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評論|以創新驅動科技強國建設
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突出強調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在“十四五”開局起步的關鍵時期,準確研判世界政治、經濟及科技發展的未來場景與趨勢,深刻把握創新驅動科技發展的內涵與要素,對於構建新發展格局、塑造新發展優勢、加快推進科技強國建設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全面融入世界科技格局與未來科技場景。縱觀歷史上世界科技強國崛起的時代背景,近五百年來,意大利、英國、法國、德國、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順應全球科技發展趨勢,抓住歷次科技革命的重大機遇,憑藉科技創新、技術轉化和制度創新設計等的互動協同,逐步增強本國科技實力和綜合國力。21世紀以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演化,全球科技創新空前活躍密集,這些深刻改變了人類科技發展格局、創新版圖與未來場景。因此,新時代科技強國建設具有與時俱進的新意涵,亟須落實創新驅動發展理念,要求我們從歷史視野、世界格局、科技前沿和未來場景切入,系統剖析科技強國建設所依賴的創新基礎、環境條件、科技要素以及體系支撐等關鍵環節,正視我國科技創新領域與發達國家的差距,緊緊抓住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加快把我國建設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不斷提高科技創新效能及科技成果供給能力。
強化科技創新的國家意志與戰略力量。“十三五”期間,我國科技創新能力、資源配置和體制機制等方面都取得了長足進展,尤其是研發投入強度從2.06%增長到2.23%,科技進步貢獻率接近60%。但是,當前我國科技領域仍然面臨着基礎科學研究相對薄弱、關鍵領域技術瓶頸制約日益突出、技術轉移和創新鏈構建整體效能不高、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和治理能力支撐科技強國的需要明顯不足等諸多問題。這就要求我們進一步強化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國家意志和時代使命,在事關世界科技前沿、國家戰略全局和未來發展的重大創新領域,將我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獨特製度優勢,轉化為科技創新的顯著優勢和實踐路徑。要科學制定科技強國行動計劃,通過整合優化科技資源配置、加強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持之以恆加強基礎研究、建設重大科技創新平台,切實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不斷增強國家創新鏈的整體效能,將科技自立自強貫穿於國家科技發展的各個層面,使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真正成為推進科技強國建設的本質內涵與核心特徵。
統籌提升國家科技創新治理體系效能。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構建科學高效的國家科技創新治理體系,都更加需要發揮科技創新治理的體系驅動、機制引導、政策傳導、平台支撐和人才動力。這就要求我們聚焦創新驅動發展的戰略目標,不斷完善國家科技創新治理體系,統籌科技領域發展和安全,堅持科技創新與體制機制創新“雙輪驅動”深入推進科技體制改革以適應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需要,推動科技領域的重大政策舉措和決策部署落實落地落細。要注重科技治理層面宏觀、中觀、微觀的戰略統籌並形成合力,不懈探索科技領域創新改革試驗,營造開放包容的科技創新文化生態,構建完善激發科技人才創新創造活力的激勵機制,促進科技創新政策與經濟產業、教育創新政策等的有效銜接,提升政策運轉效率及其擴散效能。要更加主動融入全球科技創新網絡,以更寬更深的視野謀劃和促進全球科技開放合作,不斷增強我國科技創新的國際影響力和輻射能力。要充分發揮國家科技創新治理體系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的突出作用,以中國特色的科技強國建設戰略導向、路徑設計、體制機制和政策舉措,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注入科技自立自強的強勁動力。
(作者:蔡勁松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公管學院院長、人文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院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