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競技這幾年發展非常快速,國家甚至將電競納入杭州亞運會正式項目,也就是説玩遊戲也能為國爭光了。
隨着電子競技的發展,越來越多年輕人選擇走上這條路,不過這也引發一些家庭衝突,大部分家長還是希望子女能夠接受更多教育,然後考上大學,未來安穩工作,在這種矛盾下,青少年很容易跟家長髮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
那麼這時候家長怎麼跟孩子處理這種矛盾?兵乒球“大魔王”鄧亞萍的做法就值得所有家長學習,在最近播出的《誇就對了》的脱口秀裏,鄧亞萍講述了她與電競的故事。
鄧亞萍為兒子考察電競戰隊與所有青少年一樣,鄧亞萍的兒子也非常喜歡玩遊戲,尤其是英雄聯盟,段位超過大部分人,於是就產生了打電競的想法。鄧亞萍不僅沒有反對,反而非常支持兒子的想法,不過她並不是盲目的支持,而是親身去感受電競的不容易,然後再給兒子講道理,之後讓兒子自己選擇是否要走電競這條路。
鄧亞萍表示自己去了中國兩家頂級電競俱樂部考察情況,專門去了解電競選手的訓練、作息情況,然後回到家跟兒子反應情況,如果他能接受電競的生活,那麼就支持打職業,因為電競跟兵乒球一樣都能拿世界冠軍,這沒有什麼不同。
在沒有了解電競之前,鄧亞萍的兒子非常渴望當一名職業選手,但他聽到電子競技每天訓練12小時就放棄了,因為這訓練量比打兵乓球還要大,大概他也明白自己更多的只是對遊戲的興趣。
這就是鄧亞萍與兒子的相處之道,他想打電競沒有問題,父母也支持,但鄧亞萍通過親身感受什麼是電競,然後反饋給兒子,既尊重兒子的選擇,又幫他尋找正確的道路,毫無疑問鄧亞萍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媽媽。
實際上鄧亞萍之前在另一檔節目裏就跟PDD探討過電競的事情,青少年如果要走上電競,首先父母這一關就非常重要,只有得到他們理解和支持才更有動力走下去。
鄧亞萍與兒子之間的故事只是萬千家庭的一個縮影,許多年輕人為了打電競不惜跟家長反目成仇,這是非常不好的行為;當然了,這也不能怪他們,因為絕大部分家長也不希望子女走上電競。
興趣愛好和職業區分開來之所以會造成矛盾,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沒有了解什麼是電子競技,一些青少年覺得自己遊戲玩得好就能當職業選手,這是很錯誤的想法。
如同鄧亞萍瞭解的一樣,電競選手一天要訓練十二個小時,這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量,一些“網癮少年”或許一兩天能堅持下來,但讓他長時間裏訓練就容易放棄,這就是興趣愛好和職業的區別。
在走上電競之前,一定要區分什麼是興趣愛好,什麼是電競,因為玩遊戲不等於電競,前者只是短時間內的愛好,後者則是一個職業,它需要長時間的系統訓練,而且還不一定能走上賽場。
總結與個人看法:從現在的情況來看,電子競技被越來越多人接受,但大眾對於這個新興行業又不太瞭解,容易造成玩遊戲就是打電競的誤區。每當出現這種情況時,家長可以帶着孩子去了解一下電競選手的生活,讓他們明白電競沒有這麼簡單。
在充分了解後再來決定是否要走上這條路,如果孩子真的有電子競技的天分,並且能夠堅持下去,那麼父母也不妨支持他們的選擇,畢竟這是他們的生活,有時候不能干預太多。
對此你們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