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華為升級出口管制,這次打出兩張牌,業內稱反制要冷靜

文 | 唐煜 周路平 鄭亞紅 麻策

編輯 | 趙豔秋

這次,朋友圈沒了羣情激憤

“內部沒什麼波瀾,都習慣了。”一位華為員工對AI財經社説。5月15日,美國商務部發出公告,加大了對華為芯片設計和製造的打壓力度,而相比於外界的擔憂,華為內部員工並沒有表露太多情緒。

但在一年前,情況和情緒完全不同。美國把華為列入實體清單後,國內外輿論一片譁然,華為內外羣情激憤,“身邊有一位女同事在辦公室裏扛不住壓力,號啕大哭,大罵美國人太欺負人”。一位自稱是華為員工的知乎網友説。

海思總裁何庭波還發了一封內部信:今天,是歷史的選擇,所有我們曾經打造的備胎,一夜之間全部轉“正”。讀着令人熱血沸騰。

而如今,在華為心聲社區,首頁幾乎沒有對這件事情的討論,華為也沒有第一時間對此事正式回應。5月16日,心聲社區的微信上發了一張老圖,寫了一行文字:沒有傷痕累累,哪來皮糙肉厚,自古英雄出磨難。這張傷痕累累的伊爾2戰鬥機的照片經常被華為官方使用,用以隱喻自己的處境,以及邊飛行邊補漏洞的頑強精神。華為中國的官微上也只寫了一句話:除了勝利,我們已經無路可走。

美國對華為升級出口管制,這次打出兩張牌,業內稱反制要冷靜

“這條新聞出來,大家只是打卡式地在朋友圈裏發了一張已經發了一年的爛飛機的照片,在羣裏面調侃幾句:美國人真的好沒勁。然後該幹嘛幹嘛。”不少華為人都顯得非常冷靜。

另一邊,華為的競爭對手們則一如既往的保持緘默。比如,自從谷歌禁止華為手機安裝GMS後,華為把增長的壓力放在了國內,讓原本競爭激烈的國內市場變得更為慘烈,尤其是華為在國內線下渠道的擴張,擠壓了OV和小米的市場份額。

他們對華為的心態頗為複雜,同是中國企業,華為的遭遇讓人同情,但強大的華為以及華為掀起的愛國消費熱情,又常常讓他們感到受傷和吃虧。

5月18日,華為在深圳總部召開分析師大會,現場氣氛頗為嚴肅,華為高管的發言表露了底氣,但不是強硬。“我們的全球化多元化的戰略不會動搖,不會改變。我們去年對美國採購了187億美金,如果美國政府允許,我們仍然會繼續購買美國公司的產品。”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説。

郭平還坦言,進入實體名單給華為帶來了很大影響。“我們去年其實並沒有實現業務計劃,跟我們年初的商業計劃相比大概差120億美金。你們看到每個季度的增長也有所下滑,特別是華為獲取的每個合同,跟以往相比,有很多困難。我們努力在尋找怎麼能夠存活。”

美國對華為升級出口管制,這次打出兩張牌,業內稱反制要冷靜

圖/麻策

他坦承,當下華為的關鍵詞是“求生存”,而提及更多的是多元化和開放合作心態,“華為公司也絕不會走向封閉,走向孤立主義,我們仍然會堅持全球化”、“華為要以做大產業,商業共贏、利益分享為原則”。

相比較而言,在今年3月份,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在2019年財報會上對美國的態度明顯更為強硬,“為什麼不能基於同樣的網絡安全原因,禁止美國公司的5G芯片及含有5G芯片的基站和智能手機、各種智能終端在中國使用呢?”

作為關鍵的當事方之一,台積電的態度一直拿捏到位。在去年美國禁令出台後,台積電沒有急於站隊和表態。這次美國加大對華為的制裁,夾在中間、需要左右逢源的台積電也一定非常難受。5月18日一早,有報道稱,華為已緊急對台積電追加高達7億美元大單。不一會兒,有日本媒體曝出,台積電不再接收華為新訂單。台積電很快澄清報道“純屬市場傳言”。而在美國商務部的消息透露之前,台積電也宣佈在美國建設芯片廠的計劃。

美國對華為升級出口管制,這次打出兩張牌,業內稱反制要冷靜

圖/視覺中國

但這件事在部分半導體行業人士中間還是掀起了波瀾。一位行業分析師把美國的這次行動形容為“半導體的中國保衞戰”,高呼“針對美國的‘核武器’,中國必須要堅決反擊,以戰止戰”。但這篇文章後來被刪除。還有人則在社交媒體上點名中國應該對高通、思科、蘋果和波音等美國企業採取行動。

不過,類似激進的觀點並不被大多數人認同,一方面是傷害面太廣,另一方面雙方的博弈是一個系統工程,不是説針對誰就去直接操作的。

“華為應警惕那些大肆宣揚自主創新、國產替代的觀點。作為一個行業領軍企業,華為最清楚產業鏈各環節有多大差距。”電信分析師付亮對AI財經社説。

朋友圈都這麼冷靜和理性,難道這次美國商務部對華為的禁令升級不夠嚴重嗎?

