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人工智能產業高地 構建自主可控的創新生態

人民網北京3月15日電(記者畢磊)日前,《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正式公佈。《綱要》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加快建設科技強國。

人工智能是建設科技強國和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重大科技創新會促進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變化,也會影響社會生活方式和倫理秩序的調整。作為經濟轉型升級以及佔領全球科技創新高點的重要抓手,人工智能的行業走向也一直倍受社會各界的關注。近日,武漢市常務副市長鬍亞波、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總工程師胡堅波、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人工智能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徐峯,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葉齊祥做客《人民會客廳》欄目,共謀人工智能行業發展,為產業發展注入新動力。

打造人工智能產業高地 構建自主可控的創新生態

武漢市常務副市長鬍亞波。(受訪者提供)

人工智能賦能城市治理

胡亞波指出,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科技創新力量在武漢市的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基礎保障和自治效能作用。比如,將海量多維度的監控數據、AI識別技術用於疫情實時監測、交通管制和小區風控等工作,形成了線上線下精準防疫的閉環;建立武漢疫情防控智能指揮系統,對境外輸入、冷鏈物流、應急處置等實行精準指揮,實現了常態化精準疫情防控;搭建了在線問診、導診、雲上醫院等多種服務平台,設立了免費義診專區,極大緩解了到醫院就醫的壓力等方面,另外,武漢去年還召開了中國5G 工業互聯網首次大會,開展了站點示範,推廣5G 工業互聯網新模式,重點推動了數字技術在交通運輸、遠程醫療、在線教育、電子商務等行業的應用。

據介紹,武漢市堅持把發展數字經濟作為疫後經濟重振的重中之重,出台了武漢市突破性發展數字經濟的實施方案,重點實施“573”工程,也就是五大數字新基建、七大數字新產業、三大數字新融合,打造數字武漢的品牌。其中在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去年累計建成5G基站是2.6萬個,每萬人擁有基站的數量和每平方公里基站的密度等一些關鍵指標位居全國的前列。加快了數據中心的建設,已經建成了數據中心機架達到3萬多個,正在建設的有9萬個。推動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國家頂級節點的建設,已經接入二級節點的有17個,標識註冊量累計達到29.72億個,居全國頂級節點第三位。

打造人工智能產業高地 構建自主可控的創新生態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總工程師胡堅波。人民網記者 於凱攝

胡堅波表示,對於城市發展而言,智慧城市是整體發展方向。人工智能會為整個城市的治理現代化提供了一個強大的算力,比如在智慧城市中間看到基於視覺識別的城市自主發現,基於深度識別城市動態的推演,還包括基於數字孿生城市動態模擬仿真,這裏面都需要大量的算力,算力是通過人工智能才能實現前面所屬的業務功能。而對於產業發展而言,人工智能是作為一種新的基礎設施,它可以為各個行業、各個產業賦能,人工智能一方面可以帶動本身的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人工智能相關的智能芯片,包括它核心的軟件、算法,包括數據集等等。以此為基礎,比如城市可以打造以人工智能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產業園來推進整個新的技術產業發展。此外,人工智能作為一種基礎設施,它可以用更加普惠的計算方式來提供給我們相關的企業和相關的單位來使用這樣一些能力,從而來促進人工智能在各行各業的應用,來促進自身傳統產業轉型。

葉齊祥指出,數字基礎設施建設能夠很大地推動下一代人工智能發展,也能夠推動前面所説的產學研整個鏈條的形成。有了數字基礎設施,很多項目才能夠上馬,很多高技術的實驗能夠在這樣的基礎設施當中進行,很多創新型人才能在這樣的基礎平台當中去做這種培訓和培養。

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助力產業數字化

打造人工智能產業高地 構建自主可控的創新生態

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人工智能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徐峯。人民網記者 於凱攝

“人工智能是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具有代表性很強的頭雁效應,可以體現在新一輪產業革命裏面,人工智能帶動性的作用。”徐峯認為,這種帶動性的作用可以體現三個方面:第一,人工智能本身的發展可以創造新的產業、新的業態、新的模式,包括胡總也説了,它的智能芯片、算法公式等等,可以形成新的產業業態。第二,它能夠和傳統產業進行融合,推動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在這個過程裏可以提升傳統產業的生產力,他們的生產效率。第三,實際上人工智能和很多的行業進行融合,在融合的過程當中,實際上也創造了很多新的需求,這種新的需求也會能夠推動我們整個生產力的發展。

葉齊祥表示,人工智能發展的關鍵主要是基礎人才的培養、公平公正的人才激勵機制、長期的資金投入。在機制上,任何一個新技術的產生和發展,到工業化過程當中,都有一個很漫長的過程。如何使得我國成為下一代人工智能基礎技術和基礎理論的策源地,這是我們能夠將人工智能推向新的高度的一個非常關鍵的地方。在人才方面,我們國家有非常優秀的人才,也需要營造在人工智能產業當中公平、公正的人才激勵機制。在資金方面,隨着經濟水平不斷地發展,國家在人工智能方面投入了很多資金,希望這種資金不是短期效應,而能做長期投入。

