闊別盼君安,相逢擁世界。
這是CMEF在展館外的一句動人的歡迎詞。作為疫情後首場世界級的醫療器械展會,2020年10月19日-22日,以“創新科技 智領未來”為主題的第83屆中國國際醫療器械博覽會(簡稱CMEF)在上海舉辦。
本次展會展出面積超過22萬平方米,來自4200餘家品牌企業集中展出了3萬餘款產品,同期召開了60多場會議論壇。這份官方給出的數據,足以説明,醫療器械仍然是行業乃至整個社會最為關心的話題。
既然是以“智領未來”為核心關鍵詞,展會自然少不了“智慧化”的應用與解決方案。
以醫學影像展區為例,本次CMEF集中展示了與人工智能、深度學習、大數據、5G互聯網深度融合的各類智能影像產品及技術,涵蓋了放射、超聲、核醫學、分子影像、介入等細分領域。
本篇文章,我們將聚焦在技術更高端、細分領域最多的醫學影像展區。從這場闊別已久的醫療行業展會中,我們能夠看到多少行業的未來風向?
設備端的“提質”和“加速”,一直是器械廠商們不變的主題。GPS、聯影、東軟醫療等廠商,仍然是每年CMEF展會上,最“壕氣”的存在。他們的展位面積最大,帶來的產品種類也最為豐富。
在AI時代,這些器械商們愈加強調自身的“科技屬性”,“互聯醫療、移動醫療、智慧醫療”成為每次展會上的核心關鍵詞。
先看GE醫療。
CMEF上,GE醫療推出了20款產品、應用以及數字化的解決方案,其中11款為最新發布的國產創新技術、設備,本土化意味明顯。
GE醫療的戰略佈局主要有三大塊:智能設備、智能管理以及智能臨牀,所以,這次展會上也有一一對應的產品,例如搭載TrueFidelity的APEX CT、高端3.0T磁共振SIGNA Pioneer Elite、APM資產雲管家升級版以及CT影像智能分析LK3.0科研平台。
LK3.0科研平台是在今年上半年推出的LK2.0基礎上的最新版。LK1.0主要針對肺結節、肺部炎症和肺功能損傷定量分析,LK2.0則是針對新冠肺炎。
而LK 3.0可自動識別患者肺部和呼吸道的微小病變並進行分級;標記患者肺部影像的定量數據,並從疾病科研出發,追蹤數據變化,包括隨訪預後(如肺部纖維化)、評估肺損傷等。該系統可以直接對接院內PACS(影像歸檔和通信系統),在不增加醫生額外複雜操作的情況下,與醫療機構合力進行新冠肺炎患者肺部病變以及預後的分析研究。
GE醫療中國精準醫學院副院長趙周社向雷鋒網表示,醫學影像的未來是指導治療和評價療效,特別對於危重病人救治,要研究疾病時,不能以產品為界限,這就是精準醫學院成立的原因——以疾病為中心打破產品的界限。
而LK3.0則是承擔了研究院為醫院提供的“諮詢”工作:從醫生的需求出發,給醫生的研究設計一套思路和工具。
另外,針對基層乳腺疾病篩查、診斷,GE醫療也推出了一款搭載AI算法的乳腺機產品Seno Crystal Nova。這款機器的推出,頗具“時效性”,因為每年的10月被各國政府定為“乳腺癌防治月”。而如何做好婦女的兩癌篩查,核心在於強化基層醫療的輻射能力。
據雷鋒網瞭解,這款乳腺機的AI算法是由GE醫療的合作伙伴——醫準智能,基於Edison平台與GE醫療共同開發。
GE醫療中國女性健康及DXR產品總監王春波向雷鋒網表示,這台乳腺機是由中國生產、供應全球,按照國際標準的乳腺影像診斷方法BI-RADS進行分類,涵蓋了所有乳腺疾病,可以實現每天140人將近600個體位的檢查,同時可以3秒鐘就實現極速高清的診斷。
目前,這台乳腺機已經在江西婺源縣婦幼保健院、桂林中醫院、重慶涪陵中心醫院等等多家醫院投入到臨牀使用。
再來看西門子醫療。
西門子醫療在本次展會上的一大亮點,是在體內診斷和體外診斷的多款產品,以及一系列數字化、智能化智慧醫療解決方案,其中包括智慧影像鏈、智慧實驗室、遠程醫療、智慧醫院建設、醫院數字化轉型。
