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陳國環 來源|茅廬學堂(ID:maoluxuetang)
10月,茅廬學堂&星盟《頭部三板斧總裁班》在北京展開。
張山領老師攜手原阿里鐵軍和渠道事業部總經理陳國環、原阿里巴巴副總裁李俊凌、阿里巴巴組織與人才發展資深顧問黃建東等導師,為30餘家企業的管理者們,帶來了一場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導向的2天1夜三板斧訓戰營。
現場,陳國環老師分享了《戰略三部曲:選擇、聚焦、擊穿》,並以趕集網、瓜子二手車、貝殼為例,分析了它們爆發式增長背後的戰略邏輯。
以下是他在本次課程的分享內容,全文近5000字,乾貨滿溢。
(以下內容根據陳國環老師口述內容整理而成)
中國很多公司沒有戰略,或者只有想象中的戰略。哪怕有戰略,也因為對用户的感知沒那麼深,只有一個差戰略。
再就是戰略節奏出現問題。
如果你的節奏沒對手快,導致用户心智被搶佔,後面再去追,花費的成本就會更高。比如第三名要追上第一名,需要的資金量至少是第一名的2—3倍,否則沒有用。
但如果在朝陽行業,節奏也不能太快,因為市場沒成熟,很多錢都是白投。
那麼,戰略有這麼多坑,我們該往何處去?該如何定戰略呢?
01
戰略第一步:選擇
曾鳴教授説,戰略的第一步是取捨。這是他在加入阿里巴巴後講的,那時阿里已經活得很好了,身邊誘惑很多,所以要做取捨。
但很多創業公司處在生存階段,還在想到底選哪條路走。所以,戰略的第一步不是取捨,而是選擇。
1.出局看局
在選擇之前,你要先出局,只有從局外看局才能更加清楚事情的全貌。
馬雲經常説:因為我不懂,所以我成功,其實説的就是看問題只有從局外去看,才能看得比較透。所謂旁觀者清,當局者迷,説的就是這個道理。
只有出局,你才能以公正、正確的眼光,審視自己的公司,才能正確地看清戰略好壞,能否落地。
出局之後,主要看三點:
① 行業趨勢問題
在部分行業,你可以做到小而美,但如果想做百億、千億美金營收規模的企業,根本不可能。
比如廣告行業的分眾傳媒,今天全國就38萬個小區,700多萬電梯,它全霸佔了也成不了百億美金營收的公司。
這就是行業趨勢,如果你繼續按照慣性走,就會進入夕陽行業。至於怎麼在夕陽下逆轉,進行戰略升級,發現背後的新太陽?這是CEO思考的重點。
② 市場容量問題
如果你所在的市場容量太小,怎麼做也就這個樣子。
③ 市場增速問題
高速增長的行業遍地是黃金,不管是誰,扎進去多多少少能做出來,如果你還有很強的融資能力,就能更快打出來。
比如2012—2014年的外賣行業,市場規模從35億、45億、100億,一直到1000億,美團就這麼起來了。
雷軍説,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那時候的王興就是站在風口上的“豬”。
再比如工業,傳統工業在萎縮,但工業自動化、智能工業剛起來,整個國家都在推動,這些企業有政策等各方面的支持,做起來相對比較輕鬆。
所以,你要跳出去看行業趨勢、市場容量和市場增速這三個問題,再去做選擇。
剛剛一位學員説自己做足療,如果他只把自己定位在足療,市場就很窄,但如果定位成大健康的服務行業,格局一下子就拔高了,整個打法、未來輸出的內容完全不一樣。
要知道,服務業是中國最大的一個行業,我們整個經濟都在往服務業轉型,美國經濟70%以上都靠服務業支撐。
所以,把這三個問題想清楚,你才會做出一個正確的選擇。
2.入局
出局是為了看大的方向有沒有對,選擇一個對的方向後,我們就要入局,開始往下落。
怎麼落?同樣是回答三個問題:關鍵用户在哪裏?用户的關鍵細點在哪裏?關鍵點的關鍵細節在哪裏?
用户永遠是第一位的,而不是你的團隊、合夥人。
你的用户在哪裏?中國14億人都是你的用户嗎?女性還是男性?大媽還是大爺?他們住在一二線城市,還是三四線?
