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火星“三國演義”聚焦地外生命

據西班牙《國家報》網站2月7日報道,隨着三個探測器抵達火星,未來數天人類將見證歷史性時刻的到來。這一切都是為了回答一個永恆的問題:“其他行星上存在或曾經存在過生命嗎?”

在這三個探測器中,“希望”號將最先進入火星稀薄的大氣層。這項探測任務由阿聯酋牽頭與美國大學合作完成。

報道稱,“希望”號預計將於2月9日進入環火星軌道。由於阿聯酋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安裝在羅夫萊多-德查韋拉(距離馬德里約70公里)的深空天線作為通信中心,西班牙將成為地球上首個接收到顯示任務成功與否信號的地方。這項軌道任務旨在對火星的氣候進行全年監測。

2月18日,人類將迎來更令人矚目的時刻:美國的“毅力”號火星探測器將開始向火星表面降落。這是人類有史以來向火星發射的最大的探測器。美國之前就曾成功讓火星車降落在這顆行星的冰冷表面。火星任務有一半都遭遇了失敗。

馬德里天體生物學中心的研究員豪爾赫·普拉-加西亞説:“由不同國家牽頭的三項火星探測任務同時進行,這是有史以來的第一次。”第三個國家是中國。這個茁壯成長的太空強國僅用20年時間就取得了美國人在40多年中取得的成就。

帶給人類獨特體驗

報道指出,“毅力”號着陸火星將給人類帶來獨特的體驗:無論結局如何,安裝在着陸器上的攝像頭都將記錄下整個着陸過程。其攜帶的麥克風將記錄火星上的聲音——美國天文學家、科普作家卡爾·薩根早在1996年就曾向NASA提出過這一想法。

值得一提的是,龐大的工程師和科學家團隊將無法改變航天器及其搭載的火星車的目的地:整個着陸過程全自動化,由安裝在航天器上的計算機操控。普拉-加西亞解釋説:“近50萬行代碼將控制各個階段以及釋放載荷或脱離降落傘等行動所需的步驟。一子錯,則可能全盤皆輸。”

NASA將着陸過程戲劇性地描述為“恐怖7分鐘”。7分鐘正是使探測器速度從每小時2.1萬公里降至低於人步行速度所需的時間。在此過程中,與火星大氣層的摩擦將充當探測器減速的主要“制動器”。火星大氣層的密度大約是地球大氣層密度的百分之一。

報道稱,關鍵因素之一是當天火星上的天氣。普拉-加西亞是行星大氣層團隊的成員,該團隊負責預測不可預測之事:“毅力”號火星探測器的最終目的地湖區火山口是否會出現沙塵暴。“到今天為止一切都很清楚,”普拉-加西亞説,“但由於沙塵暴可能導致大氣層密度改變,我們必須不斷對這片區域進行分析。”

據報道,進入火星大氣層1分鐘後,航天器温度將因空氣摩擦升至最高水平:1600攝氏度,這是隔熱罩必須承受的温度。待直徑約22米的降落傘展開後,其攜帶的一個全新裝置——地形相對導航系統——將發揮作用。這個人工智能系統將拍攝地面狀況,並“思考”最合適的着陸位置。隨後,“空中起重機”將在距離火星地面約21米的地方伸出不到7米長的纜線,纜線上懸掛着火星車。火星車重約1噸,總造價超過16億歐元(1歐元約合人民幣7.8元——本網注)。如果火星車能順利着陸,它的輪子將以每小時3公里的速度與地面接觸。

譜寫輝煌歷史篇章

報道稱,火星車將在着陸幾秒鐘後拍攝周圍環境。西班牙巴利亞多利德大學物理學家、NASA“火星2020”任務的超級相機科學團隊成員費爾南多·魯利解釋説,展開科學行動前,火星車將花費大約兩至三週時間檢查設備。超級相機是此次任務攜帶的最新設備,它配備一個可遠距離分析岩石化學成分的激光器和此前從未在火星上使用過的拉曼光譜儀。

中國力求成為首個在第一次火星任務中就同時部署環繞器、着陸器和火星車的國家。“天問一號”將前往火星北半球的烏托邦平原。這裏地面光滑、地勢不高,可用於制動的大氣更多,因而是軟着陸的理想地點。除此之外,這片區域的地下可能還儲存着大量冰凍水,有望為未來的載人科考活動創造條件。

外媒:火星“三國演義”聚焦地外生命

“毅力”號在火星表面着陸的示意圖。(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網站)

來源:參考消息網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58 字。

轉載請註明: 外媒:火星“三國演義”聚焦地外生命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