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我們生活在一個全新高速發展的時代,人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但“人”卻變得越來越懶。不想在家做飯,但又不想出門到餐館中吃。這時,人們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外賣”。
自從“外賣”行業的興起,人們足不出户,便可吃到熱氣騰騰的美味佳餚。日常生活中我們最熟悉的外賣軟件無非就是“餓了麼”和“美團”。
都知道“餓了麼”是阿里巴巴旗下的一個產品,但其實最先創立“餓了麼”的並非是馬雲,而是一個叫張旭豪的年輕小夥。
因為“懶”意外發現“餓了麼”張旭豪出生於1985年,是一名85後的創業者。他大學本科畢業於同濟大學,後來又在上海交通大學讀了碩士。
2008年,張旭豪還是一名普通的在讀大學生。這一年,他要面臨的是畢業找工作,當其他畢業生都在為工作、面試忙得焦頭爛額時,他卻是毫無緊張感。
張旭豪出生於商人家庭,從小便對經商耳濡目染,所以他不着急着找工作是因為他想要走創業的道路。
有一天,張旭豪與他的幾位室友正窩在宿舍打遊戲。到了飯點人人喊餓,卻又都懶得去打飯。
而當時定外賣只有兩種方式,那就是打電話和發短信,極為不方便。這時,張旭豪突然靈機一動,發現外賣行業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這裏面藴藏着很大的商機。
於是,他便説服了幾位舍友與他一起走上了“外賣”的創業之路。
張旭豪為了創業業放棄了去香港攻讀博士的機會。他沒有多少創業資金僱不起員工,於是和幾位舍友便組成了第一支外賣騎手,一起創立了“餓了麼”。
張旭豪帶領着他的創業團隊沒日沒夜地在這個城市中來回穿梭。經過他們的努力經營,“餓了麼”的知名度逐漸在市場上上升,僅僅一年的時間,“餓了麼”就成了一塊炙手可熱的烙餅。
“外賣”行業逐漸引起了更多商人的關注。
創業之路出現危機2010年,智能手機迅速發展,開始得到普及。
隨着智能手機的興起,“餓了麼”變得更加火爆。很多人都被“餓了麼”新穎的點餐方式所吸引,同時又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餓了麼”在短時間內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餓了麼”逐漸發展成為商業界的一塊肥肉,每個人看了都會眼紅,所以很多人都開始進軍這一行業。
於是便有了後來的“美團”,接着還出現了“百度外賣”等等一系列的外賣服務。
這些新產業的崛起大幅度地分割了“餓了麼”的原有市場,這給“餓了麼”帶來了非常大的商業衝擊。
面對突如其來的挑戰,張旭豪的創業團隊明顯有些招架不住。畢竟他們是一羣剛出社會的毛頭小子,創業經驗遠遠不及那些商業老手。
“餓了麼”在其他產業的打擊下逐漸失去了市場優勢,業績也在急劇下滑。
但張旭豪他們正好是在處於年輕氣盛的年紀。不願意這麼快就向現實低頭,所以他們面對打擊依舊頑強抵抗着。
在屢遭重擊之後,張旭豪開始感到疲憊,他不得不冷靜下來思考一下“餓了麼”的正確發展途徑。
張旭豪看着自己一手創建起來的事業,從一開始的默默無聞到後來的炙手可熱,這期間他們的付出早已無法衡量。
但現在眼看着自己的心血要毀於一旦,這未免讓人感到不甘心。後來經過張旭豪的認真考慮,他覺得要是再繼續堅持下去,最後只能是賠了夫人又折兵,落得個慘敗的下場。
如果想要繼續留住“餓了麼”,那它就必須交給更優秀的人來經營。比起他自己失去“餓了麼”他更不願意看到的是“餓了麼”在市場上消失。
賣掉“餓了麼”張旭豪考慮清楚之後,找了個適當的機會將他想要轉賣“餓了麼”的想法告訴了他的團隊。
剛開始的時候,團隊的每個人都有些無法接受,但經過張旭豪的解釋和分析,最終他們決定賣掉“餓了麼”,重新為“餓了麼”找到一個更有能力的主人。
2018年,他們找上了馬雲,最後將“餓了麼”665億轉賣給了馬雲。
馬雲接手“餓了麼”之後沒多久,“餓了麼”便起死回生,重新佔據了市場,如今在“外賣”行業與“美團”齊驅並駕。
這也證明,張旭豪當初的選擇並沒有錯。與其讓自己的心血毀掉,倒不如讓它以另一種方式活着。
“餓了麼”最終獲得了一個美好的結局,但創立“餓了麼”的張旭豪如今怎麼樣了呢?這成了人們比較關心的問題。
其實,在阿里巴巴接手“餓了麼”之後,馬雲便讓張旭豪擔任“餓了麼”集團的董事長,讓他繼續管理“餓了麼”。
雖然現在的“餓了麼”不再屬於他,但他還能夠繼續經營,就像一個父親守護自己的孩子一般,只要能夠看着它慢慢地壯大和成長,這就已經是最大的幸福。
張旭豪在一代年輕人當中也算是能力出眾,年輕有為的人。2019年,“胡潤百富榜”中,年僅34歲的張旭豪就以55億的資產排在了第747位。
雖然對他來説,在創業道路上還存在着些許遺憾,但在事業上他是成功的。
他加入阿里巴巴之後,他學到了更多的商業知識,提高了自己的經營能力,這對於他日後的發展來説,這無疑是最有利的武器。
張旭豪現在還是負責“餓了麼”的相關運營工作,或許他會選擇將“餓了麼”經營到底,又或許他會重回創業之路。
不管他如何選擇,當再次面臨挑戰時,他一定能夠更好地獨當一面。張旭豪的創業故事是勵志的,他用他的經歷和選擇告訴我們:當你在與失敗做抗爭時,不妨換個角度去看待問題,或許成功會在下一個轉角處。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