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奧特曼的照片,再加上一串戰力數值就能做成的卡片,在大人看來平平無奇,但在孩子眼中卻如同珍寶。通過集卡、換卡、“互相吹牛”形成的“卡片社交”,也經常出現在小朋友的圈子中。為了追求更稀有的卡片,孩子買起卡包來毫不吝嗇,而“拆包即得”的賭博式快感更是讓孩子欲罷不能。
難懂的暗號 孩子的“江湖”
“你有LGR嗎?”
“有啊。”
“送我一張唄!”
“那不行,得拿你的黑金換……”
傍晚時分,6歲的滿滿與鄰居小夥伴一碰面,就是一連串的“暗語”。身旁的父親想説上幾句,卻插不上嘴。
孩子們口中的“LGR”“黑金”,指的是以日本特攝劇“奧特曼”為主題的收集式卡片。如撲克牌大小的卡片,印刷着各類奧特曼、怪獸的形象,下方則是角色的攻擊力、防禦力等數值。
“一個六歲、一個十二歲,倆孩子的共同語言也就是奧特曼了。”作為“幾代人的回憶”,奧特曼成為孩子們溝通的紐帶,已不是近兩年才有的現象。不過滿滿爸爸關注到奧特曼卡片,還是這一年多的事。
“最初孩子跟我要,就是看到小區裏的哥哥在玩。”在滿滿爸爸看來,奧特曼卡片的娛樂性並不強,也沒有明確的遊戲規則,無非是比拼卡片上的數值。而這些數值的大小,不僅由卡片上的角色決定,還取決於卡片的稀有程度。稀有度分為多個等級,比如“R(普通)”“SR(稀有)”“SSR(非常稀有)”等等。就算都是同一個角色,版本越稀有,戰鬥力也會越高。
2歲孩子小波的爸爸,帶孩子下樓遛彎時,也經常能看見一羣六七歲的男孩圍在小區廣場的石桌旁,桌子上鋪滿了奧特曼卡片。因為這羣孩子每次的討論都十分熱鬧,小波爸爸不免好奇,旁觀過幾次。
卡片上寫着攻擊力和防禦力,按説比較數值大小就應該能知道誰強誰弱。但小波爸爸發現,孩子們玩卡片的規則,往往由其中一個叫小嶽的孩子當“裁判”決定。小嶽是這羣孩子中擁有卡片最多的,桌子上好多珍稀卡也是他從家裏拿來的。根據小嶽的解釋,這些卡不僅要比數值,還要比場地效果和必殺技,各種名詞把小波爸爸説得蒙了圈。
“那這些卡里哪個必殺技更厲害呢?”小波爸爸的問題一出口,孩子們立刻炸了鍋。有人説這張,有人又説那張,每個人都有一套理由,但最終的“解釋權”,往往還是掌握在小嶽手裏。
只要高級卡 普卡當場扔
滿滿第一次購買的卡片來自小超市,2塊錢一包的價格不貴,滿滿爸爸也沒有太多猶豫,本着“趁機教下數學”的思想,他給孩子一共買了5包,花了10塊錢,總共開出了40張卡。“可把我娃樂壞了,比100塊的玩具都好使。”
一開始,滿滿拿着手裏的卡就已經玩得很開心,但當他加入到小區孩子互換卡片的“江湖”中,才發現這40張卡根本不夠用。沒辦法,滿滿爸爸只好繼續購入其他卡包,半年的工夫,“花了也有幾百塊”。開出的卡中,有好多完全相同的普通卡,換也換不出去,只能留在抽屜裏“吃灰”。
相比於滿滿,9歲的小然花費更多,足足有幾千塊。一本“集卡冊”,讓他成為小區裏的焦點。即便不懂奧特曼卡片,僅從卡冊裏印刷精緻的卡片,就能猜測出卡冊的價值不菲。
雖然花了很多錢,但小然的父親不以為意,在他看來,“玩這個總比玩手機強”。唯一讓他有些在意的,是孩子對卡似乎過於“珍重”,甚至還會在網上搜尋“開卡秘籍”,“總覺得有些玄乎,我就是給他提些要求,比如看書、做作業,達到要求才能買新卡。”
記者走訪了多家開在小區和學校周邊的小賣店,發現這種收集類卡片已經成了店裏的標配,有的被擺在一進店最顯眼的貨架上,還有的放在收銀台上邊,付款時一抬眼就看得到。
除了奧特曼,還有其他動漫和電影人物的卡片,但整體來説還是奧特曼卡片的數量最多、最受歡迎。
“買的孩子可多了,每天都有。”一家文具店老闆表示,有的孩子來的時候順手買一兩包,還有的孩子出手更加闊綽,十幾二十包地買,“買完了在門口就拆,普通卡直接就扔了,就要那個高級卡。”
卡包檔次多 概率説不清
