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傳濤 中國網時事評論員
近日,國家新聞出版署下發《關於進一步嚴格管理 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遊戲的通知》,針對未成年人過度使用甚至沉迷網絡遊戲問題,進一步嚴格管理措施,堅決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遊戲,切實保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遊戲”的呼聲已有多年,這一次對於網絡遊戲平台的約束是動了真格。在此之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中也有明確要求,要引導學生合理使用電子產品,控制使用時長,防止網絡沉迷。應當説,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遊戲,也是“雙減”的重要內容之一。
未成年人是國家的未來,是祖國的希望,但是未成年人的自控力不足。有調查顯示,未成年人每天玩遊戲的時長遠遠超過了1.5小時,沉迷遊戲情況不容樂觀。因此,從加強對網絡遊戲平台管理層面去解決這一問題,是真正的打蛇打七寸。而“所有網絡遊戲企業僅可在週五、週六、週日和法定節假日每日20時至21時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時服務”以及“嚴格落實網絡遊戲用户賬號實名註冊和登錄要求”等一系列的管理措施,確實彰顯了此次國家管理部門的決心。
近年來,“打遊戲可以賺錢”“打遊戲可以養活自己”的聲音和論調有些抬頭。的確,在媒體報道的個別案例中,許多未成年人靠打遊戲也能得到一些收入,但遊戲畢竟是遊戲,遊戲玩家即便算得上是一種職業,也應該與未成年人無關。但許多網絡遊戲平台,就是希望更多的未成年人進入,並且沒有分寸地在裏面花錢。這顯然已到了必須約束管制甚至是處罰的地步。
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需要國家強有力的監管,也需要家長和學校負起責任。作為家長,對於玩遊戲的孩子,必須要“瞪起眼”“紅起臉”,不能溺愛。孩子玩手機、玩電腦的時間,必須要有明確的規定;家長的微信與支付寶的密碼,在非必要的情況下不能給孩子透露。對於學校尤其是初中高中學校而言,許多學生是有手機的。如何讓孩子擁有手機卻不沉迷於網遊,是學校管理者尤其是班主任、宿舍管理員們要花大氣力解決的。
沉迷網絡遊戲就好比成長中遇到的關卡怪物,只有打掉它們,未成年人才能成為自己人生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