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名青年科學家,每人300萬隨意使用,第二屆科學探索獎揭曉

50名青年科學家,每人300萬隨意使用,第二屆科學探索獎揭曉
   作者 | 青暮

AI科技評論獲悉,由馬化騰與多名科學家聯合發起的、面向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領域的科學探索獎,在今日公佈了第二屆獲獎名單。50位青年科學家共獲1.5億獎金,每人將在未來5年內獲得騰訊基金會總計300萬元人民幣獎金,並可對獎金自由支配與使用。

50名青年科學家,每人300萬隨意使用,第二屆科學探索獎揭曉
1

信息電子類獲獎人

50名青年科學家,每人300萬隨意使用,第二屆科學探索獎揭曉
朱軍,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教授。研究方向包括機器學習、貝葉斯方法、深度學習、數據挖掘,圍繞機器學習基礎理論、高效算法和應用展開,注重理論與實際問題結合,研究重點是開發統計機器學習方法來理解複雜的科學和工程數據。連續多年在機器學習頂級國際會議和期刊ICML、NIPS、IJCAI、AAAI、 JMLR、PAMI等發表論文100餘篇。

50名青年科學家,每人300萬隨意使用,第二屆科學探索獎揭曉
謝濤,北京大學講席教授。曾擔任美國北卡州立大學計算機科學系助理教授和副教授 (2005-2013),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UIUC)計算機科學系副教授(2013-2017)和正教授(自2017起),是海外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以及其延續資助獲得者。長期從事軟件工程的研究,在軟件測試、軟件解析學、軟件安全、智能軟件工程、教育軟件工程等方面做出了很多開創性的工作並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

50名青年科學家,每人300萬隨意使用,第二屆科學探索獎揭曉
常超,現任軍科院國防科技創新研究院前沿交叉中心副主任兼太赫茲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天津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西北核技術研究所研究員、西安交通大學青年拔尖人才特聘教授。長期從事高功率微波等離子體、太赫茲生物學研究,以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發表SCI論文44篇,其中2篇PRL、7篇APL。

50名青年科學家,每人300萬隨意使用,第二屆科學探索獎揭曉
黃芊芊,2006年考取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微電子學系,2015年獲北京大學理學博士學位(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專業),2017年正式入職北大成為微納電子學系的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後摩爾時代超低功耗微納電子器件及其在邏輯電路、新型計算等領域的應用。

50名青年科學家,每人300萬隨意使用,第二屆科學探索獎揭曉
李學龍,西北工業大學教授,歐洲科學院院士、IEEE Fellow、AAAS Fellow。研究方向為高維數據的智能獲取、處理和管理之間的關係,以及在應用系統中發揮的作用,並在兩個領域入選全球高被引科學家。

50名青年科學家,每人300萬隨意使用,第二屆科學探索獎揭曉
李贊,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主要研究方向為突發通信、數字信號處理、無線通信系統。

2

最年輕獲獎者僅30歲

“科學探索獎”是2018年騰訊公司成立20週年之際,由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騰訊基金會發起人馬化騰攜手饒毅、楊振寧、施一公、潘建偉等知名科學家聯合發起的,面向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領域,支持在中國大陸全職工作的、45週歲及以下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公益獎項,每年產生50名獲獎人。

馬化騰表示:“我們非常期待‘科學探索獎’可以長期支持一大批優秀的青年科學家潛心探索、獻身科研,希望將來在他們當中誕生科學大家,為國家的科技事業做出突破性的貢獻。”

據“科學探索獎”管理委員會透露,本次獲獎人較去年更為多元化,其中女性獲獎人增至5位,35歲及以下獲獎人6位,最年輕獲獎者僅30歲,港澳地區首次放開申請後,亦有3位科學家獲獎,50位獲獎人的平均年齡不到40歲。今年的頒獎典禮將於11月14日在北京舉行。

今年的50名獲獎人中,48人擁有教授或同級職稱,38人有海外一流高校、研究機構學習或工作的經歷。

據官方聲明,“科學探索獎”的評審“英雄不問出處”,50名獲獎人中既有國家級獎項的獲得者,也有多人此前沒有獲得過其他知名獎項,“科學探索獎”特別關注女性科學家和年輕科學家的發展,在同等條件下,女性和年紀輕者勝出。

今年“科學探索獎”首次對港澳地區放開申請,港澳地區共有59人申報,最終3人獲獎,他們分別來自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和香港城市大學。

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表示:“我們選拔出的這些年輕人,我相信有相當一部分,未來能夠脱穎而出。我們的工作,對科技人才的培養,有着非常長遠的意義。”

官方還表示,未來,“科學探索獎”將為青年科學家搭建跨學科互動交流的平台,還將舉辦重大主題的學術報告會、研討會。受資助期間,獲獎人還將按要求向評審委員會定期提交年度科研進展報告,並擔任科學傳播大使,定期出席必要的公益活動和科普活動。

3

超800名兩院院士參與評審

第二屆“科學探索獎”總共收到1200多位青年科學家的申報材料,經過初篩、初審、複審、終審四輪評審,產生最終獲獎名單,申報人與獲獎人比例約為25:1。

今年,在獎項的提名、推薦、評審過程中,超過800名“兩院院士”參與其中,僅在提名推薦階段,就有13位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得主,和100多位發達國家的院士參與,數量和2019年相比有很大增幅。

科學探索獎”項目負責人介紹道,為了保證評審的客觀公正,“科學探索獎”也在評審規則上不斷優化。“我們在評審全過程中嚴格執行了迴避原則,在已有的師生、親屬、項目、商業合作等迴避關係基礎上,今年進一步將同單位、提名、推薦也納入了迴避關係。此外還特別設立了‘斷開式評審’機制,避免同一批評委‘一評到底’。”

騰訊基金會負責人表示,騰訊基金會先期為“科學探索獎”投入的10億元人民幣將採用企業投入、公益運作的方式,不求商業回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106 字。

轉載請註明: 50名青年科學家,每人300萬隨意使用,第二屆科學探索獎揭曉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