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安推進老年友好城區建設,實現美好生活“老有頤養”

“截至目前,全區共有養老機構(含長者照護之家)48家,已建成養老牀位7174張;綜合為老服務中心22個,長者照護之家16個,率先實現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和長者照護之家街鎮全覆蓋;共有老年人日間服務中心28個、社區老年人助餐服務點86個;樂齡家園助老服務站65個、標準化老年活動室227個,基本形成覆蓋全區、佈局均衡、梯次合理的為老服務設施網絡和15分鐘樂齡生活圈……”這是“十三五”期間,靜安社會養老服務工作交出的一份答卷。

據悉,“十三五”期間,靜安區人民政府制定了《關於推進靜安區“十三五”期間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的實施意見》和《靜安區深化養老服務工作實施方案(2019—2022年)》,推進養老服務規範發展,"五位一體"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基本形成。

為積極主動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靜安在“十四五”期間,將進一步完善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護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提高老年人社區生活便利性、安全性和舒適性,努力實現美好生活“老有頤養”。

擴總量,滿足老年人多層次需求

依據“十四五”養老服務的供需矛盾、發展目標,統籌推進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統籌規劃並全面落實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確保養老服務設施規劃落地;聚焦失能、失智等老年人剛性需求,大力發展護理型牀位和認知症照護牀位,力爭護理型牀位數佔比達到60%以上,提升照護能級和水平。

靜安還充分利用存量資源增加養老服務設施供給,加快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設施布點,提升“15分鐘樂齡生活圈”養老服務設施功能,重點打造集託養、助餐、醫養、康養、輔具推廣、養老顧問等功能於一體的樞紐級綜合為老服務中心,增強社區養老資源與服務的統籌調配能力。同時,引導社區託養機構向嵌入式、小規模、多機能方向發展,進一步推動長者照護之家、老年人日間服務中心、社區助餐服務場所、“樂齡家園”助老服務站建設,實現均衡覆蓋,做實生活照護+專業照護服務。

“在今後打造的“樂齡生活圈”內,老年人可以享受到社區託養、老年助餐、醫養結合、康養服務等長期照護服務,老年助餐供應能力將達到1.35萬客/日。同時還將重點開展長者智能技術運用能力提升行動,着力使靜安老年人的老年生活更加自主、體面、有質量。”區民政局表示。

補短板,滿足老年人專業化需求

靜安將進一步推進醫養深度融合,加大對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的支持力度,打通醫養資源,支持多種形式的醫養合作。今後,將對轄區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的人員配置、職稱評定、專業培訓等多方面給予政策支持,鼓勵組建區域醫養聯合體,發揮各自專業特長,形成優勢互補,建立有序轉診、雙向轉介機制,暢通綠色通道,推動醫療服務延伸到養老機構。

鼓勵社會力量興辦醫養結合機構。增強認知症照護服務,對有條件、有需求的養老機構,指導養老機構調整優化功能,改造新增認知症照護單元和牀位;積極推進老年人認知障礙友好社區試點建設;加大社區資源共享,為認知障礙老人和家庭提供“喘息式服務”,營造關愛認知障礙老年人的社會環境。

做實社區衞生服務中心醫養結合服務,將社區衞生服務中心打造成為醫養融合的重要平台,豐富老年健康服務基本項目,為老年人提供全面、連續、有針對性的服務。加快推動醫護康養服務體系建設,擴大華山醫院“國家老年疾病臨牀醫學研究中心”、華東醫院—靜安區康復醫聯體等醫療成果轉換。

提能級,提升養老服務水平

今後,靜安區將通過提升信息化(智能化)服務手段,在區層面重點探索“大數據+政務服務”,實現政策信息發佈、展示查詢和服務數據彙總分析,用大數據輔助決策;在街鎮層面重點探索實體服務平台與線上信息平台的融合,實現各類養老服務信息整合。同時,推廣物聯技術應用,聚焦老年人生活照料、緊急救助等智能服務,推進智能可穿戴設備、輔助行動設備、緊急呼叫設備的應用,提升照護服務效率,降低老年人意外風險;探索實現以敬老卡、社保卡為載體的支付結算系統,實現實體貨幣與各類政策補貼的移動支付結算和後台彙總分析,推動養老服務需求和供給的精準對接。

同時,加強養老服務隊伍建設和加強養老服務行業監管兩手抓。依託市民政局、上海開放大學合作辦“老年服務與管理”大專班培養養老服務專業人才,加強養老護理職業培訓,重點扶持1-2個區級養老實訓基地,開展養老服務定期培訓實訓;依託市區級養老服務平台,推進聯合監管、質量評價和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以監管促提質,形成一批有影響力的老年服務品牌機構和項目。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82 字。

轉載請註明: 靜安推進老年友好城區建設,實現美好生活“老有頤養”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