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趨嚴之下,直播帶貨還有足夠的想象力嗎?

監管趨嚴之下,直播帶貨還有足夠的想象力嗎?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丨互聯網江湖

清代著作《林蘭香》中有言:“人無百年不散之局,盛必有衰。”

互聯網商業亦是如此。經過大半年的火熱之後,直播帶貨問題頻出,隨着監管跑步入場,直播經濟的B面開始逐漸現於公開視野之下。

從汪涵直播帶貨退貨率超70%,到李雪琴親歷直播帶貨造假,再到“糖水燕窩”之後辛巴6198.304萬元的賠償事故,直播帶貨這座“大山”隱隱有些側傾之意。

市場監管“跑步進場”,直播帶貨還有足夠的想象力嗎?

11月3日,國家網信辦發佈《互聯網直播營銷信息內容服務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其中第一次對直播服務流量造假、虛假宣傳等作出直接規定。在“野蠻生長”了大半年之後,監管的無形之手開始發揮直接作用。

市場監管層面的動作影響力,也逐漸傳導至行業端。

12月3日,尚緯股份發佈公告,終止支付現金購買成都星空野望科技有限公司40.27%股權。也就是説,老羅6億元賣直播公司這件事可能沒戲了。

監管趨嚴之下,直播帶貨還有足夠的想象力嗎?

根據天眼查App信息顯示,今年4月份成立的星空野望已經經過三次融資。而融資的背後,是資本方毫不掩飾的對於老羅直播的青睞,同時也是直播帶貨火熱的當下,資本方對直播帶貨賽道的看好。

尚緯股份發佈公告背後的原因,外人無從知曉。但有觀察人士猜測,可能與近段時間直播帶貨監管趨嚴有所聯繫。

雙十一之後,中消協發佈一份報告雙十一期間有關“直播帶貨”類負面信息33.41萬條,日均在1.24萬條左右,虛假宣傳成為C端吐槽直播帶貨的高頻關鍵詞。直播帶貨水面之下的問題開始逐漸暴露出來。

對此,監管層面迅速作出動作,根據北京商報統計,僅僅今年11月份,國家市場監管部門就出台了三份文件,今年以來,已有不下10份相關文件出台。

從野蠻生長,到假貨、虛假宣傳、售後等各種問題頻出,直播帶貨所出現各種問題,都是電商行業由來已久的痼疾。作為一種新的電商形態,只有解決了這些痼疾,直播帶貨的未來才有更多的可能性。

在互聯網江湖看來,隨着市場監管的跑步入場,接下來直播帶貨行業將進入一個規範期,但直播帶貨行業能否長久,關鍵還是在於對B端有沒有足夠高的“流量坪效”。

直播帶貨不僅是電商的一種,也是在存量增長時代電商平台之外,另一種整體ROI較高的賣貨渠道,本質上也承擔電商平台所具有的流量聚合與分發的作用。

而直播帶貨之所能火,疫情推動是一方面,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在於,相比電商平台的流量,直播帶貨的“流量坪效”更高。

坪效是一種通用的商場經營效益計算指標,指的是每坪的面積可以產出多少營業額,所謂“流量坪效”可以理解為“單位經營投入下的可以產生多少流量轉化”。用一個計算公式來表示,則是流量坪效=流量轉化銷售/流量投入成本。

為什麼説直播帶貨的“流量坪效”更高?

一方面,相比流量越來越貴的電商平台,主播帶貨出貨量大、單個品牌的SKU相對集中,這意味着對於一些缺乏線上經營經驗的品牌來説,無須投入過多的供應鏈、線上開店等經營成本,直接把主播帶貨的直播間當初流量採購平台,總體的流量投入成本較低,流量坪效就相對較高。

另一方面,對於品牌方自身而言,李佳琦、薇婭等頭部主播的帶貨,本身也是一次品牌曝光,比單一的平台流量採購,整體的ROI更高,這也是為什麼大主播的坑位費越來越高:對於很多品牌商而言,即便是銷量不達預期,就當是一次品牌曝光,十幾二十萬的坑位費也一定程度上相當於廣告費。

説白了,直播帶貨能火,核心還是在於流量便宜,在行業進一步規範之後,直播帶貨的流量、需求分發價值能否繼續對B端商家產生吸引力,可能是影響直播帶貨未來發展空間的重要因素。

直播電商“疲態盡顯”背後,直播帶貨的ROI在降低

近日,快手知名帶貨主播辛巴“糖水燕窩”事件持續發酵。

12月8日,廣州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正式對辛巴燕窩售假一事立案調查。對於快手電商品牌而言,此次辛巴“燕窩售假”一事被正式立案,可能會對快手直播電商品牌有所影響。

