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剛入廠時毫無經驗到獨立承擔生產線搶修,汪清用了 7 年積累知識;從同時處理數條生產線機器故障到開設工作室培養一批又一批維修骨幹,汪清用了 20 年強化應用;從修理單個機牀到批量自動化設備,汪清用了近 30 年刻苦鑽研;從江汽集團一名普通的汽車生產線機電維修員工走向全國勞動模範,汪清始終滿懷一腔熱忱,用自強不息、艱苦奮鬥、令行禁止、學習創新的這一江汽獨特的新紅軍精神,築起搶修戰場上的耀眼紅光。
(汪清(右二)正在給學員們上課)
屬於整個單位的 " 全國勞動模範 "
去年 10 月,2020 年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擬表彰人選予以公示,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車製造公司機電工程師汪清光榮入選了 2020 年全國勞動模範。談起這一榮譽,工齡 27 年、黨齡 20 年的老黨員淳樸地説:" 我很感謝所有人對於我工作的認可,對我而言這既驚喜又驕傲。"
汪清坦言,汽車行業逐漸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江汽集團在行業內做出的成績與貢獻有目共睹,背後必然是無數以勞模為標準的同事默默奮鬥的成果。江汽始終堅持沉下心搞鑽研、鉚足勁克難題的精神,也讓他為單位、為集體而驕傲。當這一榮譽沉甸甸落在了自己的肩膀上,汪清暗暗告誡自己 " 一線工人就要立足崗位,做好本職工作 " 的初心。
機電維修就是不斷在啃硬骨頭
生產一輛汽車一共有多少條生產線?從一塊鐵皮衝壓成形狀各異的零部件,到將之焊裝成白車身,再上色防鏽總裝內飾,數線並進才能保質保量地完成生產任務。汪清所在的工廠平均一分鐘就要生產出一輛汽車,一旦機器出現故障, 他瞬間就要化身 " 醫生 ",把脈問診爭分奪秒。" 伴隨自動化水平的不斷升高,生產線幾乎同啓同停,如果不能第一時間搶修機器,可能很多設備都要一起暫停。"
超強的工作壓力不但沒有將汪清嚇退,反而激發了他的鬥志。回憶起 2000 年左右,工廠第一次批量應用機器人進行焊裝工作時的經歷,汪清表示,當時,面對那一本厚厚的全英文使用説明書,很多人都難以完全掌握。有一天,某個機器人焊接的零件總是不過關,卻又查不出問題。面對供貨商的不置可否和生產任務的雙重壓力,汪清守着一本説明書和一台機器人整整過了一個月。在將內容全部翻譯完全掌握後,汪清終於確認是參數設置出了問題,成功解決了這一難題。
" 解決一個難題,可能耗時費力,格外辛苦,但也會給自己莫大的自信。隨着自動化、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機電維修工程師也要從和機器打交道逐漸往信息打交道的方向兼容,可以説既是腦力勞動又是體力勞動。" 這樣一種作業環境艱苦,需要不斷學習新知識、新儀器的工作,總被大家稱為硬骨頭,而這塊硬骨頭汪清啃了 27 年。
黨員就要做好每一項工作
現在汪清還有一個新的身份,要在機電維修技能大師工作室裏為一批批年輕人傳授維修知識,大家親切地稱他為 " 汪大師 "。汪大師的課表設計明確,上午理論儲備、下午實踐操作,堅持任何的書本知識都要到實踐中去運用,才能真正內化吸收。也正是因為老師的無私傳授,江汽集團生產線上的維修骨幹幾乎一大半都畢業於汪清的課堂。
無論是曾經自己荷槍實彈地在一線搶修,還是如今為年輕人傳道授業,提供解決思路,汪清這位全國勞動模範切切實實做到了在哪裏都會發光。" 認可這項事業,有堅守的決心和持續學習的能力 " 更是他眼中機電維修人的必備品質。
" 艱苦奮鬥、學習創新 " 屬於江汽獨特的新紅軍精神,一直激勵着汪清這位共產黨員、老江汽人日復一日努力前進的動力。" 我很慶幸自己處在了集團闊步發展的時代,它給予了我豐富的學習機會和成長空間。不論是我還是學生們能在解決問題中不斷進步,都得益於單位每年大量的新產品投入,讓我們始終闊步走在進步的路上!"
合肥報業全媒體記者 孫皞乾
【來源:合肥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