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小鵬P7的上市, 大家看到其發佈的車輛的參數上會發現,小鵬P7具備L3級別自動駕駛能力,縱觀自主品牌,長城、吉利、長安、東風、廣汽新能源等均有推出具備L3自動駕駛的車型。然而放眼國際,奧迪已徹底放棄L3級自動駕駛研發,轉而投向L2和L4級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除此之外,沃爾沃、福特等多家國外車企均表示會越過L3,直接研發L4/L5級別自動駕駛技術。面對國際主流車企的放棄,國內自主品牌為何還要在L3這一領域大力發展?
自動駕駛分級標準
首先,説到L3自動駕駛技術,先讓我們來了解一下,自動駕駛技術到底有多少層分級:
簡單的説,在L0級至L2級自動駕駛中,對路況做出反應的任務都由駕駛員和系統共同完成,並需要駕駛員直接參與駕駛。L3級有條件自動駕駛,在預先設計好的條件內,由汽車自身完成大部分駕駛,但駕駛員需要保持注意力,隨時準備接管駕駛。L4級高度自動駕駛和L5級完全自動駕駛則不需要駕駛員的介入,駕駛員完全轉變為乘客的角色,車輛甚至可以不再裝備駕駛座位。另外,我國工信部發布的《汽車駕駛自動化分級》標準與國際SAE大致相似。
發展L3級別的原因
回到L3這個級別上,從上面列舉過的0-5級標準來看,L3級別是根據不同的環境下依舊需要人類駕駛員在特定情況下進行接管,以應對緊急危險情況。簡單來説,所謂的L3級自動駕駛在滿足特定情況下,可讓駕駛員解放手腳和雙眼的有限自動駕駛。
而各個自主品牌車企都紛紛加入L3自動駕駛的大潮中,與國家標準的出台有着很大的聯繫,而明確的分級標準將有助於促進各類自動駕駛汽車的量產與落地進程。
3月9號,工信部發布了《汽車駕駛自動化分級》推薦性國家標準報批公示,正式標準將在2021年1月1日開始全國實施。該標準由汽標委組織牽頭,長安、中汽研、廣汽、東風、吉利、寶馬、福特、大眾等相關單位共同參與,可以看出此次標準的制定由主管部門發佈,合資車企和主流自主品牌共同參與標準的制定,也就不難解釋為何各大自主品牌主流車企在L3自動駕駛技術車型上大下苦功了。但是,此次出台的只是標準,相應的法律法規也暫未出台,用户暫時無法享受L3自動駕駛功能。
現階段的L3級都是入門級
關於國內大多數車企所宣傳的L3級自動駕駛,有些車企在功能上實際並未達到真正的L3級。成熟的L3自動駕駛在功能上,需要實現TJP(擁堵自動駕駛)和HWP(高速自動駕駛)兩類功能。
早先L3級別領域的“先驅”奧迪,在2017年推出的全新一代奧迪A8。在時速為60km/h以下時開啓TJP(擁堵自動駕駛),奧迪A8可以完全接管駕駛功能,包括停車、加速、轉向、本車道上制動等等,達到L3級有條件自動駕駛。但當時速超過60km/h時,奧迪A8會提示駕駛員接管,奧迪A8並不具備HWP(高速自動駕駛)的能力。
自主品牌裏,長安汽車是國內首家實現L3級別車型量產的車企,以長安UNI-T為例,L3級自動駕駛功能僅能在時速40km以下開啓TJP(擁堵自動駕駛)。而在40km以上的HWP(高速自動駕駛)長安UNI-T同樣無法完成。要知道,這比3年前奧迪A8的速度限制還低了20Km/h。
在硬件配置上,奧迪A8車輛的前後及兩側一共佈置了 12 個超聲波傳感器、4 個 360 度全景攝像頭,而且車輛前部配置了 1 個遠程雷達、1 個紅外攝像機、以及 1 個激光雷達。而長安UNI-T僅使用了6個攝像頭、5個毫米波雷達、12個超聲波雷達和ADAS地圖。UNI-T的傳感器比3年前的奧迪A8還少。
與造車新勢力蔚來ES6的L2級輔助駕駛的傳感器配置相比:1個三目攝像頭、4個全景系統攝像頭、5個毫米波雷達、12個超聲波雷達、1個駕駛員狀態檢測攝像頭。甚至還不如蔚來ES6。
當然,從標準上來講,長安命名為L3級自動駕駛也不算錯。但從硬件配置上和可實現的功能上來看,長安所提到的L3級別自動駕駛只是入門級的L3級別。
中國自動駕駛發展的趨勢
車企方面,隨着目前大多數國內車企L2級自動駕駛車型量產的實現,未來更高等級自動駕駛車型的量產是車企的主要目標。現階段,多數車企選擇漸進式路線,先實現部分L3級自動駕駛量產。同時,HWP(高速公路引導)和TJP(交通擁堵引導)兩大技術問題,作為主要攻克的目標。
政策上,2020年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等11部委聯合印發了《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提出了2025年實現有條件智能駕駛汽車的規模化生產(L3級別)的願景。
同時,由於市場規模巨大和5G等新技術的推出,將促使中國成為全球最重要的自動駕駛汽車市場之一。另外,就消費者對自動駕駛的接受度而言,中國消費者也是非常前衞的。全球知名管理諮詢公司麥肯錫此前的一份調研顯示,中國消費者認為全自動駕駛非常重要的比例高達49%,比較之下德國和美國僅16%的消費者認為全自動駕駛“非常重要”。
最後
成熟的L3自動駕駛技術,不僅需要先進的專業技術,同時還需要政策的法規的配套落實和市場的需求。但現階段的L3自動駕駛技術在國內只是起步階段,很多車企只是將其作為營銷的噱頭。另一方面,從國家出台的相應政策法規及市場的需求來看,今後自動駕駛在中國市場前景巨大,而車企則需要朝更成熟和更高級別自動駕駛技術方面多加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