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創新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

用創新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

    黃源浩。南方日報記者 朱洪波 攝

用創新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

    聽黃源浩講述他的特區故事

    ■逐夢者説—我和特區40年分享會

    “黃河入海流,滄海變沙丘,世事如棋局,勇者站潮頭。”在深圳奧比中光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奧比中光”)創始人、CEO黃源浩的辦公室內,這幅掛在牆上的字畫蒼勁有力。

    與深圳經濟特區同齡,帶着“學霸”光環的他,博士畢業後,先後在香港、新加坡、加拿大等地研究所工作,進行光學等方面的研究。

    潛心向學十載,2013年,在人工智能領域即將迎來黃金髮展期的前夕,他帶領着一批志同道合的科研人員在深圳創業“吃螃蟹”,成立了奧比中光,專攻3D傳感技術。

    歷經8年風雨,從一度步入險境到向着高峯攀登,如今,奧比中光已經發展成為一家擁有強大研發團隊的創新型企業、國際領先的3D感知解決方案提供商,服務全球客户逾2000家。

    日前,黃源浩榮獲“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週年創新創業人物和先進模範人物”稱號。“我們要加倍努力,用技術突破和創新成果,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在做客南方日報、南方+客户端主辦的“逐夢者説——我和特區40年分享會”時,黃源浩講述了他的特區故事與未來目標。

    西遊十年

    紮根深圳沃土澆灌創業夢想

    南方日報:3D感知技術是您重點攻堅的領域,它將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怎樣的改變?

    黃源浩:通過3D感知技術,我們可以將一個空間的幾何結構完整描繪出來。使用者可以進行360度的觀察,甚至還可以在模型中獲取凳子的尺寸、茶几的長度和寬度等信息。不僅如此,我們還可以通過手機對人臉、人體進行掃描。不難想象,未來,天地萬物都會變成一個3D數字化的世界。

    這樣一個世界將給我們的生活帶來非常大的變化。比如,將來叫一輛出租車,可能是一輛Robot Taxi(無人出租車),它可以用3D感知整個世界,定位精確到幾釐米的精度,開車比人還安全。可以預見,未來,整個社會將變成一個真正智能的社會。

    南方日報:您曾“西遊”研學10年,在很多世界知名的研究所工作過,後來為何選擇走上創業這條道路?

    黃源浩:從2002年到2013年,我在國外待了10年半的時間。無論是讀碩士、博士還是做博士後研究,在我內心深處始終有一個夢想,便是將我的技術轉化成普羅大眾消費得起的產品,而不是隻發表幾篇論文,得到了一些關注,就感到心滿意足。

    可以説,這種想法深深烙印在了我的骨子裏。我想要看到我的創新技術能夠被廣泛使用,能夠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甚至能直接改變世界。比如現在,不少手機通過我們的技術,實現了諸如刷臉支付的功能,一想到這點,我們就感到無比自豪。

    南方日報:為什麼會到深圳創業?

    黃源浩:首先,我們做的是技術,不是產品或品牌。我們的技術是要賣給產品和品牌的,深圳是智能硬件之都,我的客户都在這裏,因此我選擇來深圳創業,方便對客户進行“貼身服務”。深圳是最靠近客户,對產品、行業的理解最深的地方,因此對我們的發展最有利。

    其次,深圳整個產業鏈配套完善,產品種類豐富、應有盡有,產品開發更迭速度極快。在華強北“打個板”,幾天時間就完成了,但在加州、硅谷則需要花費一兩個星期的時間。

    此外,深圳市政府是一個服務型政府,效率高、以人為本,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創業環境。最後,也是我一個明顯的感受,在深圳打拼的人與其他城市的人氣質不一樣,非常有激情,敢闖、敢打、敢拼,這種人最適合創業。

    志取真經

    “讓所有終端都能看懂世界”

    南方日報:在奧比中光創業的過程當中,尤其是在2014年到2015年底將近兩年的時間裏,由於研發投入大、收入少,公司險些“斷糧”,那時候有沒有擔心失敗?

