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國高被引學者” 榜單發佈!中科院入選學者最多,浙大超過北大
作者|Ailleurs
編輯|陳彩嫺
4月14日,愛思唯爾(Elsevier)發佈了2021年“中國高被引學者”(Highly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單,來自523所高校、企業和科研機構的4701名中國學者上榜。
據AI科技評論統計,上榜學者數量位居榜首的是中國科學院(458),位列前五名的高校分別是清華大學(222)、浙江大學(184)、北京大學(172)、上海交通大學(139),復旦大學(126)。此外,華中科技大學101位,進步明顯,位列第六。
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領域,共有184位學者入選,清華、浙大、哈工大三所學校的入選學者數量突出,周志華、唐傑、萬小軍、劉知遠等人工智能領域的知名學者均榜上有名。“電子科學與技術”學科共有106位學者入選,位居前列的是中科院、電子科大。“信息與通信工程”學科入選學者共87位,在通信領域實力較強的學校如電子科大、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南郵上榜學者眾多。“控制科學與工程”學科共有111位學者入選,中科院、清華、北航、哈工大和東北大學表現亮眼。
此外,一些知名企業也有科學家入選,如騰訊首席科學家張正友、騰訊AI Lab 計算機視覺中心總監劉威、小米語音識別首席官Daniel Povey、京東集團副總裁鄭宇等等。
“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從純學術影響力的角度來評選學者,被採用為軟科中國最好大學排名中單項指標頂尖人才的重要參考,是學術界備受關注的榜單之一。該榜單以全球權威的同行評議摘要引文與索引數據庫Scopus作為中國學者科研成果的統計來源,並採用軟科設計的遴選方法,來評價中國學者的學術成果表現。
Elsevier推出的Scopus 收錄了全球 5000 多家出版商的超過 24,000 種期刊(其中中國大陸期刊超過 730 本)、980 多萬篇學術會議論文、22 萬本書以及全球 5 大專利機構 4400 萬條專利信息,覆蓋自然科學、技術、工程、醫學、社會科學、藝術與人文等學科,是可以追蹤、分析和可視化研究成果的智能工具。
該榜單基於以下條件分析中國學者的科研成果表現:
Scopus收錄的科研成果發表署名機構為中國(大陸)機構的作者,且現職工作單位在中國,包括非中國籍和非華裔學者。
僅統計上述學者作為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的科研成果(包括:期刊、會議、專著)。
根據Scopus教育部一級學科分類體系進行上述學者的科研成果分類。每個學科上榜的學者數量與Scopus收錄該學科中國機構署名的作者數量相關。
在榜單統計的上述學者(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文獻)需要滿足:被收錄文獻數一篇以上(不含);被收錄文獻的總被引次數達到本學科閾值條件;至少有一篇全球前1%高被引文獻,或學者作為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文整體FWCI高於1。
本次榜單共有4701名各學科最具全球影響力的中國學者上榜。(文末附完整名單查看地址)
他們來自523所高校、企業和科研機構,其中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的上榜學者數排名前五。其中,中國科學院(其各科研院所合併同統計)共458名學者上榜,居榜首位置。
據統計,共有來自319所高校的學者入選,其中6所大學的高被引學者數量超過了100位。排名前10的高校分別為:
No.1 清華大學:222位
No.2 浙江大學:184位
No.3 北京大學:172位
No.4 上海交通大學:139位
No.5 復旦大學:126位
No.6 華中科技大學:101位
No.7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97位
No.8 中山大學:93位
No.9 南京大學:89位
No.10 武漢大學:82位
可以看到,浙大表現亮眼,超過了北大位居第二。清北浙作為第一梯隊,與第二梯隊的復交拉開了較大距離。另外,與去年相比,華中科技大學進步明顯,位列第六,入選的高被引學者數量為101位。
在非高校單位中,除中國科學院等科研單位外,微軟亞洲研究院、騰訊、京東、字節跳動、小米、蔚來汽車等知名企業也有學者入選。
在學科方面,上榜學者覆蓋了教育部10個學科領域、84個一級學科。其中,工學領域的上榜學者人數最多,為2121人。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共有184位學者入選,“電子科學與技術”學科共有106位學者入選,“信息與通信工程”學科共有87位學者入選,“控制科學與工程”學科共有111位學者入選。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共有184位學者入選。電子科技大學、清華大學、西北工業大學、浙江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五所學校的入選學者數量突出。
