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提醒」App請認準“官方版”,防範“山寨、高仿App”套取個人信息!

由 湯生 發佈於 科技

來源:“ App個人信息舉報”微信公眾號

“高仿/山寨”App現象突出

當下,各式各樣的App已成為我們生活、工作等的必需品,據統計,近9億網民中手機上網比例高達99.1%,移動互聯網服務便捷、即時、普惠的特點在App中得到充分體現,用户每天在各類App上平均花費時長達4.9小時,佔用户日均上網時長的81.7%。因此,開發、運營App成為很多企業和機構為用户提供服務的優先選擇。

但是,一款成熟的App設計、開發、運營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日積月累方可贏得用户對其品牌的認可,而此時,個別機構、個人卻打起了“模仿、抄襲”的歪心思,短短几周甚至幾天,就可以開發出一款圖標、外觀、名字與正版App極為相似,憑肉眼很難分辨的“高仿版”“山寨版”,甚至想方設法在常見“應用商店”上線,吸引用户下載使用。據統計,一款下載量超過1億的App,市場上會出現幾百種各式各樣的“山寨貨”。

“高仿/山寨App”的出現本就是為了最大化獲取利益,除了“蹭熱度”,還存在使用風險,之前的文章中對竊取個人信息、惡意扣費偷流量、網絡釣魚和誘導欺詐等風險進行了介紹,可參考閲讀:個人信息保護實用技巧——識別“山寨App”篇

民生領域,非官方App可能存在套取個人信息風險

民生領域關係着廣大羣眾衣食住行等根本問題,是檢驗羣眾幸福感、獲得感的最重要標尺之一。近年來,涉及社保、治安、交通、教育、醫療、就業等民生相關領域的社會服務已經都逐步從線下轉移到線上,隨着互聯網普及及上網技能被越來越多民眾所掌握,“一站式購票繳費”、“數據多跑路,羣眾少跑路”、“一網通辦”等已經成為當下有關部門重點推行的便民措施。然而,當提供社會服務的官方機構開始通過App等方式向大眾提供“便捷”“免費”的服務時,有些“機構和個人”趁機開發出一些“非官方”App,有的甚至通過“高仿/山寨”方式直接欺騙用户使用,直接盜取用户個人信息或誘騙用户轉賬、充值;有的通過扮演“中間人”“代理人”角色,在為用户提供服務的同時,掌握了用户大量個人信息,個別還打起了使用用户個人信息推送商業廣告、借貸等進行變現的“小算盤”。

近期,就有媒體曝光有網友在使用非官方社保、公積金查詢App後,自己頻繁收到推銷貸款、購房的騷擾電話,還有網友使用“山寨版”12306購票App,在使用搶票功能後被騙取手續費用。總之,雖然不能直接斷定非官方App一定存在問題,但與民生領域官方推出的App相比,非官方的App除了使用個人信息達成相應服務目的外,是否會長期留存收集的個人信息,個人信息怎麼用、用在哪?往往是一個未知數。

因此,如果相關民生領域已經發布了官方版App,建議廣大網友儘可能識別並避免使用“非官方”的App,防止個人信息可能被泄露、濫用。


【提醒】App請認準“官方版”,防範“山寨、高仿App”套取個人信息!

認準常用民生類“官方App”

以下是簡單歸納的一些官方和非官方App的對比,僅供參考:


【提醒】App請認準“官方版”,防範“山寨、高仿App”套取個人信息!

如何判斷App是否為官方出品?

從上圖中的信息不難看出,一般來説,對於政府部門、公共服務機構等發佈的App,最主要的是要認準發佈單位,如果不是職能部門或下屬機構發佈的App,則需要再三查看評論,或者充分試用確保無誤;其次,政府部門、公共服務機構等發佈的App名稱簡潔,不夾帶“最新版”“快速版”“優惠版”等誘導性強的用詞。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一些非官方版本的App可能會採取競價排名、流量引導、虛假刷量等方式,吸引用户下載使用,政府部門、公共服務機構等發佈的App在應用商店、搜索引擎等的排名中不一定靠前。此外,很多政府部門、公共服務機構只是通過網站提供服務,並沒有發佈其官方App,但是,還是出現了一些App打着“權威”“官方”等名義的擦邊球,通過“代理人”方式在App內為用户提供服務,被很多人誤以為是官方出品並長期使用,因此,查看並認準發佈方身份非常關鍵。

不光如此,很多企業發佈的App也會被“高仿/山寨”,導致網民遭受“詐騙”“釣魚”,引發財產受損,個人信息泄露等,如何進行分辨在之前的文章中有所分析,可參考閲讀:個人信息保護實用技巧——識別“山寨App”篇

如何對“高仿/山寨App”進行治理的思考

“高仿/山寨App”為何屢禁不止?

