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億熱錢砸向太空經濟,真的是一門好生意?

萬億熱錢砸向太空經濟,真的是一門好生意?

天下攘攘皆為利往,what about 初心和夢想?

作者:夏添

編輯:蔓蔓周

來源:硅兔賽跑(ID:sv_race)

Elon Musk在2002年所創立的SpaceX,使太空競賽加速向市場化階段進發,同時讓太空領域成功吸引了像DFJ這樣的風險投資機構入場。回望近十年,全球資本已向“太空”豪擲萬億元,可謂熱情滿滿。

誠然,太空類項目與前沿科技息息相關,有着創新的商業模式和豐厚的回報率,但與之相伴的是高風險和高失敗率。或許,這些項目激發了硅谷投資人們心中探索太空的使命感,在考慮風險投資回報的同時,加上了改變世界的“濾鏡”,讓他們如此趨之若鶩,樂此不疲。

01

神秘太空引來資本側目

在浩渺的宇宙中,是否有外星人的存在至今仍是未解之謎,一直吸引着地球人類孜孜不倦地探索。

5月17日,美國國會召開了50年來首個關於不明飛行物的公開聽證會。這一事件引發熱議,連登數箇中國國內媒體的熱搜榜第一。

萬億熱錢砸向太空經濟,真的是一門好生意?

圖源:8NewsNow

而過去的2021年,更是被稱為太空旅行行業元年。開啓一場夢幻的太空旅行不再是宇航員的專屬,越來越多的人通過不同的方式踏上了太空之旅。

亞馬遜創始人Jeff Bezos成立了商業太空公司藍色起源,於 2021 年親自搭乘該公司開發的“新謝潑德”(NewShepard Rocket Ship)飛船飛往距離地表 100 公里的高空遨遊。

今年2月,航空航天公司維珍銀河宣佈將以 45萬美元的價格重新售賣“太空旅行”機票,生意火爆,讓其公司股價一個月漲超10%。

上個世紀90年代前,人們對於太空的探索依賴於各國政府的財力,偶有企業投資,但鮮少有風險投資和私人投資涉足。究其背後原因,則是航天業多與各國軍事機密掛鈎,投資回報週期長等各種不容忽視的因素。

萬億熱錢砸向太空經濟,真的是一門好生意?

圖源:GIPHY

例如,作為天文愛好者最崇拜的組織,美國NASA除了大家熟知的業務之外,每年都會通過不同的途徑尋覓有着前瞻新技術的美國企業,對其進行投資或者雙方合作。

NASA是最早將航天航空推向資本化運營的太空行政機構,原因是 NASA這樣的機構也會面臨經費緊張的難題。畢竟,走出地球這件事情太燒錢了。

NASA 將部分航天技術給予私營企業,支持它們投身航天事業發展。這也讓美國政府不再是唯一掌握太空技術的機構。

從上世紀90年代之後,一些發達國家的電信、國防公司開始投入開發火箭、地球同步軌道寬帶衞星等。這種現象在近十年更是“傳染”到了資本市場,一些風險投資公司也想在太空中“掘金”。

02

資本猛火發力太空經濟

風投在去年一窩蜂似地湧入太空企業,當然,這背後也得益於全球範圍內的貨幣寬鬆政策。

相關統計顯示,從2010年到2020年,早期和成長階段的商業航天年度股權投資從不到1億美元增至50億美元以上。

Space Capital是一家多年追蹤“太空經濟”的美國航天技術投資平台,主要投資於空間經濟,專注於釋放空間技術堆棧的價值,如GPS、地理空間智能和通信,管理着超過8000萬美元的資產。