而亮相的多款產品均為國內新近上市、國內首展,包括最新的PET/CT 、血管造影設備以及抗病菌支臂無線平板移動X光機。
早在2015年,西門子醫療在體外診斷領域對於數字化的設計就已經開始。針對檢驗科工作流程以及臨牀實際需求,通過“軟件+硬件+服務”,對實驗室的工作流程進行自動化。
本次展會上,西門子醫療與美康生物、復星長征簽署合作協議。西門子醫療委託美康生物和復星長征生產運行在全自動生化免疫分析系統Atellica上的國產試劑。
雷鋒網瞭解到,截止2020年6月,中國市場已經有超過400家自動化流水線客户,22家客户開展自動審核項目、17家客户開展自動質控項目、9家開展自動比對項目。
飛利浦則在今年發佈無液氦磁共振Ingenia Ambition、領航CT後,重提了飛利浦星雲平台(ISAI)這一一站式放射科全流程人工智能平台。
可以看到,這些頂級的醫療器械商,在這次展會上的重點略有不同。
但是,核心的邏輯仍然不變,那就是從管理、臨牀、科研、教學的全流程出發,用數字化的手段輔助醫生診斷,優化影像工作流,進而實現更加精準的醫療。
疫情催生下的移動化、便攜化移動CT車,可以説是疫情延續下來的時代元素。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移動CT車迅速投入疫區,快速有效地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病例進行肺部CT篩查和專業化的分析診斷,並可通過網絡和大數據實現網上閲片、遠程診斷和分析研判,極大地緩解了疫區醫院影像室和影像醫師資源緊張,減少患者就診時間、降低交叉感染幾率。
作為上海的本土企業,聯影醫療曾被譽為“國貨之光”。進入會場時,我們就能看到左側停靠的一款長達13米、承重可達25噸、搭載了聯影天眼CT的大巴車。
“大”的不僅僅是這輛搭載智能天眼CT的客車,結合5G與AI技術,聯影醫療還帶來了集 “設備+AI+雲+醫生集團”四位一體的智能篩查分級防控解決方案。疫情期間,這一解決方案已經應用於上海公衞中心、武漢火神山等全國近100餘家院,實現遠程診斷超過20000餘例。
把車開進會場的,還有賽諾威盛。
賽諾威盛智能車載CT是今年疫情爆發期,因抗疫一線需求在短短一週研發並實現量產的新品,是方艙CT更靈活的一種應用延伸,是醫院快速擴充容量,提高應急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搭載智能處理工作站、賽諾雲平台和5G技術的賽諾威盛車載全身CT即到即用。
移動化的實現,背後需要高可靠性的技術支持。
在5G、AI快速發展的今天,醫療與科技的結合將有助於醫療產業發展,將為病患提供更好的醫療條件。遠程醫療方案不僅解除了病患兩地奔波的勞苦,並解決了一些地區醫生資源短缺的問題。
因此,在疫情中得到充分驗證的移動CT車模式,並不會因為疫情的緩解而就此消失。
除了CT車,隨處可見的專科超聲、掌上超聲以及東軟醫療的雷電方艙DSA等,都是順應時代的產物。可以預見,醫療器械的移動化、便捷化特性,將會在未來得到常態化的應用。
大三甲和基層醫院,不是單選題王牌產品是一家公司實力和科技水平的最好體現。整體看來,上述幾家的醫療器械商,仍然會在這種年度行業性的盛會上走出一條“高端路線”。反觀國產的設備廠商,隨着國產替代進程的深化,國產器械品牌正在崛起,它們的產品也越來越“能打”。
聯影在現場發佈了首台75cm超大孔徑3.0T磁共振、中國首台超高端640層CT天河640、中國首台超高場動物磁共振uMR 9.4T、“準3.0T”探索磁共振uMR 660等多款新品。