    黃源浩:那時壓力特別大,因為要做好3D傳感器,一定要做自己的芯片,但做芯片很“燒錢”。我們2014年開始做芯片,2015年第一顆芯片流片(嘗試以流水線作業的方式,通過一系列工藝步驟製造出來的芯片)成功,當時幾百萬元的投入對我們來説不堪重負,賬上的錢就只能發出不到三個月的工資,壓力非常大。

    老實説,我當時甚至不敢讓員工知道,只能自己面對這樣的困難。一直到2018年左右,公司發展步入正軌,在內部聊天時我才將這件事情説了出來。

    南方日報:您辦公室的名字叫“東土大唐”,有什麼特殊內涵?您給自己設定的最終目標是什麼?

    黃源浩:處在一個新興行業,創業的過程就有如“西天取經”,困難重重,可以説,要經歷九九八十一難,才有可能取得“真經”。而東土大唐正是西天取經的起點,我藉以明志,表達自己“取回真經”的決心。

    談到最終目標,説得文縐縐一點,便是讓所有終端都能看懂世界,人的眼睛具備立體的感知能力,可以感覺到大概的距離,比如我離您現在大概是兩米到三米,但目前不少採用2D攝像頭的智能硬件是感覺不到距離的。我想要做到的,就是讓所有的智能硬件都擁有比人類更強大的視覺能力,能精準測量出實際距離,比如我離您就是3.01米,非常精準。

    建言深圳

    持續擦亮智能硬件之都品牌

    南方日報:您去過全球這麼多國家,也跑過我們國內很多城市,您覺得深圳經濟特區“特”在哪裏?

    黃源浩:這個城市“特”就特在,它是一個能夠實現夢想的地方。深圳的發展速度很快,僅用40年的時間,便從一個邊陲小鎮變成一座國際大都市。一些國外的朋友來到深圳,儘管去過不少地方,他們還是會驚訝於深圳如今的發展面貌。

    南方日報:接下來,深圳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培育更多的優秀企業和企業家,應該做好哪些工作?

    黃源浩:深圳應當進一步把信用體系搭建起來,不斷健全企業的信用體系、個人的信用體系。大部分企業家都很想幹成一番事業,他們需要一個公平的環境幹事創業,要有完善的信用體系,大家説話要算數,同時也要培養企業家精神,真正讓我們的市場充滿活力。

    南方日報:在您看來,“深圳精神”是什麼?您對深圳未來的發展有怎樣的建議?

    黃源浩:“深圳精神”最大的特質是“拓荒牛精神”,這是一股奮進不竭的動力。在深圳,大部分人都有一種敢闖、敢幹、敢拼、敢為天下先的精神。此外,深圳還有一種精神就是實事求是。至少在我所處的行業內,我們的供應商、客户,包括政府有關部門,都言而有信、説到做到。

    對深圳未來的發展建議,我認為深圳作為智能硬件之都,應當繼續在智能硬件、智能家居、無人駕駛以及服務類智能機器人四大行業,包括無人機產業等進行深入的研究。如何做好種類繁多的智能硬件?這是深圳一定要想辦法不斷攻克的問題。

    除了發展智能硬件,其配套的技術,包括視覺感知、AI芯片、智能算法行業的解決方案等,也需要企業積極與政府共建,一起完成核心底層共性平台的開發。隨後,各個智能硬件的龍頭企業,便可以利用這一平台,去開發自身的產品。

    今年是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週年,在過去的40年裏,深圳已經成功創造了全球的一個奇蹟——深圳速度。我相信,未來深圳一定會創造更大的奇蹟。

    南方日報記者 陳理 胡良光 戴曉曉 見習記者 錢明雅

    統籌/主持:南方日報記者 趙楊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925 字。

轉載請註明: 用創新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