《聖經》中説,日光之下,並無新事。

直播帶貨“售假”、流量造假等一系列的問題,説穿了還是電商行業早期就遇到的問題。

為什麼在前半年直播帶貨一片順風順水?一方面是疫情影響下直播成為了各行各業的唯一渠道,另一方即便有這些問題,在高速增長中也會被數據所掩蓋。

現在的直播帶貨,漸漸問題頻出,本質上是因為直播帶貨的整體ROI在下降,增速下來了很多問題都開始暴露出來。

比如,在直播增速逐漸常態化放緩之後,平台、主播、品牌以及消費者之間,如何形成一個穩定的收益分配。

互聯網江湖認為,直播帶貨具有明顯的平台效應,主播作為平台渠道方便,本質上起到的是匹配供需的作用,因此,要維持供需雙方的平衡,必須能夠解決關鍵的問題,即,為商家提供一個穩定的規模化出貨渠道,為C端真正帶來優質好貨。

帶貨主播團隊化、甚至打造專門的供應鏈團隊,一方面確實建立了從選品到帶貨的SOP流程,提高了效率,但另一方面,這本身實際上也是個成本增加的過程:團隊名氣越大,對供應鏈質量投入就越重要,主播端的運營成本就會增加。

其次,現在頭部的帶貨主播都是公司化運作,那麼帶貨主播公司化之後,其自身為回報對於資本市場的期望,自然有很強的增長需求,這就意味着無論C端規模會不會繼續高速增長,公司化的帶貨主播團隊自身的盈利需求,都可能會進一步增加B端商家的成本。

當主播帶貨機構化運作之後、渠道端的成本逐漸增加,在資本的增長訴求之下,主播有兩種應對ROI降低的方法,一個是在選品上,加大低成本、高毛利的產品的帶貨佔比(哪怕產品本身有一定的風險),從而提升整體的毛利率。

另一方面,帶貨直播是一個頭部效應很強的模式,李佳琦、薇婭、辛巴等頭部主播是受益者,頭部效應越強,坑位費越貴,品牌商要承擔的成本就越高,風險就越大,B端品牌直播帶貨的ROI就越低。

也就是説,在種種因素之下,直播帶貨很可能在長時間內沒有辦法形成平台經濟體系,B端品牌、C端消費者以及帶貨主播三者之間的收益平衡。而通過“人為”(刷流量等)擴大流量規模,進一步提升帶貨抽成或者坑位費,從而實現渠道端的收入增長的直播帶貨模式,則註定不會有美好的未來。

雙十二“檢閲”直播帶貨,增長難題何解?

“賣東西很多時候講究的是一個氛圍,在線下商城中,同樣的一類產品,有導購促銷和沒有導購促銷的銷量差別很大。”

某零售品牌市場負責人對互聯網江湖表示:“電商實際上也是如此,當電商渠道獲客成本變高之後,通過直播導購工具把流量變成轉化可能才是直播真正的價值所在。”

如今,“黑五”結束後雙十二又即將到來,今年的雙十二成為監管進場之後的“檢閲”場,賽道中玩家冷靜之後,直播帶貨能不能真正解決B端增長難題,成為關鍵。

實際上,直播帶貨最核心的價值,還是在於深入挖掘流量的複用價值。直播這件事很早就有,為什麼淘寶又在電商逐漸做起來了,其中很重要的一個點在於直播對於沉寂流量的喚醒。

馬雲説,每天有上千萬人在逛淘寶,“只逛不買”,實際上不僅是淘寶,每天也有近千萬人在逛京東、在逛拼多多。

在互聯網江湖看來,電商直播最大的意義,是為這上千萬“只逛不買”的流量提供一個消遣的渠道,並在這個渠道中,在主播的引導和促銷之下,完成最終的轉化。

一言概之,直播帶貨最終解決的不是增量增長的問題,而是存量市場中,沉寂流量的轉化和喚醒問題。

説白了,電商直播就是用引導、“逼單”的銷售方式,在主播促銷帶貨之下,把電商平台已有的流量的價值進行二次發掘。直播不是新的商業,而是電商平台的新工具。

實際上,直播對於電商的價值,一方面是大規模供需匹配的尾貨處理,另一方面則是中小商家提升轉化率的有效手段。前者依賴於大規模的流量基礎的供需匹配,後者則是在直播促成的流量激活下,中長尾商家的實實在在增長。

淘寶方面的態度也似乎印證了這一點,此前淘寶曾公開表示,淘寶直播未來三年將帶動5000億元規模成交,而其中預計70%會來自店鋪直播。

因此,直播帶貨的增量,並不在於“王佳琦、孫佳琪”又刷新銷量記錄,而在於直播本身為平台商家究竟帶來的多少增量。因此,中長尾直播可能才是支撐存量市場電商平台未來增長的關鍵。

結語:

今年6月,滴滴橙心優選上線,隨後美團優選多多買菜也相繼入局,阿里、京東也在關注佈局,社區團購成為巨頭爭奪的下一個主場。

如今,相比社區團購,直播帶貨更像是一個有些“過氣”的網紅,賽道熱度已經大不如年初。

未來,直播帶貨究竟能夠帶來怎樣的新的價值,直播又會不會對於團購這一賽道擦出新的火花,也不斷引人遐想和深思。

鈦媒體作者介紹:科技自媒體劉志剛,訂閲號:互聯網江湖。微信:13124791216,轉載保留作者版權信息,違者必究。】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444 字。

轉載請註明: 監管趨嚴之下,直播帶貨還有足夠的想象力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