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6月發射,這些人將為其護航

由 秋長紅 發佈於 科技

通訊員 張豔 葛利鑫

視頻製作 葛利鑫 房高森 楊智健 張珂森

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十號居住區10公里外,有一個看起來很普通的點號,由於這裏是距離載人航天發射場最近的測控區,也被人們稱為:載人航天測控第一站,它就是專門為執行載人航天任務而建設的測控點號——92號測控區。

神州十四號載人飛船不久後將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啓程,92號測控區的科技人員已經準備好,他們將為火箭飛船接力護航,為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保駕護航。

守土盡責,我們把點號當成家

“我們這個點號雖然普通,但因為執行的任務重要而備受關注,這對點號的建設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點號負責人徐彥濤介紹説,92號有十幾個工種,大到參試保障,小到綠化施工,點號的角角落落都歸他們負責。工作多,人手少,經常忙不過來,但沒有一個人喊過苦,喊過累。

來自甘肅的小夥子馮錄明,在92號基礎建設施工過程中,為了監工趕進度,為了把工作幹好幹細緻,他每天頂着太陽暴曬,連續一個多月沒好好休息,最後暈倒在工地上。

當徐彥濤和同事們去醫院看他的時候,馮錄明卻愧疚地説:“耽誤施工進度了……”

92號點號是一個17萬平方米的大點號,長期生活在這裏,徐彥濤和同事們早已打上了戈壁的印記:黝黑的臉龐、粗糙的雙手,還有總是沾滿灰塵的靴子。

徐彥濤指着一大塊空地説,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行任務馬上要來了,他們這兩天得趕緊把草坪種上,給科技人員創造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

徐彥濤説,雖然點號地處偏僻、離家遠,條件艱苦,但每一個人都把這裏當成自己的家,用心守好自己的土,盡好自己的責。

這兩年發射任務多,徐彥濤已經很久沒回過家了,他感覺自己能夠從事航天事業很自豪,家裏人也很理解他,每次打電話都會鼓勵他好好幹,家裏一切都好,不用擔心。

徐彥濤的父母也經常會跟鄉里鄉親説起航天這個“高級詞彙”,徐彥濤説,雖然來中心已經12年了,還沒帶父母看過一次發射,父母知道他忙也從來沒提過。

創新發展,跑好神舟測控“第一棒”

在遙測設備車上,高級工程師李立三正在帶着年輕科技人員李儉對退役遙測設備進行升級改造,讓老舊設備再次“煥發生機”。

“這個是信號流程圖顯示板,閃爍的藍色指示燈標識着信號的流向,旁邊的按鈕可以顯示設備的四個環路。顯示板上面的接口與設備相連,可以直觀看出操作正確與否。”李立三介紹説,利用這些退役參試設備開展訓練,更貼近實際任務要求。

1995年,剛從大學畢業的李立三,來到酒泉衞星發射中心工作。27年來,他深耕遙測理論研究,大膽創新實際,取得一系列科研成果。

李立三説,遙測崗位科技人員就像快遞員一樣,把數據從火箭送到中心,只要數據傳輸正常就沒有問題。這個看似簡單的過程,卻對設備的可靠性和人員的綜合素質有着極高的要求。

近年來,李立三所在的遙測室以任務為中心,以創新為牽引,不斷對遙測設備進行升級改造,培養團隊的動手操作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他們自主研究設計了遠程控制加電系統,可以自動調節車載設備的温濕度。以前,他們需要提前一個小時到測控區對設備進行加温,現在可以遠程操作,更加便捷了。他們還自主設計了遙測目標跟蹤狀態庫,通過記錄歷史遙測目標跟蹤情況,統計分析不同目標的遙測特點,為跟蹤決策提供參考依據。

“遙測信號正常,是我們的目標。但我們不僅僅滿足信號正常,還大膽創新,不斷改進優化設備性能,提高設備的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在別人看不到的地方努力發光發熱。”李立三説。

馭箭牧星,我們已經準備好了

大漠戈壁,晴空萬里。在USB機房內,身着藍色工作服的周琦鈞正盯着電腦顯示屏上的數據參數,14年的工作經歷使他看起來自信從容。

“我們的工作就像是放風箏,把天上的飛船和地面緊密地聯繫在一起,我們的責任就是保證這根放風箏的線不會斷,讓風箏永遠都有回家的路,因此,我們每一步操作都至關重要。”周琦鈞説。

2011年,周琦鈞第一次執行載人航天測控任務,當時他操作的設備也是首次參試。執行任務時,由於火箭遙測信號太強,導致信道飽和,天線跟蹤異常。當時,我們所有人都緊張得冒汗,好在後來設備又跟蹤正常了,但大家因為這個事情心裏難受很久。

之後的每次任務,他們都會事先了解產品狀態是否會對設備產生影響,做到想明白再幹,制定針對性預案。為了更好地完成神舟十四號載人測控任務,周琦鈞和同事們集思廣益,根據不同階段可能出現的情況,準備了3套備份方案和27項應急預案,並進行了多次演練和驗證,儘可能做好萬全之策。

下班後陪孩子玩耍,是周琦鈞緩解工作壓力的主要方式。他説,“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其實孩子對航天精神的傳承是潛移默化的,他們會不自覺地關注航天、融入航天,不管他們將來在哪裏,東風永遠是他們的根。

1999年出生的監控台系統操作手劉韻一對此深有同感,她就是土生土長的東風子弟,從小伴着神舟飛船長大。2020年,大學畢業後,她又選擇回到東風。劉韻一説,她希望自己像父母一樣一輩子待在東風,為國家的航天事業盡綿薄之力。

不久,92號測控區又將迎來一場新的挑戰,這裏的科技人員已經準備好了,他們將為火箭飛船接力護航,把測控“第一棒”順利交給後面測控站,為神舟十四號鋪就通天坦途。