找到用户以後,你要再往下打一層。因為用户還是很大,你得找到關鍵用户。比如你圈出來有4億用户,其中關鍵用户有1億,你就先瞄準這1億用户。
為什麼要打兩層?因為你的錢和資源是有限的,不能全面開打,否則資金很快耗完,就會落入現金流斷裂、關門倒閉的命運。
為了讓你的資金效率最大化,你還要再往下打。
他們的痛點在哪裏?關鍵點的關鍵細節在哪裏?這也打到了,你的資金量就省了百分之七八十。
説白了,創業無非是把手裏的一分錢,花出10分或者100分的效果。對手的錢早花光了,你手裏還有很多錢,就能勝出。
在這個探索的過程中,你的膽子不能太小,用曾鳴教授的話説就是,大膽設想,小心求證。
要敢想,但不要想完就去做,而是小步測試,這樣需要的錢不多,投入的人力也不多。
3.趕集網怎麼做選擇
説一個趕集網的案例。剛開始趕集網先後請了姚晨、謝娜打廣告,她們拿着一頭毛驢,説找工作、找房子、找服務,就上趕集。
我一聽就知道品類太多了,所以到趕集網後,我的第一步動作就是幫它做選擇。我説:“我們的錢不多,撐不過三個月就要死掉了,所以只能做選擇。”
問題是選擇什麼?
後來我想明白一個邏輯,一個人為什麼會去找房子?為什麼會去找服務?他是不是首先要在這個地方找到工作,有工資發了,才會去租房子、買服務?所以關鍵環節在招聘上。
但要招聘的用户也太多了,後來我們在數據平台裏發現,藍領用户,也就是一般的工人、餐飲店的服務員,數量非常龐大。他們就是我們要找的關鍵用户。
第一步找到我們的用户——招聘用户,第二步找到關鍵用户——藍領,第三步就得去找關鍵細節。
為什麼這麼多藍領用户,他們的粘性沒有快速提升?或者説復購率沒有上去?我們發現核心點是簡歷的真實性出了問題,這是一個很細的細節。
這麼三步打下來,我們決定把所有資金集中在招聘上。後來你會發現,趕集網的廣告只打招聘,鋪天蓋地都是“找工作,就上趕集網”“藍領找工作,就上趕集”。
一下子聚焦後,在用户心智上就建立起“趕集網最核心的就是招聘”,加上解決了簡歷真實性問題,趕集網的流量暴增,整體用户的粘性跟復購率也快速提升了好幾倍,營收大幅攀升。
所以戰略沒那麼難,也沒那麼高大上,用大白話説,戰略就是找到那個能讓你花最少的錢,把公司做成的東西。
02
戰略第二步:聚焦
戰略第二步,就是聚焦,聚焦在哪一點?聚焦後怎麼去打?
前面説了趕集網的案例,最後我們是聚焦在藍領招聘、真實簡歷上,集中火力往裏打。
再講一個我輔導的案例,叫瓜子二手車。
二手車也有好多信息,車輛信息、買家信息,剛開始我們以為關鍵點是買家,因為理論上誰付錢誰是上帝。
後來發現不對,二手車行業是誰有好車源誰是上帝,得車源者得天下,沒有好車源,有再多的買家也沒用。
早期的阿里巴巴也是一樣,得好貨源者得天下,所以最早B2B事業部到處去找中國供應商,把好的產品搬上去,對國外買家從來不收費,這也是典型的選擇跟聚焦。
當時阿里巴巴的選擇也很多,信息、交易、批發……它都可以做,但馬雲為什麼就選擇了做信息的撮合呢?這是我們要思考的。
所以,研究阿里巴巴,一定要研究它在25億美金營收之前是怎麼活過來的。
研究阿里巴巴一定要回到商業本質,去阿里化,把阿里精髓的東西融入商業本質,否則會誤導創業者。
阿里巴巴的聚焦做得最好。2003年之前,阿里巴巴只做一件事,幫助中國企業跟國外企業建立信息的連接,2003年才開通面向內貿企業的誠信通。
為什麼?資源有限、人才有限,錢也有限。
B2B業務成功以後,阿里做淘寶也只做C端客户的交易,沒做B端客户,而且就做交易,不做信息。淘寶起來以後,支付寶業務也是單獨的。
所以,阿里的每一步都很聚焦,不是什麼都做。並且,阿里是一個業務做成了,再做下一個,每一個相隔好幾年。
強如馬雲,大如阿里巴巴,都遵循先選擇、再聚焦的邏輯,何況我們現在的中小創業者?