美國的目標是5G和海思

實際上,美國這次打壓華為的5G,可謂是費盡心機。

早在今年2月,美國司法部長威廉·巴爾(William Barr)在一次智庫演講中就説到,打擊華為的根源,不是所謂的對伊貿易,連網絡安全藉口他都看不上,最重要的是因為“中國在5G技術上的領先,對美國構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華為在5G上“動了”美國的奶酪。未來,5G將成為像水電一樣的基礎設施。據統計,到2025年,以5G為動力的工業互聯網可能創造23萬億美元的新經濟機會,5G是一種能力,代表一個國家實力。它直接影響到國家的繁榮和安全。

“未來5年內,5G全球版圖和應用主導地位格局將成。問題是,在這個時間窗內,美國和我們的盟國是否能夠與華為展開足夠的競爭,避免將主導權拱手讓給中國?時間窗很短,我們和我們的盟友必須迅速採取行動。”威廉·巴爾説。

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5月18日也坦承,他最近在閲讀美國高官的發言,有美國高官認為,技術領先是美國霸權的基礎。任何國家和公司的領先都會損害美國的霸權。這是華為被作為打擊目標的原因。

那麼,在經過一年的博弈後,美國這次採取了什麼做法呢?

它打下了兩張牌:一是控制EDA工具,二是控制芯片製造廠,只要用到了美國設備給華為加工芯片,就必須向美國申請。

美國對華為升級出口管制,這次打出兩張牌,業內稱反制要冷靜

圖/視覺中國

針對第一張牌,根據AI財經社瞭解,到目前為止,這次“新禁令”沒有涉及美國EDA大廠的新內容。換句話説,“這些企業以前能做什麼,現在還能做什麼;以前不能做什麼,現在還是不能做什麼。”事實上,自2019年5月16日被列入實體清單之後,華為與美國三大EDA廠商Synopsys、Cadence、Mentor的合作已經終止。也就是説,在2019年5月16日之前,華為購買和獲得授權的EDA工具,可以繼續使用。但自那以後,華為沒有再獲得新工具和新升級服務。

而針對另一張牌,控制芯片製造廠,一位芯片行業資深人士對AI財經社表示,這個打法出乎他的意料。“我原本以為美國會控制半導體設備出口,但沒有想到,它這次是你用我的半導體設備我才卡你。”這位人士説,“這樣的做法是美國研究過的,你設備還得買我的,不影響本國企業的買賣和利益,但你用設備就要到我這裏申請。這個做法是既要賺你的錢,還要把你控制住。”

很多人認為,台積電不能再為華為生產芯片,但中國大陸最大的芯片製造廠、剛獲得國家二期大基金注資的的中芯國際,可以作為“最後的備胎”。但一位資深人士對AI財經社表示,粗略計算,全球12英寸芯片製造廠有120個、8英寸廠200個。而一條芯片生產線上,美國半導體設備大概佔比達到48%。實際上,“無論台積電、中芯國際還是華虹NEC,誰都是躲不過。”

美國對華為升級出口管制,這次打出兩張牌,業內稱反制要冷靜

圖/視覺中國

跟龍頭台積電相比,中芯國際在工藝水平上落後約兩代,14nm才處於出貨階段。況且,有行業人士認為,目前不適合讓中芯國際等國產廠家違反禁令給華為供貨,應該保護好這個平台,拉動上游設備廠商進步。

目前,市場上還有一種説法,中國可以採用中日韓半導體設備,搭建完全去美國化的芯片生產線。但一位國內半導體設備企業董事長對AI財經社説,以14nm工藝為例,包含1000道工序,國內能做大約100道工序。另一位資深人士表示,即便採購日本設備,部分設備上面決定工藝的IP是從美國而來。如今,半導體是全球化協作最為充分的產業,問題比較複雜。

搭建半導體工廠的設備和材料,不是三五年就能成的。上述國產設備企業董事長説,國內半導體設備現在已經實現了一個從無到有的狀態。但現在面臨的問題是,芯片製造廠願不願意把這道工序拿出來和國內企業去共同驗證。他認為,這次事件之後,國內企業的意願可能會變得強烈,但因為每道工序從驗證開始到結束至少需要一年時間,企業也需要規劃,短期之內對產業鏈不會帶來太大影響。

鑑於美國的新牌,“到今天為止,最壞的打算是華為損失海思。”一位資深人士説。這聽上去有些悲壯,海思是華為芯片部門,是中國目前唯一一家進入全球前十的芯片設計公司,華為在過去十幾年投入了鉅額的研發資金。

“其他的華為還在,雖然業務可能變了。比如,華為手機要買高通、聯發科的芯片。”上述資深人士説,但華為活下來是沒有問題的。

“反制舉措還是要冷靜”

面對打壓,華為有怎樣的應對舉措?

