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你追我趕,搶佔工業智造的制高點

BAT你追我趕,搶佔工業智造的制高點
百度、阿里、騰訊合稱“BAT”,其是現如今中國互聯網行業的三叉戟。

騰訊主打社交,阿里主抓電商,百度深耕搜索,橫亙了人們生產生活的三大重要領域。 

近年來伴隨着5G、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出現和發展進步,它們所拓展的、所收購的、所涉足的領域也在不斷向外延伸。 

如果問當下在互聯網領域什麼最火?

工業互聯網應該會被列入到TOP前三的行列。 

BAT作為中國三大互聯網巨頭企業怎麼可能錯過這波工業互聯網熱潮,畢竟他們有着天然的技術經驗和與生俱來的紅人效應,而且入局工業互聯網這一火熱賽道也將給他們帶來新業態、新模式、新的經濟增長點。

BAT的加入使原本就不平靜的工業互聯網激起了一層又一層浪,“根本停不下來”是對當下工業互聯網發展的真實寫照。 

百度

2017年,國務院印發《關於深化“互聯網+先進製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後,“互聯網+製造”走紅,製造業開始由大規模生產模式向面向用户的個性化服務模式轉變。

也許這時百度就看準了傳統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將成為一大發展趨勢,所以在2017年入局工業互聯網領域,百度智能雲就開始了AI與工業的融合,百度智能雲與首鋼集團合作鋼板缺陷檢測,開啓了AI質檢探索之路。

BAT你追我趕,搶佔工業智造的制高點
  

2018年5月,百度智能雲對外發布百度質檢雲,並在2018年下半年,將目光從鋼鐵行業瞄向了向3C、汽車產業配件、紡織、能源等同樣對質檢有高需求的行業。

2020年7月,百度智能雲宣佈工業質檢雲平台全面升級為百度工業視覺智能平台,支持端雲一體化服務,雲端支持深度學習模型訓練閉環,同時通過邊緣計算支持模型下發和數據回傳,滿足不同行業和不同客户的多層次需求。

百度為什麼要發展AI質檢雲? 

從國家層面看,質量效益在長時間內仍是我國製造業的最大短板弱項,體現出最大的需求動因。

《2020 中國製造強國發展指數報告》顯示,我國仍處於世界主要製造業國家的第三陣列,與製造強國質量效益差距主要體現在“製造業全員勞動生產率”指標上,且該指標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急速提升。

所以,實現AI質檢,改善產品質量有助於製造強國建設。

BAT你追我趕,搶佔工業智造的制高點

圖源|《2020 中國製造強國發展指數報告》 

從業務場景需求視角來看,產品質量檢測是企業內控的剛需,然而傳統人工質檢模式存在許多侷限性,還存在着招工難、人力成本高、效率低、穩定性低等問題,改善勢在必行。

所以,工業AI質檢有望成為工業互聯網的殺手級工業應用。

經過長達四年的深耕和場景落地,百度智能雲已經形成了以工業智能為核心的完整工業互聯網平台方案:通過雲計算、物聯網和AI能力搭建工業互聯網平台,以工業視覺智能平台、工業數據智能平台和生產環節裏面的核心環節進行結合,並藉助一企一檔、一鏈一檔的模式,有針對性地為企業、產業和區域經濟賦能。

基於百度在工業互聯網領域積攢的經驗,近年來,也有不少傳統制造企業選擇和百度合作。

目前百度智能雲工業互聯網已經積累了100多家頭部客户,10多個解決方案,30多個合作伙伴,觸達50多類跨行業垂直場景,相繼與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寶鋼、吉利、中國建材集團等行業龍頭企業深耕合作。 

百度智能雲工業AI質檢能作為殺手級應用快速輻射多個行業,繼而搭建起的工業互聯網平台,離不開百度智能雲長期以來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領域的技術積澱和閉環賦能體系,它承載着“將百度AI的領先技術輸送給產業,成為賦能各行各業的AI新型基礎設施”的使命。

阿里

2018年“發展工業互聯網平台”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這一年,阿里雲正式進軍工業互聯網賽道,區別於百度技術為王的戰略,阿里雲基於自身在金融和電商的強大實力,自然將重心放在了整合上。這些年先後推出了ET工業大腦、SupET、飛龍、飛象工業互聯網平台等產品。 

阿里雲SupET工業互聯網平台所整合的不只是阿里雲的數字化能力,還將阿里的電商銷售平台、供應鏈平台、金融平台、物流平台等進行整合,目標在於打通工業互聯網和消費互聯網之間的鴻溝,構建產供銷一體化的閉環,試圖將競爭拉向阿里所擅長的賽道。 