據這家投資機構發佈的最新報告顯示,2021年全球對太空領域的各項技術投資為463億美元,且當年的投資總輪數達到512輪。

近十年來,Space Capital共跟蹤到全球1694家太空技術領域的企業。它們自2012年以來已累計籌集2529億美元全球股權投資。

其中,SpaceX的8.5億美元融資與OneWeb的4億美元融資成為該領域融資數額最大的兩家企業,緊隨其後的是ABL Space和Axiom Space。

該份報告按技術類別將太空領域的投資分為三種:基礎設施、分配和應用。

近10年間,絕大多數投資(78%)聚焦在導航定位和授時的相關應用領域,總額累計達1970億美元;其次是太空基礎設施,投資額約為470億美元(19%),主要由火箭發射和衞星通信投資推動;涉及信息分發的分配領域僅有83億美元投資,投向連接和處理大量地面用例數據的軟硬件開發公司。

在國家地域層面,中美兩國對於太空項目的投資尤為熱衷。

據Space Capital10年來的統計顯示,中美兩國的投資額合計佔全球總額的77%。其中,美國佔投資總額的46%,位居第一;中國佔31%,位居第二。

據新華社報道,截至2021年12月30日,中國全年航天發射任務全部完成,航天發射次數達55次,位居世界第一,發射次數和航天器數量再創歷史新高。

近日,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董士偉團隊發表論文稱,中國將在2028年發射一顆試驗衞星,來測試從太空到地面400公里的無線電力傳輸技術,即2028年在太空建造中國第一座太陽能發電廠,比原計劃提前兩年。這即意味着,在全球能源短缺問題加劇的背景下,中國開始在太空中部署太陽能發電廠,其帶來的商業價值不可小覷。

在商業航天領域,近年來的發展可謂突飛猛進。2016年,國家將航天事業軍民融合上升為國家戰略,支持和引導民間資本也參與到商業航天的發展中。國內目前活躍的商業航天企業數量在180家左右。

據天眼查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商業航天融資37起,共計64.5億人民幣(約9.9億美元)。

03

火熱的太空經濟能否不負眾望?

此外,如火如荼的太空經濟被多家諮詢機構視為未來市場的潛力股,市場價值預估從9260億美元到最高2.7萬億美元不等,年增長率介於4.3%~9.5%。

瑞銀集團在2021年5月預計,到2030年,由億萬富豪帶動的太空商業旅行市場規模可達30億美元。

Euroconsult認為,至2030年,太空經濟規模將從2016年的2850億美元升至6420億美元。

摩根士丹利則預計,到2040年太空經濟的規模可能突破萬億美元。

美銀美林預計,到2045年,全球太空產業規模將增長至2.7萬億美元。

太空類項目在投資人眼中有着「朦朧美」,尤其是馬斯克掌舵的Space X成功的商業軌跡,更是在投資人心中種下了理想的心錨。

不過,太空項目投資真的是一門一本萬利的好生意嗎?

專注在此領域的Space Capital也在其發佈的報告中警示稱,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可能會對今年的太空投資活動造成影響。航天公司上市熱潮可能會放緩,並且許多已經上市的航天公司還需要數年才能實現盈利。

萬億熱錢砸向太空經濟,真的是一門好生意?

圖源:TechCrunch

什麼樣的投資才是純粹的?

不可否認“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是一切生意的底層邏輯,但在“天下”之外的太空,那些普通人接觸不到的「月之暗面」,是否隱藏着另一種純粹?

投資是一個商業化極強的概念,但與其他類別投資不同,太空投資似乎從一開始就帶有理想主義的底色。雖然太空經濟有着週期長、技術壁壘高、高風險高收益的特點,但曾幾何時,投資人不是一味地只看收益和回報,他們也帶着一顆純粹的心,去助力那些或許可以改變世界的夢想,正如查理芒格,以知識分子的姿態行走在商業世界。

總而言之,被行業內人士看好的太空經濟能否在未來眾望所歸,讓入局者賺得盆滿缽滿,還需時間來證明。人類在太空探索上,還有太漫長的路要走。

*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798 字。

轉載請註明: 萬億熱錢砸向太空經濟,真的是一門好生意?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