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郭興
日前,教育部、國家語委在京召開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建設推進會,我國完成語言資源保護工程一期目標,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規模的語言資源庫和展示平台。
語保工程一期完成了1712個調查點的語言資源調查採集,涵蓋全國所有省區市,調查收集到123種語言和全國各地方言的原始文件數據超過1000萬條,其中音頻數據超過560萬條,視頻數據超過500萬條,總物理容量達100TB。一大批瀕危漢語方言和少數民族語言得到科學系統的調查保護。
從開展語言狀況調查,到收集記錄實態語料,再到整理加工,建設多媒體語言資源庫並開展保護研究,我國如何在幅員遼闊、語言種類繁多的條件下組織起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語言資源保護項目?世界最大的語言資源庫是怎樣建起來的?
“縱觀國際上的語保項目,大多數由基金會、科研機構甚至個人組織實施,力量零散,難成規模,而我國的語保工程在啓動之初,就確定了國家工程的定位。”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首席專家、核心專家組組長曹志耘説,黨的堅強領導和政府統一規劃組織,是語保工程得以順利推進的重要因素。
自2014年論證起,語保工程就一直在教育部和國家語委的領導組織下開展,並得到有關政府部門和各地各級語言文字管理部門的全面支持。
財政部為語保工程撥出專項資金,部分地方政府也為之提供了配套資金;語保工程是教育部每年的年度重點工作,列為國家語委三大工程之一;各省(區、市)成立專門的項目管理機構,各調查點縣(市、區)教育部門全程參與支持調查工作;一些地方教育部門還將工程建設列入本地教育規劃。
語保工程專業性強,專家學者的作用很重要。教育部和國家語委組織專家專門進行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的全面論證和頂層設計,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確定了工程的實施方案、管理辦法和技術規範,編印出版《中國語言資源調查手冊·民族語言》《中國方言文化典藏調查手冊》等規範標準。項目實施過程中的培訓、指導、檢查、驗收等也都有專業團隊和技術人員把關。
建立自上而下的“工程—項目—課題”三級管理體系,北京語言大學設立中國語言資源保護研究中心、中央民族大學設立中國少數民族語言資源保護研究中心。迄今為止,參與到語保工程的高校和科研機構達350多家,投入專業技術人員約4500多名,語言方言發音人6000餘人。
語言保護,既要靠政府和專家學者,也離不開十幾億語言使用者,只有讓他們成為語保的主力軍,語保事業才能真正取得成功。
語保工程高度重視宣傳推廣。組織開展青年志願者行動和方言文化活動,吸引大中小學學生和社會大眾參與;在語保調查工作中,面向社會公開招募遴選發音人,在當地掀起珍愛和保護方言的熱潮;此外還邀請公眾人物擔任語保大使和形象代言人,宣傳語保、推動語保。語言保護逐漸從政府文件、學者論著裏走出來,進入社會大眾的視野和生活。
我國的語保工程得到了國內和國際社會,特別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高度評價。2018年9月,中國政府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湖南長沙聯合舉辦“首屆世界語言資源保護大會”並最終通過成果性文件《保護和促進世界語言多樣性嶽麓宣言》。該宣言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首個以“保護語言多樣性”為主題的永久性重要文件,提供了中國開展語言資源保護可資借鑑的經驗、模式和路線圖。
“中國語保工程值得總結和分析的地方很多。但在所有的理念、經驗和做法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政府、學者、公眾形成了一個目標一致、各盡其能、相互推動、相互支持的有機體,這正是語言文字工作領域裏的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和中國經驗。”曹志耘説。
目前,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二期建設已正式啓動。二期建設將利用現代化技術手段,對此前調查收集的語言資源進行科學系統的整理加工和全面深度的開發應用,建成準確權威、開放共享的語言資源公共服務平台,產出系列標誌性成果,全面提升我國語言資源保護和利用水平。同時還將對一些持續瀕危的語言方言開展調查保護,編寫出版語言資源集、瀕危語言志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