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芯片代工競爭中,台積電、三星、格羅方德、聯電和中芯國際是較為有力的競爭者,但在市場佔有率方面,台積電是當之無愧的行業龍頭,市場份額超過行業的50%,近幾年一直走在行業的前列,台積電的7nm和5nm芯片工藝都是率先投產,良品率也相當可觀。
晶圓代工市場格局
長久以來,能緊跟台積電的腳步的只有三星,是台積電最有競爭力的對手,近幾年三星在芯片工藝、獲得的芯片代工訂單雖不及台積電,但仍是唯一能在芯片工藝上緊跟台積電節奏的廠商。
目前台積電與三星的芯片工藝都已經到了5nm,不同的是台積電5nm工藝已經大規模量產,三星投資的81億美元5nm製程工藝的芯片生產線,今年才開始建設,預計到2021年正式量產,在時間節點上稍微落後台積電。
各晶圓廠先進製程佈局進展
近日據產業鏈人士透露的消息稱,三星已經對芯片工藝路線圖進行了調整,他們將跳過4nm工藝,直接進入到3nm工藝的研發,但何時能夠實現量產並未透露。
台積電CEO劉德音之前在股東大會上宣佈將會推出4nm工藝的“N4”,是5nm工藝的加強版,預計2023年量產,不過應該在3nm量產之後,事實上,4nm和6nm工藝有些類似,都是前一代5nm和7nm工藝的升級版,優勢在於性能、功耗的優化,同時在設計上彼此兼容,客户能以幾乎相同的成本拿到更先進工藝的芯片。
三星為何“大躍進”?
三星主動放棄4nm工藝,全力進軍3nm的野心很明顯,就是要縮小與台積電在技術上的差距,甚至率先成為第一家將芯片製程工藝提升至3nm水準的企業,改變當前追隨者的被動局面,贏取更大的市場份額,特別是在摩爾定律放緩,芯片製程工藝提升難度成倍增加的當下,誰先掌握了先進工藝,那麼誰就有可能保持長期領先,所以三星的戰略放棄並不奇怪。
三星逆週期投資策略
另一方面,在晶圓產能供給驅動的循環中,已經形成“高峯—衰退—復甦—擴張—高峯”的“硅週期”,三星曾在LCD、DRAM、NAND的全球稱霸之路中,利用“逆週期投資策略”嚐到了很多甜頭,通過擴大產能、低價競爭、擠壓對手生存空間、耗死競爭對手的策略,這招對三星來説屢試不爽。
近兩年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增長放緩,今年受疫情影響全球需求受到影響,三星主動放棄4nm,全力挺進3nm的激進做法,更像是“逆週期投資策略”的一種演變,這對三星來説並不陌生,甚至是得心應手。
不過逆週期投資需要在與競爭對手工藝水平相當,根據市場供需變化調節產能才有效,而三星競爭對手台積電的3nm工藝在多年前就已經開始謀劃,計劃2021年試產,2022年上半年大規模量產。
就算現在三星放棄4nm押注3nm,最終量產的時間也很有可能落後於台積電,如果説三星的理想是實現超越,那麼擺在三星面前的現實是對台積電的技術追趕,至少到目前是這樣,台積電做什麼,三星就做什麼,去年台積電宣佈5nm達到量產標準,僅僅隔了幾個星期,三星也高調宣佈自己也能做到這一點。
三星進軍3nm,利好華為?
6月中旬台積電正式取消華為4季度訂單,若芯片庫存耗盡,華為將面臨無芯可用的困境,如今三星正式進軍3nm,5nm也將在明年投產,是否可以找三星替代台積電?
有業內人士認為這對華為來説是利好,因為三星3nm的技術不包含美國的專利技術,也就是説三星可以繞過美國的制裁令,直接供貨華為。
但這種説法只是理論上,現實中製造先進工藝芯片所用到的光刻機都來自阿斯麥,而阿斯麥的前兩大股東均是美國資本,阿斯麥的大功率光源等技術也都來自美國,追根溯源,三星繞不開美國,而考慮到美韓關係,也不太可能冒着風險跟華為合作。
如今3nm只是遠景,正式投產還看不到頭,就算三星能代工,也遠水救不了近火,華為現在急需的是5nm的產能,如同大蛋糕擺在那裏等着人來分,利益誘惑與美國限制,很考驗芯片代工企業的智慧。
對華為來説,如果未來一兩年內在高端手機領域不能推出新產品,外加谷歌切斷華為新手機的GMS服務,就算華為高端機重回市場,但要搶回損失掉的海外市場業務難度很大,所以一旦無芯可用,對華為的傷害是非常大的。
結語
去年開始,美國行使科技霸權全面限制華為,僅一年的時間華為海外業務損失就超過100億美元,重重壓力之下,華為可能迫收縮業務線,但國內偌大的消費市場足以讓華為活下去,華為在5G領域的領先優勢能夠得以保持,在手機芯片設計領域的技術優勢也會得以延續,接下來需要等待國內半導體產業鏈的發展和趕超,只要活下去就會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