胡亞波表示,在智慧城市方面,武漢市重點考慮從城市感知、數據彙集、城市大腦、應用場景四個層面進行推進。在城市感知方面,制定物聯感知的建設規劃,完善物聯感知設施,打造全市一盤棋的物聯感知體系。在數據彙集管理方面,建設全市統一的武漢雲基礎設施,匯聚政府、公共服務和互聯網等海量數據,形成資源池,構建標準化程度高、數據關聯度清晰的七大基礎數據庫和十七個主題數據庫。在城市大腦方面,建設感知、連接、計算、運用四位一體的城市大腦,形成大數據、應用支撐、人工智能、區塊鏈能力平台,提升平台化、標準化和組件化的支撐能力。

打造人工智能產業高地 構建自主可控的創新生態

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葉齊祥。人民網記者 於凱攝

葉齊祥認為,政府、企業和高校、科研院所分別可以説是扮演了“裁判員”“運動員”和“教練員”的角色。“企業作為技術創新的主體,它要去研發出很好的高技術來,然後找到適合的,把AI推動下的數字經濟能夠發展起來,做好產品服務和產業化兩個方面的任務。作為高校和研究所要承擔起基礎理論的研發,甚至聯合企業的研究院進行一些關鍵技術的突破。當中還要為企業源源不斷地提供高質量的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政府在這個過程當中,最主要的功能肯定是要做一些市場監管、質量監督,當然它要接受人民的監督。在這個過程當中,它應該承擔起的是裁判員的角色。對一些市場的失衡、投資的失衡、技術的安全保障,我覺得政府有很多事是可以做的。

加速人工智能應用場景落地

據胡亞波介紹,武漢是疫後獲批的首個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實驗區的城市,也是首個建設人工智能計算中心的城市。這個項目落户在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東湖科學城起步區。項目依託華為、阿特拉斯、900AI集羣構建而成。AI算力可以達到100個P,HPC理論算力可以達到4P,這個項目總投資4.5個億,總用地面積大約7500平米,建築面積2300平米,目前服務器、網絡等核心設備正在加快進廠,計劃今年年底試運行,6月底具備業務上線條件。

胡亞波認為,當前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興未艾,以數字經濟為代表的新經濟已經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新動力,我國在人工智能技術應用方面走在世界前列,但在人工智能技術創新生態佈局相對滯後,共性技術平台建設力度有待加強。武漢建設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是代表國家積極搶佔未來科技競爭制高點的責任擔當。

胡亞波指出,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是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實驗區的重要基礎設施,建設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對於城市補短板、強功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一是它可以提供豐富的應用場景。通過多樣化的異構計算平台、多元算法平台和多台智能應用支撐人工智能重大應用的模型訓練和推理,可廣泛用於城市大腦、智慧醫療、智慧交通、網絡安全等等應用場景。二是可以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圍繞建設這個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我市將重點打造公共算力服務、創新孵化、產業集聚、科研創新和人才培養四個平台,用算力集羣賦能產業集羣,提升人工智能的創新應用孵化、人才培養和科研創新速度。 三是打造產業生態體系。培育人工智能產業生態,形成政產學研用產業生態聯盟,吸引人工智能上下游企業入駐,推動傳統產業智能化水平升級,促進產業的有機更新、迭代升級,帶動千行百業智能化,加快武漢人工智能產業快速發展。

“從去年以來,國家都一直在強調新型基礎設施的建設。這種計算基礎設施的建設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徐峯表示,新一代人工智能有三個核心的要素,一個是算力,一個是算法,一個是數據。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是人工智能算力建設的重要發展方向,是涵蓋了基建基礎設施、硬件基礎設施和軟件基礎設施的大規模系統工程。依託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可以打造公共算力服務平台、應用創新孵化平台、產業聚合發展平台、科研創新和人才培養平台,形成“1個人工智能計算中心 4個平台”的人工智能產業佈局,賦能區域產業集羣。

徐峯指出,當前,人工智能計算中心仍然面臨着能耗密度高、企業應用水平較低等問題,對於我國來説還面臨着人工智能芯片及框架等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挑戰。因此,在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建設中,需要做好頂層設計、強化統籌推進,有效選擇自主可控的技術路線,建立完善的運營機制,積極打造服務平台,形成以人工智能計算中心為核心支撐的人工智能產業生態,加速人工智能新興產業創新發展,促進人工智能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拉動區域經濟轉型與高質量發展。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884 字。

轉載請註明: 打造人工智能產業高地 構建自主可控的創新生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