近日,在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搭載磁共振加速技術ACS的聯影醫療3.0T磁共振在15小時內完成268人次掃描,單日掃描量為普通放射科4-5倍。
此前,復旦大學原副校長馮曉源教授在與雷鋒網的一段對話中曾表示,醫學影像AI的產業鏈中,除了幫助醫生提高診斷效率,還應該關心的一件事情是幫助醫學影像的設備公司縮短檢查時間,整條產業鏈實現協同,才有更多變現的可能。尤其對於磁共振來説,提高成像速度、減少患者焦慮尤為重要。
東軟醫療CEO武少傑也表示,“東軟醫療作為領軍企業,造出高端的產品,代表醫療裝備行業的實力和水平;同時也用高科技,造便宜的產品,使得老百姓用得起、用得上。”
(NeuViz Epoch 無極CT)
例如,東軟醫療推出的NeuViz Epoch 無極512層全景多模態CT、高端落地式血管造影系統——NeuAngio 30F 漢·光武、NeuWise PET/CT蒼穹之眼等,已經完全具備了頂級器械商們的實力。
明峯醫療也在CMEF上發佈了國內首台自主研發超高端256排CT。該產品帶有真球面探測器和量子能譜技術,其自主研發的神光256排探測器採用了球面設計,保證了Z軸方向上的弧面設計。該設計下,X射線能夠垂直入射到每個晶體像素上,進而有效避免錐形束偽影的產生。
當然,基層市場的市場,GPS們仍然不會放棄。為了夯實基層醫療的底盤,GE醫療推出了鎏金CT,從64排及以上設備商移植了多項硬件技術和智能應用,包括液態鎏金球管、高清快速掃描及智能化流程工具,其中AI輔診功面向基層醫療的能力問題。
進口替代,是未來十年的醫療器械發展的核心詞。但是,對於頂級和國產器械商們來説,大三甲和基層醫院,從來都不是一道選擇題。
正如GE醫療的鎏金CT,器械巨頭們手握高端核心技術,如果從性價比的角度出發,或者仍然可以實現一種“降維打擊”。因此,對於國產品牌們來説,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議價能力,積極拓展增量市場,依然是一件十分緊迫的事情。
“只要99萬8”,器械也能玩轉跨界營銷你能想象,在手機上買一台CT嗎?
在以往的印象中,CT/MRI這些“大塊頭”動輒千百萬,即使手上有一個“小目標”,也不能隨心所欲的“買買買”。
不過,這一次,東軟醫療率先走出一步。在這次展會上推出,嘗試構建一站式創新型醫療採購模式。商城可提供東軟醫療產品、臨牀、資金、服務四大解決方案,並實現了一站式在線諮詢、下單、支付和服務,大大優化了採購流程。
在CMEF現場發佈期間,東軟醫療智選商城特推出“2億補貼惠民營”活動,線上採購數字九能CT,僅需99.8萬元,着實玩轉了一把“跨界營銷”。然而,就和互聯網醫療一樣,這樣的一種模式能否奏效,還是個未知數,畢竟,醫療行業的“觸網”總是會比其他行業更難一些。
嘗試“跨界營銷”的不止是東軟醫療。
GE醫療也與京東健康合作,通過電商模式銷售大型企業產品。此外,京東健康還與西門子醫療的合作方高尚醫學影像簽署合作意向,促進線上問診的患者得到及時的影像檢查。
京東健康還整合專業供應鏈、全渠道資源等優勢,為醫療器械品牌提供個性化的供應鏈解決方案。
自2012年起,與京東合作的魚躍品牌,入駐後年複合增長率超100%。
近年來,京東健康聯合魚躍開展一系列等營銷活動,不斷提升品牌影響力。魚躍還藉助京東C2M反向定製能力,積累用户數據和反饋,打造出魚躍低頻理療儀、血壓計、製氧機等多款C2M產品。
