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電記者從中核集團獲悉,27日,“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中核集團福清核電5號機組首次併網成功。
“華龍一號”是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壓水堆核電創新成果。中核集團“華龍一號”設計壽命為60年,反應堆採用177堆芯設計,電廠可利用率達90%,採用“能動和非能動”相結合的安全系統、雙層安全殼等技術。
據中核集團有關負責人介紹,從2015年5月7日開工建設到2020年11月27日併網發電,“華龍一號”全球首堆工程建設工作穩步推進,目前已形成一套完整、自主的型號標準體系,所有核心零部件均已實現國產,具備了批量化建設能力。
“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福清核電5號機組常規島廠房(11月26日攝)。新華社發
“中核集團聯合58家國有企業,聯動140餘家民營企業,帶動上下游產業鏈5000多家企業,共同突破了411台核心裝備的國產化,形成700餘件專利、120餘項軟件著作權、1項國際核電標準,涵蓋核電廠前期、設計、設備、建設、調試等全生命週期,有力支撐‘華龍一號’批量化建設和‘走出去’。”上述負責人表示。
記者從中核集團瞭解到,目前,中核集團海內外共有6台“華龍一號”核電機組在建,建設工程安全和質量處於良好受控狀態。
打造國家新“名片”
掌握核心技術不再被“卡脖子”
核能作為人類寄予厚望的高效清潔能源,為全球碳減排作出了重要貢獻。作為真正的“中國創造”,“華龍一號”是我國具有完整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三代核電技術,是值得國人驕傲和自豪的中國新“名片”。
“華龍一號”的總設計師邢繼總工程師不僅要帶領團隊研發“華龍一號”核電技術,還要保證安全建造核電站。
邢繼特別感慨説:“在百萬千瓦級核電站技術的發展上,我們經歷了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道路十分坎坷。”
邢繼舉例,“華龍一號”研發初期團隊遇到許多技術瓶頸,只能藉助當時國外合作伙伴的力量共同解決技術難題。
但是對方負責人提出,幫助解決技術問題的前提是中方團隊把整個型號拿出來共享。“這樣一個條件我們認為是太苛刻了,我們一直在追求實現核電的自主化,我們的目標是建立自主的核電品牌,如果共享技術,就意味着我們將失去對自主核電的主導權,會受制於人。”
因此,邢繼毅然決定放棄與對方的合作,組建自己的研發團隊自主攻關解決問題。兩年後,“華龍一號”成功解決了“卡脖子”難題。
目前,“華龍一號”已走出國門,在巴基斯坦卡拉奇成功建設了兩座“華龍一號”,工程進展十分順利。還有很多國家把“華龍一號”技術作為未來發展核能計劃的重要技術選項。“華龍一號”成為中國高端製造業走向世界的“名片”。
核電站究竟安不安全?
談到核電,大家可能更關心核安全問題。邢繼説,在日常生活當中輻射無處不在,極低的輻射劑量對我們的身體健康不會產生負面影響。核電站有非常嚴格的周邊環境監測系統,該系統檢測不到核電站周邊的輻射劑量有什麼變化,而且,核電站並不是人們想象中寸草不生的冰冷建築,相反,裏面的環境很美。
邢繼介紹,“談核色變”大可不必。換一個角度來看,歷史上發生過的幾次核泄漏也讓人類汲取了經驗教訓,推動了核能安全技術發展。今天的核電達到了非常高的安全水平。在最近一期國際專家對運行的核電站進行的安全評價中,中國有14座核電站獲滿分。
鏈接
“華龍一號”通過歐洲用户要求認證
記者近日從中國廣核集團獲悉,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已於日前通過歐洲用户要求(European Utility Requirements)符合性評估,獲得了EUR認證證書。認證結果表明“華龍一號”的設計滿足歐洲最新核電要求。
據中廣核有關負責人介紹,EUR文件涵蓋了保證核電站安全高效運行的各方面的超過5000條要求,包括安全、性能、系統與設備、佈置、儀控、運行維護、環境保護、退役等方面。通過EUR認證已成為各核電技術供應商進入歐洲電力市場的重要條件。
據瞭解,EUR組織由來自法國、捷克、芬蘭、英國、德國等國家的歐洲大型電力公司組成,致力於為擬進入歐洲核電市場的核電技術制定一套滿足歐洲核電安全、經濟及環境等要求的通用用户要求文件,並負責組織專家對潛在進入歐洲市場的核電技術進行與EUR要求相符性的審查和認證工作,為歐洲核電業主進行總體技術把關。
上述負責人説,“華龍一號”的EUR認證工作於2017年8月全面啓動,EUR組織11家成員單位參與,“華龍一號”的技術先進性和成熟性得到認可。
(來源:新華社 央視)
【編輯:鄧臘秀】
【來源:長江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