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科技報道 記者 林迪】“過去做業務決策相對比較簡單,因為在‘小數據’時代,企業憑藉經驗,只需要一個小團隊就能做出決策。但到了現在的‘大數據’時代,光靠人的力量已經不足以完成決策了。”近日,在接受採訪時,Gartner研究總監孫鑫表示,隨着數據規模呈爆發式的增長,企業可能隨時都要做一些決定或決策,這時就需要藉助一些技術。
“但使用多種技術或工具,並不代表着決策是真正有效的。我們可能需要通過中台技術找到一些複用的能力從而賦能技術的生產者。”孫鑫指出,這種複用的能力比傳統的SaaS所提供的概念或能力更寬泛、更靈活,比PaaS平台更貼近業務。“它可以很好地規避煙囱式的架構,規避重複的建設或者資源浪費,從而降低成本,這也是很多企業建立中台的初衷。”
根據Gartner的預測,到2022年,90%的企業戰略會明確提到信息或者數據是企業重要的資產,那麼數據分析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未來,企業會越來越多的增強數據的利用能力,也就是如何用中台真正地進行數據分析的能力。另外,Gartner認為,到2022年,30%的首席數據官(CDO)會與首席財務官(CFO)進行合作,重視企業的信息資產,從而改善信息管理和效益。
“如何看待中台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或者中台到底該涵蓋哪些內容?Gartner今年提出了一個非常重要概念,叫做‘可組裝的智能企業’。”孫鑫解釋道:“在一個可組裝的企業裏,要找到或建設非常豐富的building blocks(積木或構件)。我們稱其為可以封裝的業務能力,packagedbusiness capability(PBC)。”
“一方面,數據中台主要的作用是提供分析以供參考,比起洞察,數據的封裝業務能力主要是提供‘取數’的能力,可以為用户提供比如收集感染信息、關鍵詞檢索、管理知識圖譜等一系列封裝能力。”他指出,過去這些能力可能要求一個業務用户走很複雜的流程,但是現在可以通過封裝技術快速實現。
“另一方面,數據中台更容易讓數據的消費者或者應用的消費者感知到分析帶來的好處。”孫鑫進一步指出,過去的分析報告可能是由IT部門做出來的,但他們未必符合業務用户所需的情境。現在,這種封裝的業務能力就可以被設計的更友好,讓業務用户在更符合自己情境的情況下得到分析結果。
他表示,“所以,我所定義的組裝式分析是結合了傳統的嵌入式分析,加上了無代碼或者低代碼的能力,並且加之高度易於消費或者高度易於消化的能力,這樣未來越來越多的業務用户可能不僅僅能夠成為分析師,甚至可以成為一個應用的開發者。”
孫鑫認為,這種組裝式架構還有一個很重要作用,就是用户在組裝的過程中是在不斷自我演進的,因為好的中台不僅是由IT部門來提供能力,業務的用户也必須能夠深深的介入,從而在組裝的過程當中去作出更多的創新,讓自己的技能技巧進一步的提高,從而能夠更好地使用封裝業務能力。
“其實,一個好的中台應該是連接IT跟業務的橋樑。過去我們經常用IT的思路做應用的開發,做數據分析的儀表盤,或者分析結果。但事實上,我們用IT的思路去設想業務需要什麼應用,業務需要什麼決策模型,是不太適合的,所以,一個比較健全的中台應該幫助企業實現業務用户與IT的連續性。”他進一步分析稱。
最後,孫鑫總結道:“現在很多企業是把中台作為數字化轉型的底座或者戰略方向,將其建立成一個技術化的平台,幫助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因為中颱賦予企業多種多樣的能力,企業在建立自己的業務中台、數據中台還有一些技術中台,有些企業甚至在建一些人工智能中台,其中一個核心價值是能夠幫助企業降低成本,把一些複用的數字化能力或技術能力交付到業務手裏,使其能夠進行快速的創新。而過去企業在數字化轉型過程當中可能經常做的只是業務數據化,還沒有真正通過數據化業務化做到真正創新,而中台也許會起到一個服務層的作用,幫助企業去完善創新過程或完善數字化轉型的全貌。不過,現在很多企業可能還在一個初探的階段,還沒有把中台的潛在價值真正發揮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