醫療AI廠商的“頭部效應”科技為醫療帶來的眾多變革中,醫療人工智能在行業的應用情況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經過幾年的發展,一個越來越明顯的現象是:醫療AI企業越來越向頭部靠攏。
在這次展會上,騰訊覓影、商湯科技、科亞醫療、深睿醫療、匯醫慧影、柏視醫療、醫準智能等企業陸續亮相。
騰訊覓影發佈了最新的影像雲產品,實現以患者為中心的影像檔案管理;同時還設立開放實驗室,面向科研機構、高校、科創企業開放騰訊儲備的醫學AI能力,幫助行業批量孵化醫學AI應用。
另外,包括基層AI導輔診系統、腫瘤助手、智慧醫療解決方案,以及智慧醫保等騰訊醫療的創新產品和解決方案也一同展出。
騰訊醫療副總裁王少君表示,騰訊覓影、導輔診系統、腫瘤助手等多個醫療AI產品已證明了人工智能技術與醫療結合的可行性,騰訊希望加深與行業合作伙伴的開放合作,一起做好醫療AI的"應用題",依託騰訊覓影開放實驗室,打造覆蓋醫療健康全流程、全場景的解決方案。
商湯科技是首次亮相CMEF展會,推出了面向醫院綜合場景的“商湯智慧醫院解決方案”,其中,AI數字人首次登場,可以為患者進行分診導診。“商湯就醫一臉通”也與醫院叫號系統聯動,解決“三長一短”的就醫體驗問題。
其底層,仍是以SenseCare智慧診療平台和醫院智慧運營兩大系統為核心。
深睿醫療攜前不久發佈的冠脈CTA產品參展,目前已有十多種涵蓋多種醫學影像設備醫療AI產品,覆蓋神經系統、運動系統、心血管系統、女性關愛、兒童關愛等方向,構建的AI產品矩陣規模初顯。
在深睿醫療的旗艦產品中,Dr.wise AI醫學輔助診斷系統新配置了“危急值”、“AI質控”等新功能,其中“危急值”功能可警示臨牀醫生對生命處於危險邊緣狀態的患者採取及時有效的治療。
“AI質控”功能則是從影像呈現效果層面切入對閲片質量進行把控,降低由於拍攝的影像質量不佳,如曝光過度、體位不正、有遮擋物等問題造成的醫生及患者時間損耗。
再比如上文提到的入駐GE醫療Edison平台的醫準智能。
醫準智能CEO呂晨翀表示,影像設備智能化升級是大勢所趨。在CMEF上,醫準智能發佈了胸部DXR多病種智能分析系統、胸部CT多病種智能分析系統,以及達爾文智能科研平台2.0系統三款產品。
匯醫慧影則是展出了包括Dr. Turing®人工智能輔助診斷平台、NovaCloud®智能影像雲平台、RadCloud®大數據人工智能科研平台在內三大產品體系。
柏視醫療則是展示了從圖像處理、輔助診斷、精準治療等流程,推出了“智能影像後處理系統、醫學影像智能輔助診斷系統、放射治療智能輔助系統、手術智能輔助系統”等解決方案。
在三類證上有所突破的科亞醫療和安德醫智,也在這次展會上展示了自家最具有代表性的產品。拿證只是商業化的一個前提,對於率先“拿到船票”的它們來説,教育市場和用户體驗這些事情,需要不斷地做下去。
實質上,醫療AI現有的技術和商業模式問題仍然存在。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上的研究報告表示,來自紐約市立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就對人工智能算法缺少一定的透明度提出質疑。
而且,在長征醫院劉士遠教授的一份報告中的數據顯示,2019年AI企業的投資頻次僅為2018年的30%。今年1到4月,AI企業種子輪/天使輪的投資事件僅佔2019年的34%,大家更加關注有成長性人工智能企業。
從上述幾家醫療AI企業的動作來看,技術創新進入一種平穩階段,更多是在已有產品線上進行功能的迭代更新。
劉士遠教授表示,早期成立的AI企業在技術、產品、資本的助推下,落地場景和商業形態基本形成,發展路徑逐漸清晰,高成長性逐漸形成。未來,醫學影像AI產品的趨勢將是以患者路徑為核心,融合多模態的數據和先進的算法技術,覆蓋全流程的決策環節。
