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啓動暨人工智能計算中心發展白皮書發佈會現場。
長江日報記者高勇 攝
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黨委書記趙志耘。長江日報記者高勇 攝
華為高級副總裁鄧泰華。
長江日報記者郭良朔 攝
中國工程院院士丁烈雲。
長江日報記者高勇 攝
華為昇騰計算業務總裁許映童。
長江日報記者高勇 攝
11日上午10時40分,武漢市人工智能計算中心項目正式啓動建設。這標誌着武漢市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正式進入全面建設階段,開啓武漢市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新徵程。
9月初,科技部正式發文批覆《武漢市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方案》,支持武漢市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此次武漢市人工智能計算中心項目啓動建設,將圍繞武漢市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重點打造“一中心四平台”,以人工智能計算中心為主體,提供公共算力服務平台、應用創新孵化平台、產業聚合發展平台和科研創新人才培養平台,助力武漢市智能製造、智慧醫療、智能數字設計與建造、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
(長江日報記者陳誠 通訊員夏春城)
人工智能計算中心發展白皮書在漢發佈
武漢有望打造人工智能產業新高地
長江日報訊(記者吳曈)“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將成為一個標誌性工程,為武漢人工智能試驗區發展帶來更大更強的帶動效應。”武漢市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啓動儀式上,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黨委書記趙志耘表示,在武漢建設全國首個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必將在我國人工智能發展進程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啓動儀式上,《人工智能計算中心發展白皮書》同步發佈。趙志耘表示,白皮書的發佈將進一步引領、統籌、規範未來武漢在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建設過程中的方向性和導向性。“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未來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設施。”趙志耘認為,在新一輪全球科技競爭中,必須通過人工智能抓住產業變革的先機和主動權。
怎樣通過人工智能試驗區建設,讓武漢眾多中小企業受益?趙志耘表示,下一步的目標是讓人工智能“用得起、用得上、用得好”。她解釋道,“用得上”是指構建一體化方案,通過一個人工智能計算中心,讓各種交叉技術一站式解決;“用得起”是指在不浪費有限的社會資源的條件下,把所有的成本降至最低,統籌規劃解決人工智能算力,使人工智能計算中心作為標杆,解決人工智能基礎研究上的需求和產業發展,滿足中小企業加入人工智能行業中所需要的算法需求;“用得好”則是指未來將推出多個公共服務平台,並實現平台迭代升級,讓受益面更廣。
人工智能技術仍在不斷演進和變化,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在建設過程中也會不斷面臨新的形勢和挑戰。趙志耘表示,人工智能計算中心的重點工作是解決“自主化”的問題,讓關鍵技術安全、可靠,不再面臨“卡脖子”的難題。
華為助力武漢智能化產業升級
為新經濟注入新動能
長江日報訊(記者吳曈 見習記者熊詩琪)在武漢市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啓動暨人工智能計算中心發展白皮書發佈會上,華為高級副總裁鄧泰華表示將助力武漢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以此實現智能化產業升級,並期待將武漢打造成全國乃至全球疫後重振經濟風向標。
此次發佈會上,鄧泰華説,武漢作為科技部《人工智能計算中心發展中心白皮書》指導下首個落地的人工智能計算中心,華為集團將全力支持武漢建設全國人工智能領先標杆。據他介紹,將重點打造“一中心四平台”,即以一個統一的集約化人工智能計算中心為主體,提供公共算力服務平台,行業應用創新孵化平台,產業聚合發展平台,以及科研創新和人才培養平台,以此實現“政產學研用”五位一體打通,形成整個東部乃至全國的人工智能產業的匯聚。華為集團期待通過這種方式,帶動整個武漢行業的智能化升級,為武漢今後新經濟發展提供新動能。
華為昇騰計算業務總裁許映童則表示,人工智能未來的應用場景將貫穿能源、金融、醫療、交通、城市等“千行百業”,預計到2025年,人工智能產業市場規模將達到7.44萬億美元,未來5年內年均增長將超過30%,“通過人工智能試驗區以及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建設,武漢將迎來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舊動能轉換的良機,華為將繼續加大在武漢人工智能產業上的投入和佈局,與武漢大學、武漢理工大學等高校深入合作,助推武漢打造全國人工智能高地”。
重點發力人工智能
武漢體現戰略眼光
長江日報訊(記者陳誠)“武漢發展人工智能產業具有廣闊的國際視野。”武漢市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啓動儀式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丁烈雲表示,武漢未來在人工智能創新發展上將獲得先機。
戰略眼光帶來產業發展契機
“今天啓動武漢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展示了武漢的戰略眼光。”丁烈雲説,國家非常重視人工智能,科技部給予了大力支持,武漢發展人工智能產業,具有廣闊的國際視野,高瞻的戰略眼光。
丁烈雲介紹,武漢科研實力雄厚,在相關領域已經開始發力,還會有新的發展機會。疫情以後,武漢人對健康越來越重視,這就是智能健康產品的發展空間。他舉例,很多老人在家裏面獨居,你怎麼知道他的健康狀態?通過可穿戴的設備,甚至是智能馬桶,來感知老人的狀態、運行軌跡。“我們正在開發一個產品,能夠感知老人摔倒了,然後通知他的家人。”
像造汽車一樣造房子成為可能
智能技術給我們建築會帶來什麼樣的變化?作為武漢工程建設領域的頂級專家,丁烈雲分享了人工智能在建築業的應用場景。
丁烈雲説,“今後的建築產品不是畫出來的,它是算出來的。”丁烈雲舉例,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的建築,有大量的曲面和曲線,根本沒有辦法人工去畫,只能用計算機去生成。特別是中間有巨大的玻璃屋頂,如果太陽光直射下來,它可以消耗大量的能源,怎麼辦?通過人工智能,通過算法,把網格進行了分格,使得太陽直射的光線最少,讓泛光進入航站樓,使機場變成一種節能的建築。
“設計有了變化以後,生產方式也會產生變化,像造汽車一樣造房子將成為可能。”丁烈雲説,就是把建築分成一些構件,在工廠裏生產,通過智能物流運到現場進行裝配。現在有了人工智能技術,我們建築的工廠也像製造業工廠一樣可以變成無人工廠。
以武漢人工智能計算中心為主體
重點打造四個平台
■ 公共算力服務平台
將人工智能計算中心算力資源開放給武漢市軟件開發企業、科研機構和高校,解決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的算力需求問題
■ 應用創新孵化平台
結合武漢產業特點,編制人工智能應用場景的項目機會清單,面向人工智能企業、高校院所、科研機構進行公開發布,鼓勵開展人工智能競爭性和先導性應用開發和場景試驗,牽引科技創新成果做商用轉化,形成重大產品創新和示範應用。
打造一批有影響力、有實際效果的應用示範項目,進一步帶動相關產業智能化升級
■ 產業聚合發展平台
依託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建設配套園區,並聯合AI頭部公司聯合建立人工智能生態創新中心等生態運作組織,進行企業交流、初創孵化、技術賦能、人才培訓、技術方案對接,產業推廣等活動,促進和推動人工智能產業集約集聚發展
■ 科研創新人才培養平台
結合武漢人才密集優勢,鼓勵高校院所聯合行業龍頭企業,採用產學研合作模式,創建一批人工智能重點實驗室、研究院等創新科研組織
基於人工智能計算中心算力資源,圍繞產業技術創新需求,開展人工智能技術研發、科技成果轉化等重點工作,落地一批科技創新成果,培養一批關鍵人才
來源:長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