簽約現場。
本報訊 (重慶晨報·上游新聞記者 王倩)昨天,重慶高新區舉行西部(重慶)科學城高校、科研院所重點創新平台項目集中籤約活動,24個高校、科研項目簽約落地,掀起新一輪建設熱潮。
此次簽約的項目共24個,包含重大科學基礎設施、高端研發平台、成果轉化基地等,總投資額達到212億元,涉及生物醫學、人工智能、集成電路、智能製造、大數據、現代農業等優勢領域,符合科學城創新高地總體定位和主導產業發展方向,將為高起點高標準建設西部(重慶)科學城注入新動力。
“本輪簽約的24個項目將極大地豐富西部(重慶)科學城的科學內涵,有利於支撐我們建成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重慶高新區創新服務中心主任鄧敏軍説,下一步,將堅持“五個科學”和“五個科技”,引進高端創新平台,優化營商環境,提升城市品質,協同有關部門加快項目落地和實施。
簽約項目中,不少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引領前沿科技創新的項目。如與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所簽約的中國自然人羣資源庫重慶中心項目,將建設百萬量級中國自然人羣隊列,採集以血液為主的體檢剩餘生物樣本和健康疾病信息;建設具有千萬量級樣本存儲與信息管理能力的標準化人類資源庫;對收集樣本健康信息進行長期追蹤,結合人羣基因組學數據形成中國人羣健康醫療大數據平台。
此外,與重慶大學簽約2個項目,分別是超瞬態物質科學實驗裝置項目和重慶大學科技創新中心項目,這批項目落户將有力推動量子材料、生命健康、精準醫療等領域的前沿科學研究,提升區域原始創新能力。
同時,此次簽約項目聚集高端研發平台,突破關鍵技術瓶頸,在智能交通、醫療器械、導航定位、檢驗檢測、應用數學、人工智能、油氣開發、先進製造等多個領域突破一批“卡脖子”關鍵技術。如與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簽約的醫用重離子治療及研究裝置項目,將建設腫瘤放射物理、放射臨牀、放射生物的科研平台以及惡性腫瘤重離子放射治療平台,開展重離子輻照的基礎和應用研究。
在當天簽約的項目中,與通用集團、重慶理工大學簽約的中國通用技術集團重慶數控機牀研究院項目,將圍繞國際領先水平的原創納米時柵技術開展研究,並通過建設精密檢測技術與裝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納米時柵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化基地,打造“大科學裝置+國家工程中心+產業化基地”三合一平台,構建“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技術開發-產業化”的創新鏈。
“我們的核心技術就是用時間測量空間,通過運動把時間和空間關聯起來,提高位移測量的精度,目前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重慶理工大學機械檢測技術與裝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劉小康介紹,該項技術繞開國外技術路徑,是我國的原創技術。
【來源:重慶晨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