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華爾街日報》9月13日報道,美國芯片行業巨頭英偉達宣佈,將以400億美元高價收購日本軟銀集團旗下ARM公司。一旦成功,這將成為芯片史上的最大收購案,也將給全球半導體行業帶來一系列影響。
軟銀同英偉達已經達成協議,交易將以現金加股票方式完成,包括價值215億美元的英偉達股票及120億美元現金。如果ARM未來達到既定財務目標,軟銀還將獲得到至多50億美元現金或股票,ARM員工也將獲得價值15億美元股票。
然而,這樣一個對軟銀和英偉達來説雙贏的收購,卻被ARM創始人稱為“災難”。
收購成功,英偉達將如虎添翼
英偉達並非一個家喻户曉的名字,但該公司如今已是芯片行業巨頭之一,世界上大多數智能手機都使用其設計的微處理器。英偉達以製造如任天堂Switch遊戲機上的視頻遊戲的圖形芯片而聞名。今年疫情爆發以來,人們被困在家裏,因此對英偉達芯片的需求也大增,其公司成為今年股市上表現最好的公司之一。
此外,隨着遠程辦公在各國推行,對數據中心的需求快速增加;很多行業進行自動化導致AI計算需求隨之增加,這些都成了利好英偉達公司的條件。在這些市場上的成功讓英偉達今年的收入暴漲,股價創新高,市值達到3000億美元,超過英特爾成為美國市值最高的半導體企業。
對ARM的成功收購將讓英偉達成為智能手機芯片市場上的主導力量,以及從智能音箱到健身跟蹤器等一系列產品的技術提供商,而對四年前以320億美元購入ARM卻陷入增長困難的軟銀集團來説,這筆交易的成功也將為其帶來豐厚的回報。今年4月,軟銀集團的財報公佈了自1994年上市以來最大的虧損,2019財年,公司預計運營虧損1.35萬億日元(約125億美元),淨虧損7500億日元(約70億美元),這也是軟銀15年來首次年度淨虧損。
收購的風險和流產可能性
對英偉達來説,這筆收購也可能為其業務帶來風險。全球90%的智能手機處理器和其他類型的移動芯片都使用的是ARM公司的芯片設計。出售給英偉達之後,ARM公司將失去其作為中立供應商的吸引力,而ARM公司客户如三星、蘋果和高通將面臨其芯片競爭對手英偉達持有了ARM公司的狀況,這些公司很可能會轉向其他選擇。
智能停車收費器上的ARM標誌,圖據wsj
此外,這次收購還可能面臨政府監管問題。ARM原本是一家創立於英國的公司,而後被日本的軟銀集團收購成為旗下公司,但總部如今仍在英國。據BBC報道,此前,ARM創始人赫曼·豪澤爾就稱英偉達收購ARM這個“英國科技皇冠上的寶石”將是“一場災難”。赫曼·豪澤爾指出,一旦ARM被一家美國公司持有,美國可能會禁止中國公司使用ARM技術,ARM會就此失去中國這一巨大市場。此外,三星、蘋果等公司可能轉而選擇其他公司,影響ARM業務,而英國方面也曾呼籲政府介入此次收購案,保護英國的工作崗位。
收購消息正式公佈之後,一名英國政府消息人士稱,英國政府將不會阻攔這一交易,但會提出一些條件。而英偉達已經公開承諾,ARM公司總部保留在英國,將僱傭更多員工,並保留ARM品牌。但豪澤爾稱,除非英國政府介入使其具備法律上的可執行性,不然,英偉達保留甚至增加英國工作崗位的承諾“並無意義”。
此外,這次收購也將成為日本企業的最大筆資產出售交易之一,日本政府的監管也將影響這筆收購。
中國半導體產業該怎麼準備?
