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印度國防新聞》11月29日報道,印度一家總部位於班加羅爾的公司,在對話式人工智能(AI)方面具有專業知識,現在該公司已經開發了一種新的基於語音識別的人工智能軟件,解密普通話,幫助解密邊境北部和東北邊界的跨境攔截到的內容,改善邊境通信系統問題。對此,中國軍隊只想表示不好意思,小看我國地方方言豐富多樣性,我軍有“惡魔之語”。
據報道,Gnani.ai公司意識到中國普通話專業知識過於困難,印軍一直被普通話困擾,為此,該公司開發了一款使用語音翻譯系統自動語音識別(ASR)人工智能工具。該機器可以將監聽到的普通話轉換成文本,再由文本轉換成英語口語。
該公司的創始人兼機器的首席技術官阿南特·納加拉傑(Anant Nagaraj)表示中國普通話和方言過於複雜,為了確保準確翻譯普通話,該系統在投入使用前,已經使用了8,000多個小時的音頻數據和普通話的四個主要方言進行測試,訓練機器的語音識別功能,能夠幫助武裝部隊,情報機構和地方執法機構改善通訊系統,避免監聽時語言不通帶來的困擾。
先不説能不能監聽到中國跨境交流,印度這人工智能解密,只憑四種“主要”方言就敢上陣,看來是沒有真正體驗過中國方言的“折磨”,過於小看中國地方語言的複雜性?看來需要上我軍的“惡魔之語”。
據悉根據中國教育部2019年《中國語言文字概況》統計,漢語方言主要分為十大類 ,即官話方言、閩方言、粵方言、晉方言、吳方言、徽方言、客家方言、平話土話、贛方言、湘方言(不包括部分少數民族語言)。
目前印軍測試的是哪幾種主要方言不得知,不過我國方言在實際運用中,十大類方言可以分為若干次方言,再分列為“方言小片”,基本每個省份方言都能夠明確到一個個地點(某市、某縣、某鎮、某村)的地方方言,這種地方方言,有部分人逢年過節到鄰居村串門時應該深有體會,能感覺到不過村與村之間的距離交流方言就有明顯不同。
在眾多方言之中,從抗日戰爭,中國對越反擊戰就可以看出,保密性被評為“惡魔之語”要數温州話。在1985年1月15日的中越邊界遭遇戰前的部署會上,首長考慮到當時的越南特工監聽,普通話和廣州話都被敵軍破譯,下令要求所有排長級幹部身邊的通訊員全部換成了温州人。最終,對越反擊戰中驚心動魄的“115”戰役取得大捷。在我軍戰後的總結會上,首長還特地表揚了温州話方言交流作戰的保密性很強。美劇《盲點》中,温州話也因過於難懂,被稱為“惡魔之語”。
另外,不論印軍有沒有報道這款人工智能語音系統,前線對峙,我軍機密信息交流肯定一直是採用特殊交流用語。解密中國普通話和方言,中國國內人工翻譯智能語音系統就不在少數,本國翻譯軟件都無法完全解決中國幅員遼闊帶來的豐富多樣的特色方言,印度公司僅憑一款軟件就能解密中國普通話及其方言,可能性不大。印軍比起了解談話內容,更應該操心印軍是否有能力能夠監聽到我軍機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