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吉林省長春市的一汽解放汽車有限公司裏,卡車廠衝壓車間中機器的轟鳴聲不斷,隨着衝壓模具起落咬合,金屬板材在模腔中被壓制成各種形狀。“它們組合在一起就成了卡車的外殼。”43歲的馮斌(上圖,本報記者祝大偉攝)是衝壓車間模修工段班長,帶領班組負責薄板車間兩條自動化衝壓生產線衝壓模具的維護工作。
1997年從技工學校畢業後,馮斌進入一汽公司從事模具維修工作。在衝壓車間的模具維修區,一塊塊4米見方的模具整齊排列。“模腔內比頭髮絲細小的瑕疵都不能有,瑕疵會導致零件批量報廢。”馮斌只需用手在如鏡面光亮的模具表面輕輕滑過,便能察覺出是否有異常。
模具的磨損,90%以上需要手工修復。24年間,馮斌幾乎每天干着比繡花還精細的手工活,刮削、焊接、打磨……在外人看來,模具維修崗位枯燥、辛苦,但他一直踏實工作,逐漸成長為一名高級技師,還獲得全國技術能手、吉林省首席技師、省市勞動模範等稱號,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剛到車間時,馮斌並不熟悉業務,為了學好技術,他報考了夜大,在7年時間內完成了機械製造、模具技術、自動化控制等專業的學習。2003年,公司的第一條自動化生產線建設投產。當時,公司裏沒人瞭解自動線模具的生產結構和程序編排。馮斌暗下決心要讓這些進口模具在自己手中動起來。於是,他每天不分晝夜跟班學習,終於在半年後掌握了近百套模具的結構特點以及自動化設置。
2012年,馮斌代表公司參加全國第二屆模具工職業技能競賽。比賽中,他打磨整套模具的間隙全部控制在0.03毫米至0.05毫米之間,最終獲得大賽“企業職工組優勝一等獎”,被授予“全國操作技術能手”的榮譽稱號。
“在磨練中才能成長。”馮斌感嘆,模具維修是一個複雜的高技術工種,一個工人需要經過近10年的磨練才能算成熟,“既要有精湛的手藝,又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馮斌發現,車間裏雙動壓力機由於結構複雜、精度低、動作慢,嚴重影響產能。於是,他加班熬夜研究,最終研究出大型雙動式拉延模具改造技術,使得產線整體產能相對於傳統工藝提升兩倍以上,平均每年節創產值超3000萬元。
近年來,馮斌先後解決了15項質量難題,完成12項技術攻關。他發明的“凸凹模光線檢測法”等多項實際操作技術被推廣至整個模具維修及製造行業。“技術工人多一份熱愛和匠心,大國製造就多一份底氣。”馮斌説。
《 人民日報 》( 2021年05月03日 0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