部分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的入選 AI 學者如下:
電子科技大學9人:朱曉峯、申恆濤、鄧勇、沈復民、楊陽、鄒權、李雄、周濤、祝峯
清華大學8人:唐傑、劉知遠、胡事民、朱軍、王小云、姜春曉、李國良、劉華平
西北工業大學8人:聶飛平、郭斌、劉家佳、李學龍、王震、王琦、袁媛、尤著宏
中山大學7人:張雨濃、陳旭、陳語謙、郭裕蘭、林倞、潘永平、鄭偉詩
浙江大學7人:蔡登、周昆、周亞金、何曉飛、宋明黎、鄧永光、李紀為
哈爾濱工業大學7人:花忠雲、徐勇、左旺孟、江俊君、秦兵、江俊君、王亞東
北京大學4人:萬小軍、林宙辰、彭宇新、譚營
南京大學4人:周志華、王利民、吳建鑫、仲盛
上海交通大學3人:呂寶糧、盧策吾、馬超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3人:陳恩紅、李向陽、張天柱
復旦大學1人:姜育剛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3人:崔曙光、黃建偉、範息濤
微軟亞洲研究院3人:陳衞、唐都鈺、吳志榮
騰訊3人:劉威、李志鋒、林衍凱
京東2人:鄭宇、武執政
曠視1人:張祥雨
蔚來汽車1人:任少卿
地平線1人:餘凱
“電子科學與與技術”學科共有106位學者入選,中國科學院、電子科技大學上榜學者數量位於前列。
部分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的入選學者數量如下:
中國科學院9人:陶虎、胡偉達、劉明、李昕欣、Dieter H. Bimberg、沈國震、魏鐘鳴、楊志華
電子科技大學7人:班永靈、程鈺間、董元旦、葛樹志、宋開軍、孫勝、楊仕文
北京大學6人:彭練矛、陳清、楊玉超、張志勇、徐洪起、張海霞
復旦大學6人:餘建軍、張衞、包文中、李翔、楊濤、遲楠
南京大學5人:馮一軍、陸海、施毅、王欣然、萬青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5人:鄧威、公茂果、李龍、焦李成、劉英
浙江大學3人:林時勝、徐明生、陳紅勝
西安交通大學3人:賈春林、李飛、劉明
清華大學2人:任天令、楊帆
哈爾濱工業大學2人:馬欲飛、董永康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1人:周勝利
上海交通大學1人:何谷峯
大疆1人:陳曉智
“信息與通信工程”學科共有87位學者入選。電子科技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南京郵電大學上榜學者數量突出,顯示了其在該領域的學術影響力。騰訊首席科學家張正友、小米首席語音科學家Daniel Povey也出現在榜單中。
部分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的入選學者數量如下:
電子科技大學8人:崔國龍、蔣定德、李純明、梁應敞、饒雲江、王文欽、楊平、朱策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6人:付章傑、顧彬、劉光燦、沈劍、孫星明、夏志華
南京郵電大學5人:桂冠、盛宇波、嶽東、鄒玉龍、周亮
浙江大學4人:陸哲明、陳曉明、李春光、鍾財軍
北京郵電大學4人:鄧偉洪、Norman C.Beaulieu、鄭侃、彭木根
清華大學3人:李勇、戴凌龍、王生進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3人:何向南、朱祖勍、徐正元
北京大學2人:程翔、宋令陽
上海交通大學2人:翟廣濤、王旭東
哈爾濱工業大學2人:劉大同、陳雨時
復旦大學1人:張新鵬
西安交通大學1人:王慧明
騰訊1人:張正友
小米1人:Daniel Povey
“信息與通信工程”學科共有111位學者入選。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和東北大學表現亮眼,入選學者數量位於前列。
部分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的入選學者如下:
中國科學院8人:王飛躍、王亮、魏慶來、程代展、胡衞明、蔣田仔、劉成林、廖勝才
清華大學7人:李梢、王凌、高飛飛、郭振華、黃高、魯繼文、莫一林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7人:左宗玉、段海濱、胡慶雷、呂金虎、董希旺、陶飛、吳淮寧
哈爾濱工業大學6人:周彬、吳立剛、高會軍、邱劍彬、尹珅、張立憲
東北大學6人:趙勇、王宏、張化光、楊光紅、唐立新、趙軍
廣東工業大學4人:李鴻一、劉德榮、魯仁全、周琪
浙江大學3人:吳爭光、陳積明、葛志強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3人:李智軍、陳宗海、秦家虎
上海交通大學2人:盧俊國、沈紅斌
西安交通大學2人:陳霸東、王進君
恭喜入選的科學家!
參考鏈接:https://www.elsevier.com/zh-cn/solutions/scopus/most-cited(2021年“中國高被引學者”完整榜單查看地址 )
https://mp.weixin.qq.com/s/5QLkEszsMUmyP0ZNSPpK6w
雷峯網雷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