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航跨境電商 國際規則亟待補缺

在全球疫情蔓延背景下,跨境電商的發展步伐進一步加快,並正在與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新技術加速融合。但現實挑戰是,一方面,跨境電商國際規則體系缺位增加了發展的不確定性;另一方面,疫情也在商品需求、物流等方面放大了貿易風險。

疫情對全球供應鏈和全球貿易的影響值得跨境電商企業重點關注。日前在杭州舉行的第五屆全球跨境電商峯會上,原國家外經貿部副部長、全球CEO發展大會聯合主席、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主席龍永圖提示,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外貿企業在具體、動態地關注相關國家和地區的疫情發展以及全球商品需求結構變化之外,還要重點關注國際投資對貿易的傳遞效應。

從疫情影響看,一般而言,製造業實力較強、市場規模較大的國家和地區所受影響要小於貿易市場和進出口產品較為單一的國家和地區。同時,疫情降低了市場對不少傳統產品的需求,也催生醫療物資、體育用品等需求快速增長。企業密切跟蹤市場變化,及時把握新機遇才能獲得更大的發展。

在國際投資方面,聯合國貿發會議10月份發佈的報告預計,今年全球的外國直接投資(FDI)流量將下降30%~40%。“國際投資下降將對全球產業鏈造成較大沖擊。”龍永圖指出,在全球化製造的產業格局下,大量原材料和中間產品在全球範圍內流轉,且中國中間產品貿易的國際份額佔比較大。疫情導致的國際投資大幅下降和產業節點的消亡將迅速傳導至國際貿易環節,從而給跨境電商發展帶來掣肘。

與此同時,跨境電商國際規則體系的缺失使得一些國家對跨境電商的監管表現出較大的隨意性,增加了企業經營的不確定性。龍永圖表示,隨着跨境電商全球貿易地位的提升,跨境電商國際規則體系制定的緊迫性也愈發凸顯。他呼籲各方加大努力推動跨境電商國際規則制定取得實質性進展。

今年以來,面對疫情挑戰,中國先後出台了一系列超常規階段性穩外貿措施,切實提振了市場信心和預期。今年4月,第5批跨境電商綜試區的加入使全國跨境電商綜試區總數達105個,跨境電商先行先試的隊伍進一步壯大,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格局進一步完善。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跨境電商已經成為中國外貿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

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國通過海關跨境電商管理平台零售進出口商品總額達1873.9億元,同比增長52.8%,明顯高於外貿整體增速。

“直播帶貨、海外倉等商業模式創新層出不窮,以智慧供應鏈為產業特點的互聯網發展方興未艾,跨境電商新業態、新模式的發展已經與產業經濟的發展深度融合,精準匹配生產和市場,拓展外貿發展空間,為更多地方、更多企業、更多羣體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商務部外貿司副司長張力在峯會上指出,跨境電商能夠充分發揮中國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豐富現有的國際貿易渠道和規則,也有利於推動外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構建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53 字。

轉載請註明: 護航跨境電商 國際規則亟待補缺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