10bit AV1硬解碼,實用跟保值程度都好很多,如果核顯版跟F版差價在100以內的話,個人建議可以直接考慮核顯版,如果差價在100-200再糾結,超過200就選F版了。
4.中端B560、Z590、Z490之間的選擇
偏入門用户肯定不用糾結,一般都直接選B560。中端用户可能會糾結我是選擇中高端B560解鎖功耗,還是加一點一步到位上上一代Z490抑或Z590。個人建議一個是看差價,另外一個是看哪些你願意折騰嗎?如果你是懶得折騰的用户,個人建議選個靠譜的B560,剩餘的預算全部丟給CPU,這樣你可能會從i5 K+Z系列的組合,變為i7+B560的組合,後者用起來省心多了。而Z490雖然已經變為上一代板,但目前價格回落不多,也還達不到衝擊B系列主板的情況。
5.10代、11代如何選
因為新品問題,11代目前確實會存在一定新品溢價(主要是散片價格),差價可能在10%-20%之間。實際性能差距確實沒差價多,入門級用户在意差價且未來3年內不考慮升級替換的話,10代i5+B4XX主板的組合還是有價格優勢跟吸引力,而中端用户考慮到後續升級替換的折騰成本等建議還是直接選11代一步到位。
另外十代i9目前反倒成為intel陣營目前無可替代的型號了,高端特別是生產力用户依舊可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