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4月10日消息(記者李思默)據中央廣播電視總枱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峯》報道,近年來,短視頻自媒體創業領域蓬勃發展,豐富、有趣的短視頻作品滿足了人們創作、展示、分享及高效利用碎片化時間觀看優秀作品的消費訴求,但由此引發的公眾賬號生產運營者影視切條侵權情況日益嚴重。
一些專業從事影視素材“搬運”的賬號層出不窮。比如,在某短視頻平台的某博主將時下的熱播劇剪輯成數段短視頻發佈,該博主作品集全部由各類影視劇截取而成,收穫近五百萬的點贊,其主頁網店中售賣的各類商品達800多件。
如果以“視頻搬運”為關鍵詞進行檢索,會出現幾百條相關結果,其中不少博主打着“自媒體運營教學”“搬運視頻月入輕鬆過萬”等噱頭來吸引觀眾,在視頻中傳授“抽幀”“放大”“添加背景圖”等規避平台審查的技巧。相關監測數據顯示,熱門電視劇、綜藝節目、院線電影是被侵權的“重災區”。
近年來短視頻自媒體創業領域蓬勃發展(圖片來源:CFP)
針對這種“亂象”,4月9日,超過70家影視傳媒單位及企業發佈保護影視版權的聯合聲明,呼籲短視頻平台提升版權保護意識,並表示將發起集中、必要的法律維權行動。這份聲明透出什麼信號?又將對短視頻市場帶來怎麼樣的影響?
近幾年,隨着短視頻平台的興起,人們在手機上就可以看到各種精彩的影視作品,內容短小精悍,深受觀眾喜愛,有解説類、盤點類、混剪類等等,視頻製作者將影視作品中精彩的部分截取下來,製作成自己風格的短視頻傳播,粉絲量和播放量相當高。但是這些影視作品,充斥着侵權和劇透的行為,扭曲了原作者的意願,侵犯了原影視公司的版權。
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院知識產權中心研究員、中國知識產權法學研究會常務副會長李明德指出,這種侵權從著作權法的角度來看,一是侵犯原作的精神權利,比如署名權、保護作品完整權等。按照著作權法第二十四條規定,個人使用或者適當引用,要註明出處,要提及作者的姓名等,但是現在這種視頻裏沒有提及,也不會提及。二是侵犯原作的經濟權利,比如複製發行,包括信息網絡傳播,也包括改編演繹,這種做法屬於侵權行為,對原作的市場價值、經濟利益有影響。
4月9日,中國電視藝術交流協會、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等逾70家影視傳媒單位及企業發佈保護影視版權的聯合聲明,表示將對目前網絡上出現的公眾賬號生產運營者針對影視作品內容未經授權進行剪輯、切條、搬運、傳播等行為,發起集中、必要的法律維權行動,共同促進版權產業有序發展,構建良性的網絡視頻版權生態。李明德表示,這份聲明實際上是一次警示,向潛在的侵權者發出信號:“這種權利的主張聲明,對於減少侵權,或者某種程度上遏制侵權還是有作用的。但是,在必要的時候,被侵權方還是應當到法院去提起訴訟,或者到行政機關去投訴。同時,法院的判決,也可以向其他的潛在侵權者表明一種態度,這是不對的,你們要停止。”
一個國家的發展繁榮離不開文化產業的發展繁榮,而文化的發展繁榮離不開對知識產權的法律保護。聲明還指出,影視行業系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中國影視行業正處於發展關鍵時期,淨化、優化短視頻平台和公眾賬號生產運營者的版權環境,形成“先授權後使用”的良好行業生態,是加強法治建設、實現強國戰略的重要一環。
聲明還同時呼籲,社會各界應積極對侵權內容予以舉報、刪除、屏蔽,共同預防、抵制侵權行為,共同維護影視行業的合法權益。對此,李明德認為,構建良性的網絡視頻版權生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既要有市場主體對自己權利的重視,也要有市場主體對他人權利的尊重:“從著作權維權來説,除了權利人要主張權利,其他競爭者也要既保護自己的權利,同時尊重他人的權利,不能無償利用他人的智力活動成果,獲得自己的市場利益,這肯定屬於不勞而獲,或者他們可能在過程中添加了自己的東西,那就屬於少勞多獲,這都是不公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