在英偉達正式放出收購消息之後,產業界更大的憂慮來自國內半導體設計產業生態層面。
如果放在幾年以前,在看到黃仁勳的表態之後,業界可能更多會選擇有條件地信任,甚至對接下來產業界的發展變化有所期待。
但放到今天中美貿易摩擦的大背景下,美國的“長臂管轄”愈演愈烈,假如英偉達完成對Arm的收購,這家依然位於英國劍橋的公司,必然會被納入美國的管轄範疇。
此前美國其實已經在影響Arm對中國公司的授權事宜,只是Arm方面在研判之後,於2019年曾在中國表態,“沒有、也不會斷供華為”。
收購事宜會帶來新的變數,國內許多企業可能要從最嚴峻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並提前準備。
在2019年的一次媒體溝通會上,Arm中國執行CEO吳雄昂就曾向21Tech等媒體介紹道,Arm的IP產品原來採用的是全球協作的開發模式。根據產品的性質不同,其實需要合規做的工作量和方式是不一樣的。“從合規角度來講,我們必須要響應並符合政府法律上的規定和要求。”
當時還處在融洽關係中的Arm總部 IP產品事業羣總裁 Rene Haas也表態稱,“華為和海思是Arm的長期合作伙伴,過去合作地非常好。在2019年5月華為被美國政府列入實體名單後,Arm釐清了相關關係,從架構的角度來説,Arm是英國的技術,所以不會受到目前一些相關法規的影響。”
這裏提到的架構,包括當時的V8以及後續新架構。假若被美國公司英偉達收入囊中,Arm公司可能需要新的“釐清”工作了。
好在目前,包括海思、飛騰在內的一些國內IC設計廠商,其獲得的Arm V8架構指令集已經早被買斷,是永久性的,因此至少在目前的架構體系之下,國內半導體設計廠商的後續規劃工作並不會被打亂。
不過放在長遠的將來,就不好説了。倘若外部環境不變,Arm公司推出了新的指令集架構,中國公司獲取授權使用可能會面臨一些不確定性。
假若得不到及時的授權,中國半導體設計公司都將面臨產品迭代進度趨緩,競爭力落後的難題。
東吳證券在研報中指出,未來國內Arm陣營的芯片設計公司,一方面可以通過優化CPU代碼繼續升級芯片性能,另一方面也可以在V8指令集基礎上,自行升級指令集;或者也可以轉向開源指令集RISC-V開發相應CPU,或者和龍芯的MIPS、申威的Alpha架構合作走MIPS、Alpha路線。無論哪種路徑,國內芯片設計公司自主程度均需要進一步提升。
興業證券則指出,若收購成功,不僅僅是華為,被列入到“實體清單”中的所有中國科技企業都可能將會遭受芯片斷供問題。反過來説,不少芯片設計公司不得不尋找Arm的替代品,這會對Arm的業務構成影響。
這幾年興起的開源指令架構集RISC-V被寄予厚望,包括阿里平頭哥、匯頂科技在內的諸多芯片設計廠商都已經在基於該架構設計開發新品,但這一架構的產業生態還不甚完善,目前難以與Arm分庭抗禮。
在前述交流上,Arm中國市場部負責人梁泉也曾回應過新架構競爭的話題。他表示,“對於競爭,我們從不避諱,因為市場從來都是會有很多架構同時參與競爭與角逐。我們還是堅持自己在整個架構、在芯片設計技術的領先性,然後發揮這個領先性,並且把它跟本土的芯片行業做更緊密地結合。我們一方面大力發展自己,另一方面希望在行業裏有更多的合作伙伴一起合作,共同推動行業向前發展。”
但在如今的背景之下,這些話可能也將變成過去式了。Arm的新變動,將給國內芯片設計公司接下來的技術路線儲備提出更加急迫的問題。
綜合自:紅星新聞,21世紀經濟報道
欄目主編:顧萬全 文字編輯:盧曉川 題圖來源:上觀圖編 圖片編輯:朱瓅
來源:作者:宗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