BAT你追我趕,搶佔工業智造的制高點
 去年雪藏3年的阿里巴巴旗下首個新制造平台——犀牛智造正式亮相,犀牛智造工廠正式投產,打開了阿里智能製造的大門。

犀牛工廠首先從服裝業切入,通過阿里巴巴平台上沉澱的消費行為,為淘寶、天貓商家提供時尚趨勢預判;同時,藉助阿里巴巴數字化能力,對傳統服裝供應鏈進行柔性化改造,將行業平均1000件起訂、15天交付的流程,縮短為100件起訂、7天交貨,為中小企業提供小單量、多批次、高效高品質的生產選擇。

2016年10月,阿里提出“新零售、新金融、新制造、新技術、新能源”的“五新戰略”。

犀牛工廠的投產,意味着自“新零售”之後,阿里巴巴“五新戰略”最後一城被攻破。此次,阿里巴巴將數字化能力輸入工業製造,涉水實體經濟的改革深水區,挖掘工業新潛力,緩解中小服裝企業庫存壓力,降低創業門檻,敏鋭響應中國市場的消費升級需求。

犀牛工廠通過人工智能、雲計算和大數據為工廠裝上“智慧大腦”,打通了傳統制造的供需壁壘,將消費者和商家的需求跟生產打通,實現了大規模生產向“按需生產”的轉變;此外通過工業互聯+商業互聯的結合開闢了商業新賽道。

目前,犀牛工廠在服裝領域的應用實踐居多,其成為了傳統制造業向智能製造的重要支撐。

談及為什麼從服裝業入手?

BAT你追我趕,搶佔工業智造的制高點
  

阿里巴巴犀牛智造CEO伍學剛坦言,在考慮新制造的行業選擇時,市場大、痛點深、阿里優勢成為團隊重點考量的三大因素。經過多番調查發現服裝行業有特殊的時尚屬性,但產品的生命週期較短、浪費突出。有數據顯示,商家每年因庫存造成的浪費達到全年銷售額的20%至30%。此外,服裝也是阿里巴巴平台最大的銷售類目,我們有機會利用平台數據進行消費洞察,並加以精準的開發和設計。

伍學剛同時也表示,阿里做新制造並非只做服裝行業,相似類別的箱包、鞋帽等無論在時尚屬性還是消費方式等方面都可以借鑑,所以也會是阿里巴巴新制造未來拓展的方向。

 天風證券分析師表示,阿里巴巴推出智能工廠平台是對工業互聯網的高度重視,通過智能工廠幫助淘寶商家實現數字化升級,讓工業互聯平台不斷下沉,長期看好工業互聯網發展。 

除新制造外,近年來,阿里也與多領域多行業的企業在工業互聯網方面展開合作。 

合作國內機器人頭部企業埃夫特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與阿里雲共同打造行業內首個雲邊端一體化智能機器人云平台,解決工廠小批量混線生產的問題,為用不起、不會用機器人的中小企業提供更友好的智能化解決方案,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阿里雲AIoT與昆嶽互聯合作打造昆嶽INECO工業互聯網平台,該平台整體功能架構及智慧遠程運維可以落地,採集物料、工藝、設備結構、設備運營、系統排放以及系統管理等六類數據,驅動生產製造企業、環保服務型企業的數字化升級。 

阿里雲與樂惠國際工程裝備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精釀行業級工業互聯網平台,將阿里雲的技術能力與樂惠在啤酒行業的技術能力相結合,應用到精釀啤酒工廠的營銷、生產、管理、供應鏈等各環節,實現傳統制造商向數字化服務商的轉型。

按照阿里雲的規劃,未來三年內計劃落地100個工業互聯網平台,新增100萬家企業上雲,幫助10000家工廠完成數字化改造。

騰訊 

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打造工業互聯網平台,拓展‘智能+’”。

比百度、阿里入局的時間稍晚,騰訊選擇2019年進軍工業互聯網領域。

2019年10月騰訊雲正式推出智能製造全新解決方案品牌WeMake,同時發佈了“511”生態合作伙伴計劃,在“研、產、供、銷、服”的端到端價值鏈中的五個環節攜手100家合作伙伴,打造超過1000個解決方案和工業APP。

BAT你追我趕,搶佔工業智造的制高點
“1357”騰訊雲給工業互聯網的定位。

“一”是充當數字化的助手; 

“三”是擔綱三個角色,做連接、做工具、做開發生態平台;

“五”是聚焦在五個服務領域,工業互聯網的佈局集中在生產服務當中;

