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爾諾貝利事故倖存者後代變異了嗎?《科學》兩篇文章給出結論

近日,日本宣佈要將福島核污水排入大海的決定,在全世界範圍內都引發了廣泛的討論。這種準備讓全世界一起為其 “買單” 的不負責任的行為,會將核污染的危害 “共享” 給全人類,從而引爆了人們對核污染後遺症深深的擔憂。

切爾諾貝利事故倖存者後代變異了嗎?《科學》兩篇文章給出結論

而作為同樣是最嚴重的 7 級核事故的前蘇聯切爾諾貝利事件也再一次進入了人們的視野。切爾諾貝利事件已經過去了 35 年,較長的時間跨度使得研究者能夠更全面地評估它的影響,同樣也可以為福島事件的後續處理帶來一些經驗教訓。

4 月 22 日,臨近切爾諾貝利事件紀念日(4 月 26 日)的時間,《科學》(Science)雜誌在同一天發表了兩篇論文。這兩篇論文都對切爾諾貝利事故倖存者及其後代進行了分析,其中,一項研究探討了輻射對生殖細胞系的影響,另一項研究則分析了甲狀腺癌組織中的 DNA 損傷和輻射劑量的相關性。

輻射對生殖細胞無明顯影響

切爾諾貝利核災難的倖存者長期以來都生活在一種揮之不去的恐懼之中,他們擔心輻射暴露會使他們的精子和卵子發生變異,進而使他們的孩子患上遺傳病。

位於烏克蘭基輔的國家輻射醫學研究中心總幹事、免疫學家 Dimitry Bazyka 説:" 許多人認為如果你被輻射過,你的下一代一定會受到影響。”

但是 Bazyka 和他同事們的新發現應該可以消除這種恐懼。在對 200 多名切爾諾貝利事故倖存者及其子女的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沒有證據表明存在跨代效應。

切爾諾貝利事故倖存者後代變異了嗎?《科學》兩篇文章給出結論
(來源:science)

這項研究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圍繞世界上最嚴重核事故的健康影響的一個主要不確定性,為來自 2011 年日本福島核事故污染區的疏散人員提供了一個令人放心的信息。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癌症流行病學和遺傳學部主任、遺傳學家斯蒂芬 - 查諾克(Stephen Chanock)説:" 在日本和其他地方,人們仍然對跨代效應感到非常緊張。”

研究團隊調查了父母受僱為清潔工人或在事故後暴露於職業和環境電離輻射的孩子,是否出生時有更多的種系從頭突變(DNMs)。研究人員對 1987 年至 2002 年間出生的 130 名兒童及他們的父母進行全基因組測序,與以往的研究相比,未發現 DNMs 的發生率、分佈或類型有所增加。

切爾諾貝利事故倖存者後代變異了嗎?《科學》兩篇文章給出結論

同時研究發現,無論累積孕前生殖道父系(平均值 = 365 mGy,範圍 = 0-4080 mGy)或母系(平均值 = 19 mGy,範圍 = 0-550 mGy)暴露於電離輻射,總 DNMs 均未升高,並得出結論,在該暴露範圍內,缺乏證據表明對人類生殖系 DNMs 有實質性影響,從而表明輻射暴露對後代健康並沒有明顯影響。

甲狀腺乳頭狀癌和輻射劑量的相關性

1986 年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增加了周邊地區甲狀腺乳頭狀癌(PTC)的發病率,尤其是暴露於放射性的碘 131(131I)暴露的兒童。流行病學和臨牀研究都表明,接觸來自放射性沉降物中的 131I 會增加乳頭狀甲狀腺癌(PTC)風險,幼兒所增加的風險更高。

切爾諾貝利事故倖存者後代變異了嗎?《科學》兩篇文章給出結論
(來源:science)

核事故往往會釋放一定的 131I,而這種碘進入人體後就會在甲狀腺部位富集,可能會引發 PTC。以切爾諾貝利為例,事故發生後放射性沉降物落在草地上,131I 就可能通過綠葉菜或啃食這些草的奶牛的奶進入人體,被消化吸收。

Lindsay Morton 等人分析了數百名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倖存者的甲狀腺腫瘤、正常甲狀腺組織和血液,並將其與未接觸核輻射的患者進行了比較。

具體而言,研究人員分析了來自烏克蘭的 440 例 PTC 患者基因組、轉錄組和表觀基因組特徵,其中 359 例曾經在小於 18 歲的時候,暴露於 131I 中;81 例是 1986 年後出生的未暴露過的患者。

切爾諾貝利事故倖存者後代變異了嗎?《科學》兩篇文章給出結論

接下來,研究人員確定了每種腫瘤中候選的癌症 “驅動因素”,這些關鍵基因的改變使癌症得以生長和存活。他們在超過 95%的腫瘤中確定了驅動因素。幾乎所有的改變都涉及同一信號傳導途徑中的基因,稱為有絲分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APK)途徑,包括 BRAF,RAS 和 RET 基因。

具體來説,在該研究中,兒童時期受到高劑量輻射的人患甲狀腺癌的可能性更大,因為基因融合(當兩條 DNA 鏈斷裂,然後錯誤的片段重新連接在一起時),而那些未暴露的人或暴露於低水平輻射的人更可能是由點突變(基因關鍵部分的單鹼基對變化)引起的。

儘管沒有發現獨特的與輻射相關的生物標誌物,但結果顯示,在切爾諾貝利事故後,人類甲狀腺癌中的雙股 DNA 斷裂呈現出輻射劑量相關性增加。

也就是説,DNA 雙鏈斷裂可能是一種早期的遺傳變化,暴露在輻射環境中,隨後導致甲狀腺癌的生長。研究人員補充説,他們的發現為輻射誘發癌症的進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礎,特別是那些涉及劑量和年齡的風險差異的癌症。

核事故影響的持續性

核事故影響是一個複雜且持續性長的研究。在輻射研究領域,目前的很多研究已經體現出輻射傷害研究的複雜之處。不同事故中的輻射類型、暴露濃度、暴露時間都是不相同的,對相關人員的追蹤調查及檢測等問題都為系統性研究造成了極大地困難。

切爾諾貝利事故倖存者後代變異了嗎?《科學》兩篇文章給出結論

此外,核事故的影響還涉及到土壤污染及水體污染。例如食用被污染的土地種出的食材及或污染水域的產品是否會對人的身體健康造成損害;是否會遺傳到下一代,導致基因變異;對其他生物會造成怎樣,是否會導致大規模變異,這些變異是否在可控的範圍內;這些影響又將持續多長時間。

這些問題的出現離我們並不遙遠,也許就在日本向大海排放核污水的不久的將來。而相關研究工作困難重重,沒有人知道我們將面對未來是什麼樣子,只能交給時間去驗證。

舉報/反饋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249 字。

轉載請註明: 切爾諾貝利事故倖存者後代變異了嗎?《科學》兩篇文章給出結論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