我們現在反向去推阿里巴巴的戰略,叫“履帶式戰略”,每一節“履帶”只做一件事,這個履帶做好了,下一個履帶才接上。
B2B、淘寶、支付寶、菜鳥,現在是阿里雲,往後是智能商業,一節一節履帶做上來,每一節支撐阿里發展4—5年,目前來看至少阿里未來40年的發展沒有問題。
所以整個阿里巴巴的戰略,就是第一做選擇,第二做聚焦。
聚焦完之後,你要做什麼?答案是把局做起來,把所有東西投入進去,這就是戰略的第三步:擊穿。
03
戰略第三步:擊穿
中醫的針灸很奇特,它會找到一個穴位,用一根細針碾進去,最後把人周圍的神經全觸動了。
企業也是一樣,你要找到關鍵點碾進去,並且,這個點要足夠細,粗到要用針筒,這個人都要被打廢了。
要把關鍵點擊穿,你還得找到槓桿點。
回到前面説的趕集網的例子。當時我們選擇了招聘,去掉了一個很大的市場——房產,然後把整個KA團隊砍掉了,一年兩個億就沒了。
為了這件事情,管理層幾個人都來找過我,我説,你們要相信我的判斷,不砍掉整個商業模型都有問題。
後來趕集網大膽砍掉房產、服務,把資源全部集中在招聘上,最後增長速度才那麼快,每月環比450%的增長。
找到槓桿點後,你就要直接把資源全部投進去,怎麼投?
第一,調整組織
把房產、服務等部門裏最強的人,全部調到招聘部門,把招聘團隊直接放大3—4倍。其他部門不要死掉就行。
第二,調整資金
判斷準之後,我們把所有資金砸向招聘,關於房產、服務業務的廣告全部停掉,改打招聘。
這確實破例了,畢竟當時招聘業務的營收,只佔總營收的35%。把其它業務停掉,另外65%的營收怎麼辦?
後來招聘業務的業績翻了4、5倍,營收達到總營收的65%,最高的時候達到80%,才把之前的缺口補上了。
這聽起來很簡單,但其實是很難的一件事。當時只有我跟CEO支持,其它所有的高管、董事會成員都反對。畢竟這一刀下去,是實實在在的錢不要了。
這個決定真的很難,如果你身臨其境,就能感到多少艱難。
CEO基本睡不着覺,為什麼?因為是我在操盤,他又不懂,只能做選擇。好在上帝是公平的,我真的幫助他打出來了。
所以,最關鍵的是找到槓桿點,然後打下去。
貝殼也是一個非常典型的案例。
左暉很果斷的放棄做傳統房地產,選擇做一個平台賦能的新模型,給所有經紀人做賦能,把所有資源投入進去,現在貝殼的市值快700億美金。
所以,公司成功起來也很快,關鍵是CEO在戰略上要做得非常正確,選擇並聚焦核心的關鍵客户,集中所有資源把它打穿掉為止。
貝殼神奇的地方,在於它不僅選擇對了,而且聚焦到位,也把所有資源都投入到裏面,用外掛的KPI分成,讓財富跟大家分享,所有人的勞動都有收穫,整套體系就這麼成功了。
不到4年時間,700億美金,貝殼就是把選擇、聚焦、擊穿,做到了極致。
最後我想説的是,學習不是照搬,今天我講了戰略三部曲,李俊凌教授講的是戰略五步曲,到底哪個是對的?
不要糾結,哪一個對你有用,用哪一個。
定戰略的方法沒有對錯,關鍵看對你有沒有用。
如果這個方法對你很有用,那就是最正確的方法,如果對你沒用,那就是扯淡,哪怕馬雲親自給你定戰略,那也是巨大的錯誤。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茅廬學堂(ID:maoluxuet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