“七”是騰訊的七大工具,包括公眾號、小程序、移動支付、企業微信、大數據、安全能力等等。 

合作伙伴方面,騰訊雲和富士康在去年達成合作,基於雙方在新基建領域的優勢能力及資源,推進雲計算、AI、大數據等技術的產業化應用,為工業企業提供數字化轉型服務。 

騰訊工業雲總經理李向前解釋:“富士康在製造業生態方面的經驗豐富,產業上下游以及上萬家供應商,都能夠集中地分享工業互聯網的紅利。騰訊將小程序、企業微信、敏捷開發等能力開放出來,通過兩者生態的疊加,真正實現1+1大於2的效果。”

除了和富士康的合作,騰訊還與三一重工、忽米網等企業達成合作,向合作伙伴輸出騰訊雲服務的同時,就他們的業務場景和創新經驗輸送給產業鏈上下游的中小企業,目前已經孵化20多個解決方案,覆蓋了11個製造業細分領域。

此外,騰訊雲工業雲基地項目已在全國多個省市縣區落地實施,覆蓋了農業、食品、汽車等多個行業,致力於為傳統企業提供上雲上平台的機會,實現由製造向智造的轉型升級。 

騰訊雲(張家港)工業雲基地,目前已引入25家合作服務商,207家企業上雲。

騰訊雲(德州)工業雲基地工業互聯網平台致力於打造區域“工業互聯網平台”,為本地傳統工業製造企業提供“企業上雲”和信息化、智能化改造服務,助力工業製造產業與互聯網快速融合。

騰訊雲(儀徵)工業雲基地,通過服務汽車整車製造、零部件及汽車電子、大數據及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文旅文創等主導產業,為本地企業提質增效、提供原動力和價值增益。

由此可見雖在工業互聯網領域,騰訊起步較晚,但是目前在工業互聯網熱的刺激下,正在一步一步的向前走。 

BAT聚首,撐起造車新勢力

3月30號在小米發佈會上,雷軍宣佈正式進入智能電動汽車行業。這消息出來之後引起了業界的廣泛關注,同時再次把智能造車推向了風口浪尖的位置。談起造車,其實BAT早就有佈局。

BAT你追我趕,搶佔工業智造的制高點
  

2021年1月11日,百度宣佈,正式組建一家智能汽車公司,以整車製造商的身份進軍汽車行業。

新組建的百度汽車公司將面向乘用車市場。百度汽車公司將着眼於智能汽車的設計研發、生產製造、銷售服務全產業鏈,在人工智能、互聯網科技基因,Apollo自動駕駛等方面,發揮優勢。

百度汽車公司選擇吉利控股集團作為戰略合作伙伴,雙方將基於吉利最新研發的全球領先純電動架構——浩瀚SEA智能進化體驗架構,在智能汽車製造相關領域展開緊密合作,共同打造下一代智能汽車。

騰訊雖然不像百度一樣成立自己的汽車公司,但卻以投資方式加入智能造車行列。

在威馬的C輪融資中,騰訊領投2億人民幣;騰訊參與蔚來汽車的4輪融資,成為第二大股東;此外,最早的和諧富騰、愛馳億維也都是由騰訊參與出資。

從投資金額和投資頻率可以看出,騰訊對於造車事業情有獨鍾,更是將觸角伸向了國外車企。2017年,騰訊以18億美元高調收購特斯拉5%的股份。

這筆投資也被看作是投資界的一次“神操作”。收購當天,特斯拉的股價約為260美元,截止目前,特斯拉股價為450美元,對比拆股之前的價格計算,特斯拉股價應為2250美元。

當然在造車賽道上更不能少了阿里這一科技老大哥,雖然阿里與騰訊一般不會同時投資一家企業,但是卻罕見合體並聯合滴滴斥資40億元投資恆大汽車;在早前阿里還創投參與小鵬汽車的A+輪投資,並在之後加碼多輪投資。 

今年1月,由上汽集團、張江高科和阿里巴巴集團三方聯合打造的智己汽車亮相,同時發佈了高端智能純電動汽車品牌-IM智己,以及智能數字架構、智能無界OS、智能交互分享、智能自動駕駛、智能三電技術等核心科技。

有業內人士曾表示,隨着汽車智能化與網聯化持續升温,互聯網巨頭紛紛從智能科技供應商轉型為整車製造商,在高科技和資本加持之下,國內汽車產業格局將迎來鉅變。如果互聯網公司在汽車互聯網時代能成為領先者,這不僅是企業轉型的成功,更是互聯網向科技+工業互聯網轉型的成功。 

從百度、阿里、騰訊在工業製造領域的發展路徑來看,可以説是目標基本相同,只是實現目標的路徑不同,三位互聯網巨頭在工業互聯網發展道路上可謂是你追我趕。(雷鋒網 雷鋒網 雷鋒網)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825 字。

轉載請註明: BAT你追我趕,搶佔工業智造的制高點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