睽卦九二。遇主於巷,無咎。《象》曰:遇主於巷,未失道也。
意思就是:睽卦九二。在巷子裏遇到主人,沒有災難。《象》:在巷子裏遇到主人,是尚未失去道路的原因。
這裏為什麼説“會在巷子裏遇到主人”呢?九二和六五正應,所以這裏九二是和六五相遇。
他們之所以在小巷子裏相遇,是因為九二和六五雖然分別居下卦和上卦的中位,但是九二是陽爻居柔位,為不正位。六五是陰爻居剛位,也不正位。
九二和六五雖然正應,但都是中而不正,所以他們相遇的侷限性就小了很多。
九二雖然和六五相遇的侷限性小,但是他們都分別居中。
重要的是六五是居君位,就是皇帝。九二能和六五皇帝正應,正符合古代忠君的思想。也就是説,九二和皇帝的心意相通,這並未失去大節大義。
如此自然“無咎”。
當然本來和皇帝心意相通是好的,在這樣的情況下還只能在“小巷子”裏相遇,這是因為六五為皇帝,是陰爻,代表柔弱,而九二作為臣子,是陽爻,代表剛強。
這樣的情況就是君弱臣強。所以他們的侷限性就小了很多。
這就好比一個皇帝柔弱,那他的皇權就受到了影響,如此自然不能隨心所欲。而他想奪回皇權,就需要藉助外臣的相助。
剛好九二有能力,所以皇帝就去讓九二幫他。但皇權之爭是殘酷的,所以皇帝不能正大光明、大庭廣眾之下給九二下命令,只能暗中的給九二下密詔。畢竟若被人發現就得不償失了。
九二受到六五的信任,自然要為君王效力。九二能力強,卻不失為臣的本分,自然“無咎”。這也是柔中之主和剛中之臣相知相助的體現,直白的就是君臣相知。
九二是陽爻居剛位,雖然不正位,卻居中,同時他是陰爻,説明他謙虛順時、堅守中道,就是堅守為臣盡忠的本分。
九二和六五以爻象而言,情況是這樣的:
九二在下卦中,下卦的最高爻是六三,也就是六三是九二的上司。
但九二和六五正應,所以他就想去依附六五。畢竟六三雖然是九二的上司,但是六五居君位,是全卦之主,所以九二想依附六五也是合情合理的。
但是九二想依附六五卻不是那麼簡單,因為有上司六三的阻攔。畢竟六三可不想讓下屬九二抱到六五這個大樹而反壓自己一頭。所以就阻攔九二去找六五。
不過好在六三和六五都是陰爻,正所謂異性相吸、同性相斥,他們同為陰爻,自然不和。在這樣的情況下,六五就不太相信六三。
於是六五就外出親自察看,當到小巷子的時候,九二就和他相遇了。
雖然九二在小巷子裏遇到了君位的六五,有些不合常規,但這並不失原則,也不違背正道。所以,也就沒有災難。
“遇主於巷”,很明顯“主”是指六五,僕是指九二。他們主僕二人,也可能是很久沒見了。
至於為什麼好久沒見?
