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的無人駕駛技術究竟怎麼樣?

華為的無人駕駛技術究竟怎麼樣?

當一輛極狐ARCFOX在城市道路上開啓了無人駕駛的表演,接連躲過一些逆行的電動車,也繞過了橫衝直撞的快遞車,全程零失誤的在大街小巷之間自由穿梭。

這輛融入華為技術的新能源汽車,如果不是有人在特斯拉車頂蹦迪,估計還能在頭條上多逗留幾日。

在這多事之春,兩大謎團籠罩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一是特斯拉的剎車究竟靈不靈;二是華為的無人駕駛技術究竟行不行。

都是技術尖尖上的問題,汽叔為此研議了一下後者。在所有的猜測、推理、解讀、質疑和嘲笑裏,汽叔個人認為卓克老師關於這一問題的觀察最為客觀,因此與大家分享。

一 華為無人駕駛技術比肩谷歌?

如果單單從極狐ARCFOX在視頻中的表現來看,華為的無人駕駛技術毫無疑問已經處於世界一流水平,能躋身這一水平的玩家,也就只有谷歌的Waymo和通用的Cruise了。而相比較谷歌和通用常常在加州空曠道路上的演練,華為的這一波操作可能還要更勝一籌。

這是華為值得肯定的地方,的確怎麼吹也不過分。

華為的無人駕駛技術究竟怎麼樣?

但從吹完之後冷靜下來,華為可能也只是展現了無人駕駛技術最美好的一面。

因為極狐ARCFOX只體現了在一段固定線路上表現。理論上,這種局域性的自動駕駛是可以通過額外的人為步驟實施優化。

在機器學習中有一個詞兒叫“過擬合”,指那些在局部測試中表現優異,且還能優化的更好,但只要跳出局部,換個環境,水平就會一落千丈,甚至還不如不做優化。

無人駕駛的過擬合怎麼做呢?比如,局部採用高清地圖。在這張三維地圖裏,涵蓋路牌內容、紅綠燈、花草樹木、垃圾桶的空間位置、車道的虛實線、馬路牙子的高度等所有固定信息,均按釐米精度採集。如此一來,便大幅削減了車輛在這張地圖範圍內無人駕駛時,計算動作策略所需要的複雜度和運算量。

華為的無人駕駛技術究竟怎麼樣?

剩下的只用計算動態的人和車即可,自然表現的有如神助。

這樣看好像又將華為的神仙操作拉回了人間菜場。因為如果採用“過擬合”,目前行業內道路測試里程排名前100的公司,都能達到這樣的水平。

無人駕駛的難度並不在於人力的優化程度,而在於汽車能夠在若干不同的區域保持統一的高水準。好比你要是將在加州公路閒庭信步的谷歌Waymo毫無準備的開進北京三里屯,不管你年不年輕,所造成的事故絕對不輕。

華為的無人駕駛技術究竟怎麼樣?

這為我們帶來了另一個更有趣的話題,或者説解開了汽叔一個不大不小的疑惑。

原來華為就是因為“這個”才堅持強調自己近些年絕不造車 。

二 華為不造車的真正隱情

通往無人駕駛的路,沒有捷徑。

要想在任意道路都能隨意出行,像個老司機一樣精準判斷所有事物和信息,就必須擁有海量、真實的道路測試數據。海量的意思是:上百輛車、在上萬條路上、積累的幾千萬公里的數據。

很多人會覺得這些數據是現成的,例如某網約車公司,每2輛路上行駛的車就有一輛為無人駕駛平台採集數據。而這個數據還能買賣,其他公司不用非要一板一眼的積累七八年。

華為的無人駕駛技術究竟怎麼樣?