這次新禁令還有120天的緩衝期。“華為要利用珍貴的120天,做好囤貨和替代計劃。”電信分析師付亮告訴AI財經社,華為在這段時間要備好貨,“特別是那些關鍵的不可替代的產品上,比如高端旗艦手機和5G基站要用的芯片。”5G作為華為的根基,也是美國這次打擊華為的主因,應該是華為在囤貨過程中的重點。

美國對華為升級出口管制,這次打出兩張牌,業內稱反制要冷靜

圖/視覺中國

對於一些能被國產替代的,華為則可以調整策略,加大對國產芯片的使用比例,這也是為海思找備胎。信達證券電子行業首席分析師方競在一個分享中分析:“比如很多電源芯片、手機處理器的PMU,本來是海思自己做,接下來會加大聖邦這類企業的佔比。”

“華為不會等待國內,而是積極在全球找美國企業的備胎,包括國內外企業。”付亮總結。

一家國內半導體企業董事長對AI財經社表示,120天時間華為可以思考很多問題。有一條路是,華為不做海思,和小米一樣買高通的芯片做手機。另一條路是將海思分拆出來,分成不同部分賣掉。但他認為:“華為大概率不會這麼做,他有現金流,就硬抗一段時間。120天還是有很多變數。如果11月特朗普沒選上,或者疫情比以前更嚴重,美國也可能就熬不住了。”

對於是否要割捨海思求生,業內有不同的聲音。華為戰略顧問在一個行業電話會議中表示,現在談拆分海思太遙遠了。方競則認為,雖然整個海思剝離的可能性非常小,但觀察華為,近期持續有華為子公司的法人變動,説明華為也想做內部的調整。“最悲觀的情況下,就是華為海思變為IP公司,保留核心的IP授權業務,而研發人員就化整為零,去支持其他國產芯片公司。”

從保證現金流的角度出發,華為能做什麼?有觀點認為,華為要發展業務多元化,用其他業務支撐核心業務,為自己的生存發展爭取時間。汽車零部件領域、智能安防以及除了手機以外的其他終端產品都能為華為贏得收入。

對於近期網上的一份中國反制美國的企業名單,其中包括高通、蘋果、思科等美國科技公司,一些受訪人士表示難以認同。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我們今天跟美國人掀桌子是不行的。”他算了一筆賬,僅國家在半導體一期、二期大基金和帶動社會資本的投入上,就會超過1萬億元,而波音是300億美元。就更不用説,不讓高通進來,OV、小米會遭殃;制裁蘋果,而蘋果供應鏈大部分在中國,中國這麼多企業還指着蘋果。“我覺得還是要理性”。

“要忍辱負重,不能打雞血。”上述人士稱。

還有一個更為直擊核心的方法就是,由於華為在5G方面領先,華為授權5G讓美國跟上5G進步的步伐。對於這一點,任正非去年接受採訪時就表示,考慮將5G技術獨家出售給一家美國公司,包括硬件、軟件、源代碼、交付等,芯片技術也可以。他表示,這家公司可以在全世界跟華為競爭,而不僅限定在美國市場。

5月18日,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在分析師大會問答環節更多表達了生態的開放與合作。他稱,自去年516之後,華為不被允許使用谷歌生態,而被迫發展自己的HMS生態。到去年第四季度,HMS生態有140萬開發者,增長150%。他還舉例稱,華為與歐洲本土合作伙伴展開合作,包括地圖企業TomTom和Here、搜索公司Qwant、新聞企業News UK等。他還表態:進一步的撕裂會為整個產業、整個社會帶來嚴重的衝擊。

一位華為內部人士在一個電話會議中表示,華為與美國最終還是會有一場談判,因為“我們在整個產業鏈沒有佔據完全的制高點,我們有的是廣闊的市場,但這不足以威脅美國,而是有防禦能力。市場夠大,而且很多產業鏈的髒活累活都是國內在做,如果全面對抗,對美國也是不利的。”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792 字。

轉載請註明: 美國對華為升級出口管制,這次打出兩張牌,業內稱反制要冷靜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