或許是主人家因家道中落而把僕人遣散。有一天,他們主僕又在小巷子裏相遇了。此時雖然主人已經家道中落,但僕人還是把對他忠誠,把他看成主子。
這時僕人還想繼續為主人效力,而主人有了忠誠的僕人相助,就更加容易克服困難。
當然,僕人遇到了主人,雖然是在小巷子裏,但還是難掩喜悦之情的。因為九二在下卦中,下卦為兑,兑為悦。
所以睽卦九二這一爻,所體現的就是在古代非常看重的一點——忠心。哪怕是主家有難,也要忠心為主。只要主僕同心,就能克服困難、再造輝煌。到時僕人受到主人賞賜也是很正常不過的。
九二去見居六五君位的皇帝,雖然不能正大光明,只能在小巷子相見,但並沒錯。九二是陽爻,為臣剛強。六五是陰爻,為君柔弱。六五需要剛強的九二相助,九二也想為柔弱的六五效力。但由於權臣掌政,他們就不能正大光明的計議。而需要偷偷的在暗處商議計策。
説到這裏,就想到了春秋末期時的范蠡和越王勾踐的故事。
范蠡和勾踐范蠡是春秋末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經濟學家,他很會做生意,被後世稱為“商聖”,當然這是後話。勾踐是越國國君。而范蠡曾為越王勾踐效力,所以范蠡就是臣,勾踐就是主。
范蠡曾在勾踐最為落魄的時候——在吳國為僕,常常暗中商議對策,使得勾踐得以保住性命,才有了後來復國滅吳之事。
雖然在吳國時,范蠡和勾踐不能正大光明的商議,而且偷偷的進行,但這並不影響范蠡、勾踐的君臣大義。當時范蠡對勾踐不離不棄、忠心非常,而勾踐則對范蠡信任有加。
勾踐雖曾為越國國君,但此時已經為僕,可以理解成是弱主六五。范蠡有計謀、有能力,可以理解是強臣九二。如此正符合睽卦九二“柔中之主”和“強中之臣”的情況。當然後來勾踐復國滅吳,成了強中之君,但這是後來的事。
正是因為“柔中之主”的六五勾踐和強中之臣的九二范蠡強強聯合,縱然他們商議大事不能在大庭廣眾之下,但他們後來還是得以復國滅吳,成就大業。
勾踐的父親允常在位時,就和吳國矛盾不斷而發生了多次的戰爭,那時吳國的國君是夫差的父親闔閭。允常死後,其子勾踐繼越國國君位。
勾踐剛繼位時,吳國闔閭得知允常才去世不久,認為這是對越國用兵的好機會,於是就發兵攻打越國。
吳王闔閭曾經也是一個厲害的角色,他曾拜伍子胥為相、用孫武為將,對強楚用兵,結果五戰五捷,甚至還攻下了楚國國都,可見他還是有些能力的。
不過這次闔閭對越國用兵卻沒有那麼好的運氣。在戰場上,不僅吳軍大敗,而且闔閭也被斬了腳趾。由於傷勢過重,再加上兵敗的打擊,結果闔閭就不治身亡。而他在臨終前則告訴夫差一定要向越國報仇。
夫差繼位後,他重用伍子胥、勵精圖治,國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正所謂是:出來混,早完是要還的。
勾踐雖然曾一戰讓闔閭斃命。但後來夫差發兵攻打越國,結果這次越國大敗。甚至越國還面臨滅國的危險。
由於越國賄賂了夫差的大臣,所以夫差就沒有殺了勾踐,而是讓勾踐和范蠡入吳為奴。勾踐曾經也是一國之君,如今卻淪落到了為奴的地步,心中的悲痛是可想而知的。
此時勾踐身上揹負着國破家亡的打擊和為奴為僕的羞辱,不過多虧范蠡的開導和陪伴,從而讓勾踐心中樹立了復國滅吳的終極目標,他知道這個過程是艱苦的,所以他必須抱定受辱受恥、百折不撓的精神,只要這樣才能在吳國活下來。
夫差雖然不願殺了勾踐,但吳相國伍子胥卻認為勾踐活着就是留下隱患,所以就積力主張要殺了勾踐。
勾踐在吳國為奴的這段時間裏,時刻面臨着伍子胥對他的迫害,這多虧了范蠡從中斡旋。同時勾踐還面臨着夫差對他的信任與否,這也多虧范蠡給勾踐出謀劃策,教勾踐如何做才能取得夫差的信任。
正是因為范蠡起到的作用,才讓勾踐在吳國活了下來,才有機會後來回到越國。當然除了范蠡的功勞外,大夫文種花錢賄賂吳國重臣的功勞也不小,同時也多虧了勾踐百折不撓甘受屈辱的毅力,這才成就了范蠡的計策、文種的花費。
勾踐在吳國為僕三年後被放回越國,回國後他卧薪嚐膽使得國力恢復。最終得以滅吳,迫使不可一世夫差自盡,然後他又大會諸侯于徐州,成為了春秋時期的最後一位霸主。
而范蠡則深知鳥盡弓藏道,所以後來就功臣身退了。後人稱譽他“忠以為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他對越王勾踐忠心,勾踐功成後,他不貪戀權位、明哲保身退隱而去。之後通過經商成為一個大富翁,又得以一次名揚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