如果是十分的題,這樣回答至少能拿個三四分。對卻不全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網約車所採集的數據,並不是無人駕駛所需要的全部數據,充其量只算是其中一個小小的子集。

自動駕駛最需要也最核心的數據,只能由毫米波雷達、激光雷達所獲得,而網約車頂多只有一個攝像頭。

想必你恍然了谷歌為何選擇雷達作為無人駕駛的技術路線。

但你或許也聽過另外一條技術路線,恰恰就是以攝像頭為主的特斯拉。

而事實上,馬斯克特別喜歡虛晃對手,釋放一連串的煙霧彈,除了攝像頭之外,特斯拉也在一直兼顧毫米波雷達。

華為的無人駕駛技術究竟怎麼樣?

這就是為什麼特斯拉要不斷地降價走量,只有這樣,當全國各地奔跑的特斯拉越來越多,在國內沒有朋友和盟友的它,反而能以最低的成本獲得一手的海量數據。

這也就是為什麼特斯拉的數據被突然提到桌面上,因為聰明人們後知後覺了。

華為的出發點其實和特斯拉一樣,只不過方法不同。

特斯拉讓自己的車主和車在無形中為自己採集數據,而華為則選擇讓其他車企的車和車主幫自己採集數據。

所以,華為才一而再三而的聲明自己的立場:踏踏實實的做個服務商,不造車,幫助車企造好車。

而在華為為車企提供的一系列解決方案中,除了5G、智能化系統、無人駕駛技術等,還有一個非常重要卻往往被人忽略的角兒,那就是自家研發的4D成像毫米波雷達。

華為的無人駕駛技術究竟怎麼樣?

盯住雷達,我們可能才能真正明白華為的籌謀。

不是現在不造車,而是完全沒必要,貿然下場,還會顧此失彼、因小失大。

我們關於智能汽車的基本想象是什麼?起碼得實現大頻率的無人駕駛。

而誠如前文所説,想要在大部分路段都達到極狐ARCFOX所演示的效果,那麼就還要不斷地積累海量數據,目前離數據可用的臨界值,至少還得再採集好幾年。

顯然,華為是想抓住這個時間窗口期,先一門心思的搞數據,而不是先造車樹敵。待到無人駕駛技術徹底成熟,屆時究竟是造車還是繼續做服務商,就全憑自己心情。

華為的無人駕駛技術究竟怎麼樣?

更進一步講,目前的中國造車格局中,已然分化出兩種路線,一種是先造車,然後再採買和加工技術,造車新勢力們皆為代表。另一種是先技術,等掌握核心優勢與基礎架構後再審時度勢,華為、百度皆為此。

造車新勢力們從模式上就不具備無人駕駛技術的完全自主化。因為以它們當下的保有量,就算翻三番,離所需要的數據採集規模仍相差甚遠。

當然,並不是無人駕駛技術需要徹頭徹尾的自主化,全球有很多相關領域的公司都願意出售自家的無人駕駛技術,只需要車企們購買即可,從成本和效率而言,都算是明智之選。

只不過在過去數年間,華為已經在此領域早做積累和良圖,已經形成了自有的技術壁壘和起步優勢,雖然與谷歌的等巨頭還不能分庭抗禮,但在這一波技術浪潮中,華為抓住了技術自主,而非以往的技術應用。

華為的無人駕駛技術究竟怎麼樣?

很多人嘲笑華為的自吹自擂,就連美團的創始人王興也奚落稱:真正厲害的技術是別人離不開你,根本就不敢封殺你,比如英爾特。

美國為什麼敢封殺華為?是因為他們有其他的替代選項,比如高通。

我們為什麼不敢封殺英特爾?因為我們沒有替代選項。

華為多代表的中國科技企業們,目前在國際競爭中只達到“可替代誰”的階段,而非“可指代誰”的境地。

但要知道,在“可替代誰”之前,我們長期的只能被“取代”。

這看似不痛不癢的一小步,卻在這波技術紅利中,讓我們在一定程度上擺脱了再度任人牽着鼻子走的地步。

從這一點上,雖然華為的無人駕駛技術仍道阻且長,沒有江湖流傳的那般神乎其技(也不怪華為,整個江湖都尚在新手村),但還是值得送上一朵小紅花。

-end-

舉報/反饋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529 字。

轉載請註明: 華為的無人駕駛技術究竟怎麼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