很多網友不止一次問過,既然“高仿/山寨App”可能危害個人利益,又為何屢禁不止?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不妨做以下探討:

首先,如何界定什麼是“高仿/山寨”一直是個難題。如果是從名稱、功能、圖標、界面、宣傳方式等角度發現App之間是否存在相似性來看,恐怕很難給出一個相對固定的標準,如果從商標、產權等角度去衡量,問題的複雜性可能更高,因為大量App的功能、服務模式等本身就是高度同質化的狀態,即使引發“口水戰”、“打官司”,恐怕也是曠日持久,很難短時間內改變現狀。

其次,應用商店能否進行公正把關同樣是難題。有人説,為什麼應用商店還會允許“高仿/山寨App”上線,其實邏輯很簡單,因為應用商店無法解決好剛才提出的界定“高仿/山寨App”的難題。應用商店會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以及相關監管要求,對App進行審核和管理。同時,出於應用商店之間的市場競爭機制,不斷充實、豐富應用市場中App的類型、數量,吸引更多用户使用往往成為其核心經營思路。一旦從“是否為高仿/山寨”角度進行審核,一則審核機制誰來定,誰來審,其過程很難保證公正性,操作不當很有可能會被淪為競爭對手互相打壓的工具;二則審核等原因是否會導致原有的市場競爭機制被破壞?是否會對鼓勵創新等氛圍和環境造成影響?缺乏了新鮮血液循環,是否會導致應用市場活力、競爭力等下降等都是個未知數,利弊很難評判。

再者,開發“高仿/山寨App”的成本低,其頻繁改頭換面等都加大了對其審核監督的難度和成本,另一方面,部分網民對手機系統、應用商店、常用軟件等的基本情況還不夠了解,不少人對“優惠”“破解”“秒殺”“紅包”等誘導性詞缺乏抵抗力,未做慎重觀察,直接註冊使用,這也間接讓惡意的“高仿/山寨App”有機可趁,趁機牟利。

將個人信息保護的要求作為審核點可能是突破口

從上文分析來看,“高仿/山寨App”有一個普遍的共性問題,就是在其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方面存在問題甚至存在違法違規行為。以此為出發點,假如拋開“高仿/山寨App”的界定等難點問題,從個人信息保護的審核監督角度出發,如果促使存在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行為的App不會再被用户下載使用,同樣可以達到防止用户利益遭受侵害的目的。

然而,如要達成以個人信息保護為審核點避免“高仿/山寨App”被下載使用,則需要執行對數百萬款App收集使用個人信息行為動態、全覆蓋式的審核監督。除了依賴專業的檢測評估力量、高效的技術監督手段外,還需要制定相應的審核規則與應用商店等關鍵角色的深度參與,這就有待在持續開展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的治理工作過程中,深入研究和完善相關標準規範、協作程序、技術手段,形成常態化監督管理機制。

對“民生”密切相關App的幾點建議

就當下,如何能進一步引導和保障民眾安心使用與“民生”密切相關的App,有以下建議供參考:

◆一是繼續推進App安全認證相關工作,尤其是重點民生領域App的安全認證,並由應用商店等進行優先展示、推介;

◆二是充分調研有關職能部門發佈的民生緊密相關領域已有App情況,由有關官方機構提供專用標識,設置下載專區,加大宣傳力度,引導民眾使用;

◆三是持續受理民眾和App運營單位對“高仿/山寨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行為的舉報,進一步加大對“高仿/山寨App”的曝光和監督管理力度;

◆四是持續開展民眾安全意識宣傳科普活動,強化民眾對“高仿/山寨App”的識別能力,提升個人信息保護意識和技能。

如發現“山寨/高仿”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行為,可向“App個人信息舉報”公眾號舉報。

結語

“高仿/山寨”App一方面在用户使用時可能帶來安全隱患,另一方面給公平競爭環境、創新活力帶來挑戰,在持續治理完善移動互聯網生態過程中,是始終繞不開的難題之一。移動互聯網的繁榮發展,App數量是一種體現,但App質量更是關鍵,只有App質量過硬、用户肯定、安全可信,才能湧現出更多真正有競爭力的優秀App,更好地服務於經濟民生。

原標題《【網安貼士】使用“民生”相關App請認準“官方版”,防範“山寨/高仿App”套取個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