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新生集團旗下愛分類·愛回收攜環保科技亮相進博會

本文轉自【人民網】;

物聯網時代,萬物相聯,那麼可回收廢棄物呢?在進博會上海綜合形象展示區,我們找到了答案。

萬物新生集團旗下愛分類·愛回收攜環保科技亮相進博會

兩塊數據大屏,不斷跳動的數字,記錄着楊浦區可回收物走向新生的“日記”,這也是上海的可回收物解決方案首次亮相進博。

早上9點,楊浦區鳳城三村居民王阿姨,在社區內的“愛分類·愛回收”智能回收機裏投遞了2kg的廢紙板,5秒內,大屏上就能看到數字跳動。王阿姨投遞的重量數據,自動上傳到後台大數據系統。

一小時後,回收機被投遞滿了,信息自動上報運營監控平台,系統根據實時運營狀態和車輛定位、交通狀況等信息,派單給最合適的清運人員陳師傅,併為陳師傅規劃好最高效的清運線路。

有了科學的路線規劃,陳師傅快馬加鞭來到現場,清空回收機,把可回收物包裹送到中轉站暫存。陳師傅的清運時長、包數、次數等信息,無需經過手工錄入和導入,直接上傳運營平台系統。

可回收物一路的旅程,“日記”裏也記得清清楚楚。每個包裹上附帶唯一識別二維碼,每次裝車、卸貨都會稱重掃碼。從源頭到銷售,全流程都可以追溯。每個環節的數據都直接進入運營系統,並在大屏上呈現,幫助管理團隊實現科學運營和精細化管理。

目前,“愛分類·愛回收”已通過“互聯網+回收”模式,在楊浦區建立起“點-站-場”體系,居民投遞的可回收物,經過中轉站的暫存,被送到末端的分揀工廠,被精細分揀為40個以上的品類,直送到有資質的再生資源利用企業,走向新生。

可回收物的處置,一直是個讓人困擾的難題。2018年之前,楊浦區域內的可回收物產生量無法準確統計。居民的可回收物一般只能通過廢品回收站進行回收,投遞不方便,還影響市容。不少低價值可回收物因無人回收而流入生活垃圾處置體系,造成很大的資源浪費。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2018年楊浦區與區內科技企業萬物新生集團旗下的“愛分類·愛回收”合作,通過“互聯網+回收”模式,在社區投放“愛分類·愛回收”智能回收機。居民輸入手機號,或微信掃碼,就可以自助開啓回收機倉門,進行投遞,並根據投遞重量獲得相應的積分,積分即刻到賬,到達一定額度還可以提現。

萬物新生集團旗下愛分類·愛回收攜環保科技亮相進博會

相比傳統的廢品回收方式,“愛分類·愛回收”智能回收機全天24小時都可以投遞,使用非常方便。居民投遞的可回收物由微電腦感應,智能稱重,也不用擔心“缺斤少兩”。回收機入駐之後,居民投遞熱情非常高。為了防範違規投遞,“愛分類·愛回收”運用AI技術,建立了數據監控和風控糾錯機制:每台智能設備都內置高清攝像頭,對投遞行為和物品進行拍照和錄像,後台通過AI識別結合人工審核,規範居民投遞行為。

展台現場還有各式各樣的再生物品,比如塑料瓶再生製作的環保傘和環保袋,牛奶盒再生製作的工藝品,“變身”超越你的想象。“愛分類·愛回收”CEO陳靜曄介紹:“我們2019年推出了“LOVERE”再生環保產品品牌,通過整合循環再生產業鏈資源,與知名品牌聯名開發再生產品。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居民更直觀地感受到環保成果,更加有參與感和獲得感。”

目前,“愛分類·愛回收”在上海鋪設了近3000台智能回收機,每天回收數百噸可回收物。“愛分類·愛回收”還進駐了北京、成都、太原、黃石、濰坊、常州、連雲港、青島等多個城市,全國範圍內鋪設近4000台智能回收機。“愛分類·愛回收”通過全品類回收,把可回收物從生活垃圾裏分離出來,可以實現1/3以上的垃圾減量,減輕政府清運壓力,提高垃圾分類管理水平,還有助於改變傳統拾荒行業“髒、亂、差”的狀況。

萬物新生集團創始人、CEO陳雪峯介紹,“愛分類·愛回收”在政府部門的指導下,通過“互聯網+回收”模式,以科技創新驅動高效運營,實現“點-站-場”全鏈條數據化、智能化、標準化管理,提升資源利用率,讓回收更簡單。

隨着疫情的好轉、世界經濟的逐漸復甦,各國消費水平也將持續回升,生活垃圾中的可回收物數量會不斷增長。如何提高可回收物處置水平,是個世界性的課題。

“我們希望藉助進博會這個寶貴的平台,和各國來賓進行交流,將我們的可回收物解決方案介紹到全世界,同時向其他國家學習先進經驗。”陳雪峯説,“作為國內首家‘互聯網+環保’的企業,萬物新生集團將繼續加大專項資金投入,將智能環保回收延伸到各種生活場景裏,引導更多用户參與到環保行動中來,為環保事業貢獻力量。”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40 字。

轉載請註明: 萬物新生集團旗下愛分類·愛回收攜環保科技亮相進博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