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拿着新顯卡上門,要我幫他安裝一下。小事情~
這裏我也吐槽一下某些電商整機,用的神獸主板也算了(這款使用的是Dragon神獸板),竟然用2熱管的散熱器?
而且連鰭片帶熱管都彎了(向左倒伏),打開朋友主機的那一瞬間我都震驚了。
▼ 這場面實慘!你見過自然彎成這樣的散熱器嗎?反正我是第一次,不過凡事都可以用一句“又不是不能用”來混過去。
如果因為彎折,而讓熱管出現裂縫,那麼熱管裏的冷卻液很可能已經跑光了,想了想還是送了一個超頻三 東海X4:
在安裝這張RX5500XT之前,這裏也拿這張顯卡最後做一個簡單的測試。看看AMD 的Radeon Softwave有沒有針對顯卡進行新的優化。
先説朋友B的情況 :正兒八經的端遊玩的少,主玩還是用1080P顯示器玩3A大作(説白了就是巫師三)可以不糾結一堆Nv網遊優化。
用的平台是末代貴族B250 +i5 6500,而且本身的預算也夠不到光追,所以備選的方案在GTX1660Super和RX5500XT 之間。
考慮到市面上RX580的礦紛紛過了質保期,這時候殘值堪憂的情況下,RX5500XT在千元左右的性價比也開始顯現。
這個預算實屬身處光追的荒漠裏,RDNA架構更新了計算單元,Radeon圖像鋭化技術也是能打。
簡單説,千元出頭的價位,市售的新款A卡或者N卡,喜歡買哪張區別不大,真正到有區分度還是從RX5700XT開始。
顯卡的選擇上,小夥子還算機靈,選擇了華擎 RX5500XT Phantom Gaming,問了一下,看重華擎A卡的三年質保。
這裏就要結合我的體驗了,我之前買過某牌的RX480 4GB黑狼,進劍網3已開啓特效電腦就直接斷電黑屏,這也是我第一張掛掉的顯卡(非礦)。
而且已經過保,走不了官方售後(PS.如果能修的記得聯繫我,我寄過去檢測)。
很多時候延保第三年的成本加起來比前面2年都高,在價格合適的情況下我會優先選擇保修期更長的顯卡。
定位上, RX5500XT對位的Nv的GTX1660、GTX1660 Spuer,以及AMD的RX590,採用了7nm工藝,RDNA架構,優化了功耗。加上雙風扇配置,尤其適合小機箱。
譬如這樣:外觀:對於RX5500XT這一性能的顯卡,更適合它的場景是1080P分辨率下的遊戲。
同時也由於製程工藝的提升,不再需要體積碩大的散熱器,由此自然帶來的一個屬性是:顯卡的體積可以做得比較迷你。
▼ 顯卡採用了黑白紅的配色,其實這也是PG系列的一貫配色,就顏值而言確實不土(這點對於一干入門顯卡而言很難得)
另外從散熱器的正面可以看到銀色的裝飾部分形成一個“S”型的設計,大概率不是偶然:
▼ 華擎RX5500XT PG的側面:外觀上確實有花心思。
裝過很多台這個價位的PC,RX5500XT我很熟悉,性能上的差異很難表現在體驗上,但是顏值的差異很明顯
▼ 顯卡的側面有一個Phantom Gaming的ARGB LOGO,配合側透機箱可以起到裝飾的作用:
▼ 採用了單8pin供電,不得不提的是RX5500XT是A卡目前為止能耗比最強的一張顯卡,這也是AMD到目前為止最接近NVIDIA的一次:
▼ 華擎RX5500XT PG的背面:採用了黑紅配色的金屬背板。同時也可以看到散熱鰭片比背板要長一截
▼ 這一方面源於RX5500XT的PCB沒有必要做得那麼長,而塞下雙風扇又是相對主流的需求,這就使得散熱器的長度超過了PCB的長度:
▼ 另外市面上有很多RTX3080,PCB也不長,但是做了背板超覆蓋,而超出的位置做了部分鏤空,使得這一區域的熱交換更加高效,畢竟散熱器熱管末端是冷凝循環的關鍵。
測試平台:
首先介紹一下測試平台:
處理器:intel i9 10900K
主板:華擎 Z490 Taichi
顯卡:華擎 RX5500XT PG
