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觀察)建設“數字中國” 須直面三大挑戰
中新社北京3月7日電 題:建設“數字中國” 須直面三大挑戰
中新社記者 李金磊
數字經濟成為大國競爭的制高點。在“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中,“加快數字發展 建設數字中國”單設篇章,還新增了“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的指標:到2025年提至10%。
中國拿出迎接數字時代的“施工圖”,向外界展示了建設網絡強國的雄心。“很欣喜,從中看到了一個充滿未來感的中國。”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部副主任金李對中新社記者説。
在參加全國兩會的代表、委員們看來,建設數字中國,仍需克服以下幾個挑戰。
其一,“數據孤島”。
規劃綱要草案提出,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加強關鍵數字技術創新應用,加快推動數字產業化,並且列出了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工業互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虛擬現實(VR)和增強現實(AR)七大數字經濟重點產業。
在金李看來,中國擁有14億人口,網民規模近10億,每天產生海量的數據,應用場景豐富,這是中國發展數據經濟的優勢。但是隨着不同平台企業形成相對封閉的生態圈,導致出現各種“數據孤島”“數據煙囱”,滋生大數據殺熟、“二選一”等亂象,數據作為生產要素的潛力無法充分釋放。
全國人大代表、遼寧大學副校長楊松説,數據權利性質、邊界、運行等一系列問題都需要反壟斷法及其相關配套法規予以回應。
按照規劃綱要草案的要求,鼓勵企業開放搜索、電商、社交等數據。依法依規加強互聯網平台經濟監管,明確平台企業定位和監管規則,完善壟斷認定法律規範,打擊壟斷和不正當競爭行為。
其二,“數據鴻溝”。
規劃綱要草案描繪了一幅美好數字生活新圖景,要求加快數字社會建設步伐,構築全民暢享的數字生活。然而,老年人無法像年輕人一樣暢享數字生活,“數據鴻溝”問題凸顯。
全國人大代表、小米集團董事長兼CEO雷軍建議,儘快出台完整的信息設備適老規範和標準,推動各級公共數字平台和服務體系完成“適老化改造”,優先解決老人網上預約、交通出行、智能掃碼等高頻服務事項。
全國政協委員、民建北京市委會常委鍾瑛對中新社記者説,隨着數字經濟步入深化階段,政府在政策措施制定及服務方面也應由“大水漫灌”向“精準滴灌”轉變。
怎麼讓老年人在數字時代不掉隊,不成為“局外人”?規劃綱要草案提出,加強全民數字技能教育和培訓,普及提升公民數字素養。加快信息無障礙建設,幫助老年人、殘疾人等共享數字生活。
其三,數據安全和網絡安全。
數字化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在帶來美好智能生活的同時,也帶來安全的新挑戰,涉及到數據安全和網絡安全。
全國政協委員、360集團創始人周鴻禕指出,數字時代一切皆可編程,萬物均要互聯,大數據驅動業務,軟件在重新定義世界。是軟件就不可避免有漏洞,有漏洞就有可能被人利用進行網絡攻擊。網絡安全是數字化戰略的“底座”,有了網絡安全的保障,數字化戰略才能發展得更好。
全國政協委員、三胞集團董事長袁亞非對中新社記者表示,人工智能推動了產業快速發展,企業自身也面臨“數字化轉型”問題,如何實現消費者數據依法收集和應用,確保數據要素安全、可信、可控,是很重要的課題。
規劃綱要草案對此有重點佈局:加快推進數據安全、個人信息保護等領域基礎性立法,強化數據資源全生命週期安全保護。提升網絡安全威脅發現、監測預警、應急指揮、攻擊溯源能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