隨着各大器械廠商在算法層面的不斷精進,醫療AI企業在自身的“內功修為”上仍然需要做好“持久戰”的準備,真正和醫生打成一片,理解醫院的全局思路。
源頭供應商的能力,再次被想起醫療器械產業水平,是一個國家和地區工業整體發展水平和科技創新能力的綜合體現。
疫情期間,不少企業復工復產難,受到較大沖擊,更難以持續滿足短期內急劇增長的產品需求,例如當時全世界都需要的一台“呼吸機”。一台呼吸機相當於一個精密的氣體輸送工控系統,有上千個零部件。
可以説,沒有壓縮機、芯片、傳感器等核心零部件的供給,即使技術再先進也無濟於事。
以CT為例,CT影像作為新冠肺炎患者診斷的重要依據之一,CT球管的需求急劇上升。
Dunlee(當立)是一家於一九四六年成立的美國企業。自成立之後,成功開發製造出放射顯像球管,並打入高端CT市場,後來在世紀初被飛利浦收購。市場上很多人瞭解Dunlee是因為它的CT球管,以及GE、西門子的CT替代球管業務。
Dunlee中國區銷售總監鄧凱在展會上也表示,Dunlee不做生產代工 ,但是幾乎能提供大部分的影像設備核心部件。換句話説,可以幫助客户構建一個影像鏈。以CT為例,可提供X射線管、高壓發射器以及接收射線的探測器。
作為醫學成像設備核心部件提供商,Dunlee在CMEF上帶來了CT、MR等領域的產品與解決方案。其中包括從入門級到高性能的多款球管,如CTR1600系列、CT5000 、CT8000, DA200系列以及S 532/Akron 系列替代球管。
此外,現場還展出了產品組合Xpert-CT 8000、Xpert-CT6000 、Xceed-CT4000以及2D鎢防散射濾線柵。
除了新產品,Dunlee也引入了整合解決方案“Dunlee Solutions+”(當立解決方案),這是面向中國本土化的一步棋。
實際上,不同組合的核心部件,對於擴展中國醫療市場非常重要。在中國醫療改革要求全覆蓋的大背景下,高、中、低端的產品策略,能在最大程度上探索中國需求不平衡的醫療市場。“公司的願景就是要追求最好的成本和最好的性能之間的搭配,更多地追求可靠性、可操控性、經濟效益。”
除了Dunlee,還有我們經常能聽到的京東方。
除了主營業務主板,近年來,這家公司已經將顯示技術、傳感技術、大數據和醫療健康服務相結合。
在這次展會上,京東方拿出了X-ray平板探測器背板、生物檢測解決方案、智慧康養社區解決方案、智慧急救解決方案,以及智慧病區解決方案、智慧門診解決方案等。
在X射線成像應用中,京東方展示了1417、1717、4317等多款X-ray平板探測器背板產品(FPXD)。通過優化面板工藝及CsI(碘化銫)技術,FPXD可大幅提高X射線光轉化效率,降低所需X射線劑量,從而減少對人體的輻射傷害。
同時,京東方還採用IGZO材料代替非晶硅半導體材料,實現高幀率動態醫療成像,為醫生在心臟支架手術、數字減影、血管造影等醫療過程中提供更清晰而精準的病灶圖像。
與在聚光燈下的眾多醫療大設備相比,源頭供應商等產品似乎並沒有太多的話題度。但是,正如Dunlee中國區銷售總監鄧凱所言,在疫情的考驗下,大家可以看到,一個可信賴的合作伙伴非常重要。
當前,全球疫情尚未完全平息,新冠疫情給全球經濟、社會、文化帶來的影響仍在持續。經歷了疫情“大考”的醫療器械產業將會從危機中孕育新機。
這就需要,這次參展的4200多家企業,形成一股合力,不斷創新發展、推進提升,為大健康事業發揮更大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