內存: ZADAK SPARK 8GB×2 4133 MHz
硬盤:大華C900 PRO 512GB
電源:安鈦克 HCG X850 Extreme
散熱器:超頻三 凌鏡GI-CX360 ARGB
▼ 內存選擇了ZADAK SPARK 8GB×2 4133MH,ZADAK是宇瞻的高端線,之前全球第一款華碩方案單根32GB的DDR4內存就是ZADAK推出的:
▼ ZADAK SPARK 支持鋁合金外殼+ 立體式燈效:
▼ 電源則是安鈦克HCG X850 Extreme(850W版本日常無貨就很尷尬)
Antec HCG系列為海韻FOCUS+方案,十年保修。在此基礎上升級而來的HCG Extreme擁有更好的電氣性能。
1. HCG Extreme 操作温度可達50度,代表電子零件需選用高一等級用料規格才能達到
2. +12V 雜訊降至30mV以下,比Focus+ 35mV更於優異
3. HCG Extreme 使用135mm FDB 風扇, 散熱效益高於120mm FDB ,更加靜音
▼ 散熱器為超頻三 凌鏡GI-CX360 ARGB
如果要穩定使用i9 10900K,建議散熱器240起步,360最好(當然你要是上厚排就更棒)
我選擇是凌鏡GI-CX360,壓制i9 10900K日常使用足矣,之前在其它的平台上也使用過:
▼ 凌鏡GI-CX360的霧化RGB冷頭我比較喜歡,透光面積大,色彩過渡自然,關鍵是:價格也不貴:
▼ 硬盤為大華C900 PRO,屬於一款性能中上的NVMe SSD,也算支持了一把國產。
除了3500MB/s以外的連續讀取速度外,這款SSD的加厚馬甲也是一大特點,有別於很多SSD的薄薄一層,這款固態的馬甲是真的厚,如果主板對主板本身的M.2 Shild不滿意,可以考慮直接用C900 PRO 的原裝散熱器。
理論性能測試:3DMARK依舊是目前測試顯卡理論性能最有參考性的軟件:
▼ 首先進行的是3DMARK TimeSpy壓力測試,97%為及格,這張顯卡通過率為99%,表現不錯:
▼ 得益於進步很大的能耗比,在顯卡風扇沒有滿速的情況下,僅靠BIOS的梯度速度,就可以保持在61℃,距離風扇全開還差得遠。
因此可以判斷這張顯卡不存在散熱上的瓶頸。
▼ 在Fire Strike測試中,顯卡分為14145分,測試1幀數為67.08,測試2幀數為56.78,滿足這張卡“
1080P分辨率遊戲”的定位:
▼TimeSpy ,模擬DX12環境下的遊戲表現:顯卡得分為4797
遊戲實測:遊戲測試選擇了自帶Benchmark的《古墓麗影:暗影》,因為SMAAT2X和SMAA 4X的幀數幀數表現差距比較大(不同的抗鋸齒等級)
因此這裏分別進行了2次測試。在《古墓麗影:暗影》1080P SMAA 4X的條件下,平均幀率為56:
▼ 在抗鋸齒SMAA T2X的條件下,測得這張顯卡的平均幀率為70,不論是SMAA T2X還是 SMAA 4X,在1080P分辨率下,都滿足流暢遊戲的標準(所以AMD對於這張顯卡的定位還是比較精準的)
點評:
1.RDNA架構加持下,以往經常被詬病的能耗比問題,在RX5500XT上得到了解決,而且未來的A卡的能耗比會持續進步。
2.新A卡和新N一樣,都值得期待,尤其是現在N卡期貨嚴重的情況下,更需要有競品起到鯰魚效應。
3.再回到這張非公版顯卡,金屬背板能給的都已給到,外觀和設計確實比較討喜,而且散熱和温控做得很好。如果價格合適,還是值得入手的。
不足:眾所周知,顯卡的性能非常透明,並沒有鼓吹的空間,所以值不值主要看價格,只要價格到位,什麼都香。
so:等一個活動價入手會更加值。
最後,感謝閲讀~
還有,男的會彎我知道,散熱器會自然彎我還第一次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