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馬瑾倩 陳琳)近年來,青少年沉迷遊戲造成的社會問題屢屢出現。目前,中國青少年網絡遊戲用户規模已經超過2億,佔青少年網民的66.5%。
今年兩會期間,代表委員提出建議,加強兒童遊戲產品的准入監管,實施分級管理,制定國家標準,建立統一的防沉迷平台,整體接入公安實名系統驗證。
現狀
青少年遊戲用户超2億,保護機制有優化空間
據中國遊戲產業年會發布的報告顯示,2020年,預計國內遊戲市場實際營銷總額為2786.87億元,比上年增加478.1億元,同比增長20.71%,繼續保持較快增速。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調查顯示,目前中國青少年網絡遊戲用户規模已經超過2億,佔青少年網民的66.5%,青少年首次接觸網絡遊戲的年齡呈日趨低齡化。
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執行院長張志勇表示,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遊戲的危害主要在於影響身心健康、影響道德認知與正常學習、遭遇網絡暴力及色情侵害、損害虛擬人格構建、誘發刑事犯罪等方面。
全國政協常委、副秘書長朱永新認為,相比日韓美等其他國家主要依靠遊戲分級制度、少數國家實行遊戲實名制等做法,我國2019年出台的《關於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遊戲的通知》,從產品、相應管理功能設置、提供遊戲服務時間限制、遊戲消費限制等方面都進行了明確規定。
目前,許多遊戲企業響應國家要求,各自建立起了如健康系統、防沉迷系統等未成年人保護平台。但朱永新認為,由於缺乏全國統一的未成年人保護機制落地標準,行業數據不互通、家長責任意識薄弱等,這些保護機制和規則仍存在優化空間。“如實名註冊,有的企業率先接入了公安實名系統驗證,虛假身份信息無法通過,有的則沒有。”
建議1
加強兒童遊戲產品的准入監管,實施分級管理
就網絡遊戲監管問題,張志勇建議,加強兒童遊戲產品的准入監管。改變當前單純把遊戲產品作為一般文化產品,單獨由文化宣傳網信部門負責准入監管的做法,實行網信和教育部門兩次監審機制,網信部門負責首次監管,教育部門負責二次審查。
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委教育工委書記葉仁蓀同樣提出,由政府推動相關部門組建國家遊戲審查機構,建立網絡遊戲管理平台。嚴格審查網絡遊戲內容,制定《遊戲開發及審查指導綱要》,建立先立項再開發,開發完成經審查後才能上市的制度,從根源上對網絡遊戲產品和市場進行規範管理。
同時,張志勇認為,應儘快實施兒童遊戲產品分級管理制度。建立由教育、心理、衞生、法學、兒童學、軟件開發等專家組成的兒童遊戲軟件定級委員會,對網絡遊戲軟件進行定級,劃分出適合不同年齡階段的遊戲級別。
此外,調整降低兒童遊戲時長,進行更科學性的評估,對不同學段的兒童提出具體化要求。進一步降低未成年人每月遊戲消費金額。同時,調整兒童網絡遊戲預警時間。
目前,根據《網絡遊戲防沉迷系統開發標準》,PC端遊戲用户累計在線3小時以內的遊戲時間為“健康”遊戲時間,累計在線3小時-5小時的遊戲時間為“疲勞”遊戲時間,累計在線超過5小時的遊戲時間為“不健康”遊戲時間。
建議2
建議建立國家統一標準下的防沉迷平台
朱永新建議,應加強事中保護,在遊戲中按照標準設立統一的自動管控系統。建議由政府牽頭制定國家標準,建立統一的防沉迷平台,整體接入公安實名系統驗證,推動所有企業以統一的力度和方式予以落實執行。
對於現實中常遇到的“未成年人冒用家長賬號繞過遊戲限制”問題,一直有呼聲建議“遊戲企業採取人臉識別登錄、支付”,朱永新指出,在這個問題上不能一刀切,對於人臉這種生物隱私信息需慎重。應鼓勵有能力的企業先行探索,另外也希望儘快形成人臉識別技術運用的國家標準,明確規範適用範圍及使用程度等。
事後服務方面,朱永新建議,應要求所有企業建立並公開投訴和舉報渠道,制定統一清晰的退費標準,並給有需要的家庭特別關懷。標準應要求各家企業應將未成年人遊戲客服專線作為運營標配,提供未成年人非理性消費的申訴與受理機制,及時受理並處理設計未成年人遊戲的投訴和舉報,並制定統一清晰的退費標準,要求所有企業按此執行。針對個別存在家庭教育、親子溝通問題的情況,應給予1對1的深度輔導服務。
新京報記者 馬瑾倩 陳琳
編輯 白爽 校對 李立軍
來源: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