記者看到,奧特曼卡片大多以“卡包”形式售賣,每包8張卡。除了滿滿爸爸買過的2元包,還有1元、3元、5元、10元等檔位。老闆介紹,不同檔位卡包開出高級卡的概率不同,越貴的越容易開到好卡。但記者對比各種卡包的包裝,發現上面沒有任何關於所含卡片等級的説明。
10元的卡包,能開出幾張好卡?開出的卡一定比2元包的好嗎?面對記者的提問,老闆也表示不太清楚。“就跟現在的盲盒一樣,你開出來什麼是看運氣的。”由於卡片不單賣,孩子們必須整包整包購買,這也意味着很有可能會開出很多重複的卡片。
玩具店裏的奧特曼卡片禮盒,價格比卡包要貴得多。
在更大一些的玩具專賣店,記者也看到了擺放奧特曼卡片的貨架。這裏賣的都不是散裝的卡包,而是整盒的“卡片禮盒”。禮盒分為多個版本,最便宜的也要100元,貴的則在300元左右。店員介紹,禮盒裏有一些更高等級的卡,散裝卡包是開不出來的。想要獲得這種“超高級卡”,成本顯然比開散裝卡包高得多。
大多數禮盒,也沒有標出高級卡和超高級卡的獲得概率。在一款“傳奇版”套裝的包裝上,記者看到了“收錄稀有卡片”的文字説明,但具體收錄了多高的等級,開出的概率是多少,並不清楚。另一款“兩週年紀念禮盒”,寫着肯定能開出“2張兩週年限定XR卡”,此外還“有幾率獲得”GP、LGR、UR等超級稀有卡,但幾率是多少並沒有寫明。
這種“看運氣抽角色”的銷售模式,不僅出現在卡片市場,還出現在許多網絡遊戲中。因為每次抽獎和開卡都帶有不確定性,像賭博一樣“令人上頭”,有些玩家甚至是未成年人,為了抽到稀有角色不惜投入大筆金錢,最終仍然求而不得,這也引發了多起家長和遊戲廠家的爭執事件。為了遏制這種現象,監管部門在2016年印發並實施了一項規定,要求遊戲運營企業必須公佈稀有角色的獲得概率,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玩家的“賭博式”消費。但這種強制公佈概率的規定,目前並未見於實體卡片售賣市場。
奧特曼卡片貨架,往往擺在小賣部的顯眼位置。
建議
卡片怎麼玩 家長多引導
孩子玩卡片帶來的快樂,父輩並非不能體會。在滿滿爸爸的少年時代,有着幾乎同樣的玩物——小浣熊水滸卡,大家也會互相交換手裏的卡片,討論卡片角色的背景故事。但那個時候,卡片還是零食的附屬品,孩子們是以購買零食為主要目的,卡片只是順帶,更不會因為想要收集卡片而一下子買上十幾、二十包零食。
但現在,卡片已經成了一種完全獨立的商品,不用費勁吃零食,獲得方式更加“簡單粗暴”。而“拆包即得”的快感,也讓一些孩子欲罷不能。近日一則新聞稱,廣東中山一名7歲的孩子,暑假期間沉迷上了奧特曼卡片,還偷拿了家裏的2500元去買卡包。孩子媽媽發現之後,想把卡片拿回去退貨,卻遭到了商家的拒絕。
為什麼孩子會如此沉迷於卡片?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副教授張昕認為,年齡小的孩子自我意識開始發展,關於“自己是誰”這個問題還不太清楚,需要從別人的口中獲得對自己的評價。而一個孩子手裏的卡片“更牛”,就更容易受到其他同齡孩子的肯定,他也更願意為了這個目的去購買卡包。這個時候,就需要家長進行價值觀的引導,讓孩子明白不應該比較彼此的物質,更應該在學習習慣、意志品質這種精神層面進行比較,幫孩子在這些方向上尋找榜樣。此外,家長也應該對孩子其他方面的優點加以肯定,讓他不僅僅從“卡片社交”中獲得認同感。
張昕表示,在開展引導之後,如果孩子仍然控制不住購買慾,家長還是要採取干預措施,把控好孩子的零花錢和家裏的錢財。另外,家長也可以與孩子事先進行一些約定,可以買卡包,但是一週只能買幾包,或者必須完成學習任務才能買。這樣既可以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也可以讓孩子感到自己的需求是被尊重的。
來源:北京晚報 | 記者 莫凡 吳楠 插圖 宋溪
流程編輯:u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