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荏苒,翻閲2020年一張張浸漬汗水的科技日曆,那些矢志不渝的科技創新人物和感人至深的經典畫面彷彿又浮現眼前。
實驗室裏,他們爭分奪秒研發新冠病毒核酸診斷試劑和新冠疫苗;工廠車間,他們仔細檢查檢測剛下線的呼吸機;發射場上,他們明察秋毫,仔細做臨射前的最後檢查和準備;指揮大廳,他們根據監視屏數據變化並適時發出指令;層巒疊嶂間,他們用觀天“巨眼”,捕捉來自宇宙洪荒的蛛絲馬跡;大洋深處,他們駕駛自己的潛器,勇闖萬米洋底……這些畫面連綴起來就是活力四射的創新2020、感人至深的温暖2020、書寫史詩的奇蹟2020。
回顧剛剛告別的這一年,我們可以發現,中國科技在戰疫前行中呈現出日趨鮮明的態勢。具體來説,包括以下3個方面。
一是科技創新節奏和速度日益加快。以年度為統計時間週期來看,中國科技創新事件非常密集。從航天科技領域,就可見一斑。繼2019年創下年軌道量發射34次紀錄之後,中國航天2020年共執行軌道發射任務量再創紀錄,達到39次。不僅如此,其中多次軌道發射任務成為中國航天科技發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甚至是人類航天曆史上的壯舉。比如,6月23日發射的北斗三號組網衞星,標誌着北斗全球系統提前建成。比如,7月23日發射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將一次性完成“繞、落、巡”三大任務,標誌着中國行星探測的大幕正式拉開。再比如,11月24日發射的嫦娥五號是我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首次實現了中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採樣重量達1.731千克。這些重大創新也順理成章地上榜年度國內十大科技新聞事件。
二是科技創新能力日益逼近世界前沿。從近些年的經驗來看,中國重大科創新聞事件不僅密集、數量多,而且相關事件折射出中國在相關領域的科研水平和能力穩步向世界科技前沿邁進,可以説,中國創新既是世界科創大潮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又勇立潮頭,贏得了國際科技同行的尊敬。比如,在載人深潛領域,中國作為後來者,步步為營,穩步推進,在2020年終於圓了全海深夢想,奮鬥者號萬米級海試不僅圓滿成功,而且成為名副其實的深海科考平台,毫無疑問,在此領域中國科學家星夜兼程,已經進入世界最前沿。再比如,在高速鐵路領域,中國在現有技術基礎上,研發出時速600公里的磁浮試驗樣車並試跑成功,在該領域國際創新中,繼續佔有一席之地。
三是科技創新影響日益關乎人類福祉。中國科創舉世矚目。無論是天問一號開啓“奔火之旅”,還是嫦娥五號從月面取樣返回;無論是華龍一號併網發電,還是可重複航天器成功返回,都是引起了國際社會普遍關注,不僅吸引了海外主流媒體紛紛刊出重點報道,而且相關新聞成為民眾討論的熱點話題。其熱度一方面在於,認識和探索未知科技領域是人類的普遍天性,中國實施的重大科技項目是人類以現代科技力量認識世界、揭示宇宙規律的最新努力,成果值得稱道。另一方面,地球“方舟”之上,人類命運相連,中國科創取得更多更大的成就將繼續造福世界,從交通出行革命到清潔能源革命,從月球資源開採到星際旅行,中國創新帶給世界無限可能。當代中國繼承自身古典時期的傳統,繼續以科技文明之光照亮人類前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